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堅守大山的導彈專家譚清泉>>新聞聚焦

鐵肩擔利劍

——第二炮兵某導彈旅高級工程師譚清泉獻身強軍實踐紀實

2014年04月18日10:32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手機看新聞

神秘的“大國長劍”,橫臥深山陣地,正在接受“一鳴沖天”前的最后一次“體檢”。今天,為它“會診把脈”的人,仍然是譚清泉——第二炮兵導彈專家、某導彈旅高級工程師。

譚清泉今年58歲,全旅兵齡最長,平均每年160天堅守導彈陣地,人們說他“年齡越來越長,貢獻越來越大”。

從副旅長到旅總工程師,再到普通技術干部,57歲時還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人們說他“職位越來越低,標准越來越高”。

扎根基層38載,攻克200多項技術難題,4次放棄進京工作機會,人們說他“名聲越來越響,名利越來越淡”。

這位曾做過肺癌手術,隻剩下半個肺的“白發老兵”,又要“馭劍出征”了。此時,他那雙機警的眼睛,已透過眼前的導彈,穿越茫茫戈壁大漠,隨“神劍”升騰……

腦子裡永遠有任務

這是我軍某武器改變狀態下首次發射。

大國長劍引弓待發,操作號手嚴陣以待。作為技術把關組組長的譚清泉,正在靜靜等待發射“零秒”的到來。

秒針滴答,發射“窗口”悄然來臨。然而,天公不作美,一場大風席卷而至。頓時,戈壁灘上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天地一片玄黃。

狂風肆虐,任務是否繼續?

國之重器,承載著無數人的夢想,容不得半點閃失。發射“窗口”,匯集多種復雜因素,機不可失。

譚清泉轉身回到指揮間,翻出那本厚厚的操作手冊,細細研讀,時而蹙眉思索,時而奮筆疾書……

少頃,他走到氣象雲圖前,異常堅決地說:“氣候雖然臨近戰標要求,但隻要嚴謹操作,就有絕對把握!至關重要的是,我對中國導彈的性能有信心!”

狂風卷起的沙石,雨點般擊打著彈體,發出清脆的“啪啪”聲。譚清泉調整方案,鎮靜地走上指揮號位。

吊車展臂,長劍昂首。威武的導彈,絲毫不差地矗立在發射台上。

一聲“點火”,長劍直刺蒼穹,精確命中目標!此役,不僅創造了惡劣氣象條件下發射的紀錄,也收獲了上百項裝備性能方面的重要數據。

發射場上敢冒風險,平時訓練敢闖新路。譚清泉的腦子裡,時刻繃緊著打仗這根弦,始終把打仗當職業、把打勝仗當作永遠的追求。

長劍飛天,難在發射前的裝備測試,如果能把這個時間縮短,打贏就能增添一份勝算。譚清泉經過論証,大膽提出某型導彈縮時快速發射問題。

這是一個前人從未涉足的領域。他帶領官兵,反復修改操作規程、規范程序,探索實施並行作業、交叉作業、內容合並、減員操作等模式,使導彈測試時間大大縮短。

然而,譚清泉並沒有就此滿足。他又立足導彈發射戰術層面,提出在臨射狀態下為導彈“體檢”。

3個多月時間裡,經過多方調研、縝密論証,他總結出一套最佳縮時發射方案。這套方案經過檢驗后,比原設計流程縮短了近一半時間。

“隻有勇於擔當重任、時刻准備打仗,才是離打贏越來越近。”在戰友們的注視下,譚清泉聚焦打贏一次次發起突擊:他歷時4年,探索出某型連接系統,解決了以往系統存在的“一處故障,其他信號無法正常傳輸”弊端﹔前后8年,他帶領官兵完成數個陣地、上千台件設備整修任務,確保了“陣地個個能用,設備件件優秀”﹔他身穿隨時能捂出汗的防護服,帶領技術骨干組織陣地某設施貯存方式改革,干了部隊20年沒敢干的事……

導彈發展一步,他就跟進一步。和他共事多年的姜旅長說:“老譚精通全旅所有專業,是發射場上的‘定海神針’!”

看著譚清泉在打贏路上留下的一串串輝煌足跡,官兵們都對他敬佩有加。譚清泉說:“軍人生來為戰勝,打勝仗才是軍人當之無愧的最大任務、最高奉獻。”

眼睛裡永遠有“敵情”

地下“龍宮”內,一場實戰化綜合整治激戰正酣。

譚清泉審閱設計圖紙時發現,某系統缺少監測措施。一旦出現問題,操作人員不易處置。

他當即向專家建議,增設一個元器件,便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沒想到,被專家一口回絕:“這個方案上級已經定型,各方代表都已簽過字,而且符合技術標准,不能隨意更改。”

“符合設計標准,不一定達到了作戰要求!我們的陣地是來打仗的,絕對不能有漏洞!”性格一向不溫不火的譚清泉竟然拍了桌子。

在場的幾位專家都是他的“老熟人”,見他如此“不念舊情”,氣得幾天沒和他說話,但譚清泉依然堅持己見。后來,上級機關採納了他的方案,並在同型號部隊推廣使用。

打起仗來,對手的一舉一動就是敵情﹔和平時期,訓練場上的“細微漏洞”也是“敵情”。在譚清泉眼裡,“今天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明天的戰爭做准備的。為打仗准備,一刻也不能放鬆,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

一次,該旅對某陣地管路進行檢查。譚清泉突然發現,壓力表上顯示的數據,比前一次數據差了0.01刻度。

有人說,這是溫濕度變化引起的正常波動,不必在意。譚清泉卻不依不饒,“肯定存在漏點!”

“寧願想到的沒發生,也不要發生的沒想到!”譚清泉說,陣地維系著國家安危,絕不能當兒戲!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裡,他親自帶領官兵,沿著管路先后進行兩次徹查,卻始終沒發現問題。

依然不放心的譚清泉,又採取倒序方式,再次進行排查。這一次,他終於在牆角旮旯裡一個接頭處發現了疑似漏點。

二話沒說,他便趴在了冰涼的地上,耳朵貼在接頭處。三四分鐘后,終於找到了漏點,並成功將其堵上,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隱患。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譚清泉常說:“小事不注意,會出大問題。要想保持導彈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再小的問題也要消滅在萌芽之中。”

一次裝備交接,負責送裝的工業部門表示檢測合格,計劃一天內完成交接,而負責接裝的譚清泉卻堅持逐箱、逐件檢查。

不料想,這一查竟發現了一截2厘米長的保險絲!

他讓官兵找來放大鏡、膠布,在一件件設備裡“大海撈針”。直到再沒發現其他問題,他才長長地鬆了一口氣,而時間也已過去了三天。

事后,譚清泉組織官兵進行講評:“如果導彈發射失敗,這截保險絲可能就是‘元凶’!”

與導彈朝夕相伴38年,譚清泉早已成了“裝備神醫”。但是,每一次實彈發射,他都要一個部位一個部位仔細檢查,一項參數一項參數認真比對﹔每一次遇到問題,他總是發現一個處理一個,從來不讓問題累積,先后破解200多個技術難題。經他“質檢”的導彈,發發狀態最佳﹔經他把關的發射任務,從沒發生過失誤。

肩膀上永遠有責任

震天撼地,神劍飛天﹔霹靂萬鈞,精准命中……該旅旅史館內,那面巨大顯示屏上,播放著導彈發射的場景。

“壯麗”的背后,又是怎樣一種風景?每一次走進旅史館,譚清泉觸景生情,眼前總會浮現出那個激情燃燒的創業歷程。

這支導彈旅的前身是一支工程部隊,曾轉戰大江南北,在國防施工一線,立下赫赫戰功。

那年,聲名遠播的某導彈旅優秀營長譚清泉,被上級首長“點將”,調到該旅任裝備部長。

走馬上任,他才發現,全旅官兵見過導彈的屈指可數,熟悉專業的更是鳳毛麟角。沒裝備,沒教材,缺人才,專業訓練如何起步?大國長劍何時才能劍嘯蒼穹?

譚清泉心急如焚。經過一個個不眠之夜的思索,他的心終於平靜下來:“戰斗力建設是一場‘寂寞長跑’。即便沒有喝彩、沒有掌聲,也要默默加力、銜枚疾走,一定要跑好這個‘第一棒’!”

沒裝備,他帶領官兵把草繩當電纜、圓木作導彈﹔沒教材,他借來資料,一點一滴教給大家﹔缺人才,他組織“百人百天集訓班”,親自擔任教員……新裝備到來后,上級考核組如期而至,他們欣喜地看到,該旅已形成戰斗力!

時光荏苒。4年后,該旅奉命出征,初次“亮劍”,便首戰告捷!

面對鮮花和掌聲,譚清泉步履依然鏗鏘。他帶領技術骨干先后設計出三代模擬器材,實現了“不用真彈、不出營門”就能完成操作訓練的目的,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帶領骨干封閉3個多月,編寫涵蓋某型導彈所有專業的教材,填補了該型導彈訓練教材的空白。

譚清泉清醒地認識到,人是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因素,沒有嚴謹細致的操作作風,導彈發射隨時面臨失敗的危險。於是,演兵場上,平時溫文爾雅、笑容可掬的他,呈現的卻是毫不留情的一面。

一次年檢,某營專業組長李文品組織測試時,自己想“偷個懶”,安排一名新戰士爬上導彈觀測參數。譚清泉狠狠批評他的同時,組織他們全營進行講評。

一次陣地調試,譚清泉安排助理員黃俊整理相關數據。由於時間較緊,黃俊照抄了其它陣地部分數據。被譚清泉發現后,把統計表重重地摔在地上,大聲質問他為什麼弄虛作假。

一次考核參加發射人員,碩士畢業的助理工程師翟曉雄連考3次都未及格,譚清泉堅決把他從任務名單中劃掉。

從組建至今,該旅建設發展的“接力棒”傳遞了一任又一任,而吶喊助威的人群中,依然活躍著譚清泉的身影。

在他的身后,一批由導彈專家、技術尖子、操作骨干組成的專業門類齊全、梯次配備合理、后續人才不斷的人才方陣,已經迅速崛起。

胸膛裡永遠有激情

晴天霹靂!

“肺癌!”2011年6月,一紙診斷書,如五雷轟頂般擊中了譚清泉。

那一夜,仰望滿天繁星,他思考著自己生命的意義:人生在世為了什麼?該怎樣面對生死考驗?

堅強的他,很快坦然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病魔!他安慰親人和戰友:“我一定能打敗癌細胞!”

數小時的開胸手術,他被切除了人體最大的一頁肺。然而,僅僅休養了4個月,他就找到旅領導,要求到任務一線。

穿戴整齊,再進陣地。一個電纜連接處,他蹲下身子,把鬆動的緊固件重新加固,鬆了一口氣說:“我最不放心的就是這個地方。”

一場開胸手術,譚清泉的身體已大不如前,爬10多個台階,都要花上幾分鐘,歇好幾次。

而那天,他卻把陣地上上下下跑了一遍,把近千個閥門檢查了一遍,一口氣提出了10多個問題。

2012年,上級賦予該旅某試點任務。他再次請戰,負責一項危險課目的把關任務。那段時間,他天天穿著厚厚的防護服,和戰友們吃住在一起。

大家擔心他的身體,紛紛勸他多休息一會。他卻說:“旅領導信任我,讓我來把這個關。我連眼都不敢眨,生怕眨眼的功夫,一個漏洞就從眼皮底下溜走了。”

一次操作訓練,他在指揮間組織指揮。突然,紅燈報警!儀表顯示電流增大、壓力不足現象。

未加思索,他一個箭步沖出指揮間,一口氣跑上4層樓梯,趕到控制間,緊急拉下電閘,化解了一場危機。

誰能想到,年滿58歲、又身患癌症的他,竟能跑出如此速度,把年輕的戰士遠遠拋在了身后!

看他再一次沒日沒夜忙碌起來,老伴石一艾心疼地勸他:“待在山溝裡吃苦受累了幾十年,現在年齡大了,又得了病,不能再這麼不顧死活了!”

譚清泉卻動情地說:“繼續工作,就是對我最好的治療,隻有干起工作來,我才覺得自己不是病人。”

在一線擔任技術把關多年,每逢重大任務,譚清泉總是第一個進場,最后一個退場。至今,戰友們還清晰地記得,陣地上那個忙忙碌碌的身影——

一年365天,他平均160天待在陣地,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每個季度,他都要對陣地上數百個管路、閥門和螺絲進行一次“巡檢”,一查就是四五天。

一次導彈年檢,由於連日勞累,他面部出現神經麻木症狀,白天忙工作,晚上扎銀針,“歪著嘴”完成任務。

那年夏季,他剛出陣地便栽倒在地,醫院下達了病危通知書,搶救了近10個小時才脫離生命危險,可沒休息兩天,他又跑回了陣地……

堅守深山38年,譚清泉先后4次放棄調到北京工作的機會。每當戰友們表示惋惜和不解時,他總是說:“一天不見導彈就睡不踏實,一日不進陣地就吃飯不香。”

而今,再有2年,譚清泉就要退休了,他說出了自己最大的願望,“有機會再打一發導彈!”(操亞洲 王清勇 高澤華)

分享到:
(責編:高澤華、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