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中國自行研制的殲-20隱形戰機
資料圖:美制F-35隱形戰機
人民網4月30日訊 (張潔嫻)日媒日前報道稱,日本航空自衛隊或將F-35戰機採購量從原定的42架增加到100架,不顧F-35事故頻發的風險加大採購量。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則指出,F-35戰機是航母克星,在與殲-20遭遇時,F-35A/B/C能夠先敵發現。軍事專家杜文龍大校在接受央視採訪時表示,這一結論並不符合實戰情況。實際上,中日空戰體系的對比會降低F-35的優勢,殲-20也能夠利用前者的弱點,在實戰中制敵。
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日前刊登的一篇文章指出,F-35具備強悍的對地、對海攻擊力,載彈量大,是航母克星。文章還指出,F-35若與中國殲-20遭遇,前者能夠提前發現對手、搶佔先機。
杜文龍則對此表示,文章對於兩者的比較不符合實戰情況。他分析稱,載彈量特指在非隱身形式下的情況,若不考慮隱身,可用外部挂架來攜帶各種空對空武器、空對地武器和空對海武器,載彈量會稍大,但在這種情況下,所謂隱身戰機就變成非隱身戰機。而隱身戰機因採用內置彈倉,實際載彈量要小得多。從這一角度看,文章中的結論並不符合實戰對抗條件,而是從理論上計算得出的。
他進一步指出,戰機之間,單機對比是相對忌諱的,一般習慣於在體系的對比中了解兩者差異。因為當前的空戰形態絕非一架飛機對另一架飛機的較量,一定是兩個空戰體系的對抗。而體系對比會讓F-35C的優勢大幅度下滑。
比如遠程預警能力方面,F-35體積小、隱身能力強、不易於被發現,雖然殲-20可能無法對其定位,但強大的防空體系和反隱身體系能夠發現這架飛機,然后對其他作戰平台進行引導。
另外,殲-20體積較大,機頭尺寸較大,意味著它能夠裝功率更大的雷達,探測距離可能更遠。杜文龍表示,F-35已經成型,殲-20尚處於試飛階段,因此F-35身上出現的很多缺點,殲-20都可以加以利用,並且可在實戰中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