德國街景
這是一個令人敬重的國度:馬克思、歌德、貝多芬、愛因斯坦等,都與“偉大”二字連在一起。
這是一個走過彎路的國度:隻要提起希特勒,就令全世界隱隱感到戰爭的傷痛。
去年11月,我隨團訪德,到柏林機場后,當地時間才下午4時30分,夜幕就已經降臨。一位德軍中校帶著一輛面包車,來迎接我們。翻譯名曰考夫,個頭高大,面孔皜淨,舉止優雅,是一位研究清朝民族關系的博士。
車沿著高速路疾馳,窗外燈火如流星劃過,我和考夫聊了起來。考夫介紹他的研究成果:“清朝為何100萬人能統治中國?其管理手段比漢族先進”,新角度。
他既然諳熟中國歷史,對本國歷史呢?我拿出帶的一本《德國史》,問考夫:“這本書權威嗎?”
書的作者是史蒂文·奧茨門特,美國哈佛大學教授。他說不熟悉,在德國沒名氣。此行,我主要以此書作為參考資料。哈佛的教授,想必做學問很嚴謹,但用英文寫德國史,再翻譯成中文,不知中間丟失了多少信息。我不懂德文,靠紙上得來,所理解的德國歷史與文化,少不了猜測和想象。古人雲:“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即便踏上這片國土,匆匆走幾天,對於一個歷史悠久,誕生康德、黑格爾等眾多哲學家的國度,隻能是管窺蠡測、驚鴻一瞥。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