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筆者來到海拔4200米的青海玉樹高原雜多縣人武部採訪,看到了幾幕與眾不同、讓人贊賞的事情——
每天的生活,部長杜軍就像作戰部隊一樣,組織干部和職工出早操、交接班、晚點名、唱軍歌。
任何時候見到杜軍,他都是一身嚴整的軍裝,被高原紫外線灼烤成古銅色的臉上透出一股軍人的血性和威嚴。
高原嚴重缺氧,整夜難以入眠,頭痛欲裂難忍,可杜軍依然每天抓訓練、搞教育、謀發展,把武裝部的營院建設得井井有條、規范整潔。
地方領導在高原待不到兩個月就要下去休整一段時間,可他一待就是三個月,身體扛得住,工作勁不減。在杜軍軍旅人生的字典裡,從來找不到“清閑”和“無為”4個字。
一番交談,幾多感悟。筆者終於從他身上找到答案——軍裝穿在身,雄風軍威不可缺﹔帶兵能打仗,血性鐵骨不可無﹔堅守在高原,傳統作風永不丟。
軍分區司令員辛官勤向筆者介紹說,從當兵來到玉樹獨立騎兵連,到任軍分區參謀,再到武裝部當部長,20多年來,杜軍一天也沒離開過雪域高原。帶兵打仗、埋頭干事、盡職盡責,他是一支“標竿”﹔扎根高原、艱苦創業、無私奉獻,他是一面“鏡子”。
4年前,杜軍來到玉樹州海拔最高、環境最差的雜多縣武裝部當部長時,有人就對他說:“到了武裝部,別想再進步﹔在這連氧氣都吃不飽的地方,待著就是奉獻,躺著就是工作,別再整天想著干大事、干成事。”對此,他不這麼看:崗位再變,軍威作風不能變﹔環境再苦,敬業責任不能減﹔海拔再高,思想境界不能低。
面對武裝部長期形成的“作風地方化、生活百姓化、工作應付化”的現象,杜軍先從“正作風、嚴紀律、樹形象”抓起,組織干部職工開展“學法規、明職責、守紀律、促養成”活動,強化大家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軍人作風,讓“戰時過得硬,平時須從嚴”的意識根植於心、見諸於行。
起初,杜軍發現有的干部和職工早操不起床、吃飯不按時、上班無事干。他嚴肅地對大家說:“部隊一日生活是從早起床號令開始的,早上不出操、上班不按點、工作無事干,就等於比別人少干許多事,那你每天就比別人少拿一些工資和報酬。”一番教育引導,大家散漫的作風很快改變了。通過一點一滴抓養成、一招一式抓規范,武裝部的“四個秩序”逐漸正規﹔出操、集合、列隊、點名、請銷假、搞教育、抓訓練……這些在其他武裝部看不到的情景,在杜軍的嚴於律己、親力親為表率下,大家已“習以為常”、形成自覺。
雜多縣地處民族分裂活動的“多發地”和反分裂、反滲透、反策反斗爭的最前沿,也是青海優質虫草的高產區,敵情和社情十分復雜。近年來,隨著雜多對外開放和與外界聯系的增多,一些藏獨分裂分子也趁機滲入進行民族分裂活動。而對嚴峻的形勢和如山的責任,杜軍始終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教育引導官兵模范執行民族宗教政策,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大到不與民爭利,小到尊重民族習慣,處處多做得民心、促穩定、固團結之事,以良好的作風和嚴明的紀律樹立軍人形象。
在此基礎上,杜軍經常帶領干部深入高原牧區、草地帳篷,搞好政治宣傳,抓好民兵訓練,組織民兵巡邏執勤,參與處置採挖虫草的糾紛事件,做到了“駐守一地,穩定一方”。他任職4年多來,駐地沒有發生一次民族分裂活動和極端暴力事件,沒有引發一起草山糾紛。武裝部連續多年被上級表彰為維護民族團結先進單位、維穩處突先進單位和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習主席提出強軍目標后,長期在基層工作的杜軍深感:武裝部雖然處在最基層、人員少、事務雜,但實現強軍目標的主體、重心和活力也在最基層。作為高原藏區的武裝部,貫徹落實強軍目標,決不能口號式學習、簡單化理解、標簽式運用,必須著眼肩負的使命任務和駐地的環境社情,把強軍目標的普遍要求與武裝部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確立和細化基層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標准,並從末端抓好落實。
為此,他提出了圍繞強軍目標重點打牢“四個基礎”的建設思路:加強思想政治建設,打牢武裝部官兵和職工的思想政治基礎﹔打造全面過硬的戰斗堡壘,打牢武裝部的組織建設基礎﹔提高能打勝仗的素質本領,打牢武裝部履行使命的基礎﹔培育昂揚向上的軍事文化,打牢武裝部的優良作風基礎。玉樹地震后,他結合災后重建工作,多次協調地方政府,先后投資數百萬元,第一個建起了民兵訓練基地,第一個完善配套了民兵武器庫的設施,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以及軍事文化載體,營造出濃厚的軍營政治環境。
長期堅守雪域高原的生活經歷和工作實戰,讓杜軍深深感悟到:強軍既要強“器”,更要強“氣”。這個“氣”就是軍人逢敵亮劍的血性膽氣,就是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就是開拓創新的求實作風。為此,他把堅持不懈抓好經常性教育,作為保証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塑造聽黨指揮的政治品質的首要任務,把持之以恆抓好實戰化訓練,作為提高官兵戰之必勝的過硬素質的重要平台,把大力發揚英勇無畏的戰斗作風,作為鍛造官兵敢打硬拼的血性膽氣的有效途徑,經常組織官兵開展“學戰斗榮模、看戰斗影片、唱戰斗歌曲、講戰斗故事、喊戰斗口號、寫戰斗格言、練戰斗技能”活動,讓官兵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洗禮,激發戰斗精神,培塑戰斗作風。近年來,武裝部10多次擔負急難險重任務,杜軍帶領官兵和民兵次次出色完成,20多項工作得到上級肯定和推廣。他先后5次榮立三等功,多次被省軍區表彰為軍事訓練先進個人和優秀共產黨員。
仰望雪山,回首高原,筆者問及杜軍:是什麼支撐你長期堅守這片荒涼冷寂之地?他回答得擲地有力:隻因心中永存一片對黨的赤膽忠誠,源於身上長駐一腔軍人的鐵血膽氣。隻要一天身穿軍裝、一刻不離工作崗位,軍威作風永不改。(謝 鵬 汪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