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穿越下一場戰爭的迷霧

——國防大學兵棋團隊科研攻關紀實

2014年06月30日08:02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穿越下一場戰爭的迷霧

  在下一場戰爭來臨之前,我們准備好了嗎?這,是懸挂在每名共和國軍人心頭的憂患之問。

  勝利,從來隻向那些能夠預見戰爭特性的人微笑。然而,路在何方?

  7年前,面對信息化時代戰爭的重重迷霧,國防大學兵棋研發團隊義無反顧地出發了。

  7年后的今天,他們用智慧和汗水,為我軍在和平時期研究下一場戰爭打開了“一扇窗”——成功研發我軍首個大型計算機兵棋演習系統。

  這,是我軍訓練領域的一場技術“革命”——革命戰爭年代,我軍指揮員是“從戰爭中學習戰爭”﹔現在,他們運用信息技術從“多維棋盤”上學習戰爭,在虛擬戰場空間探尋制勝之道。

  猶如投入池中之“石”,計算機兵棋系統運用激起的變革“漣漪”,正在三軍演兵場上不斷擴散——它正改變著我軍指揮員長期以來形成的機械化作戰思維和粗放型的指揮模式,加快了我軍戰略戰役訓練實戰化轉型的步伐。

  找准方向 敢為人先

  “未來仗怎麼打,系統就怎麼設計”

  說起兵棋系統的重要性,胡曉峰教授總會講述那個震撼心靈的戰例——

  2002年12月,卡塔爾多哈郊外的大漠深處,美軍利用計算機兵棋系統舉行“內窺03”演習,推演“打擊伊拉克”作戰預案。誰也沒想到,隨后美軍現實中進攻伊拉克並取得勝利的行動,居然和兵棋推演的結果幾乎完全一致。

  當時,這場萬裡之外的戰火,讓胡曉峰夜不能寐:“我軍傳統的作戰模擬方式,已遠遠落后於時代。下一場戰爭將首先從計算機上打響!”

  差距,擺在了眼前,必須迎頭趕上。2007年,我軍戰略戰役兵棋系統建設工程正式啟動,躊躇滿懷的胡曉峰擔任總設計師。

  理念,決定高度。胡曉峰對團隊裡的年輕人說:“造飛機,若失誤了,摔的可能就是一架飛機﹔研發兵棋系統,若與實戰相距甚遠,導致指揮員指揮失誤,損失的可能就是10架飛機,甚至導致整個戰役失敗。我們沒有退路,必須拿下這個‘山頭’。”

  方向決定成敗。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胡曉峰帶領團隊對即將研制的兵棋系統進行了科學准確的定位:體現我軍實際,體現時代特征,體現實戰規律,打造一個具有世界領先技術水平的全新訓練平台。

  行動決定效果。在一無資料二無經驗的基礎上,團隊另辟蹊徑,創造性地將理論研究、技術突破和作戰問題相融合,探索出一條“未來仗怎麼打,系統就怎麼設計”的新路。

  討論系統毀傷模塊開發時,有人建議:加上多媒體展示,這樣戰場顯示更生動。胡曉峰反問:“實戰中,指揮員能看到導彈命中目標嗎?實戰情況是怎麼樣,就模擬成什麼樣,不能為了好看而背離實戰。”

  對於實戰需求的模塊開發,團隊則精益求精,嚴摳每一個技術細節。作戰模擬中,如何體現心理戰是世界性難題。衛渤教授反復嘗試,創新出心理戰的裁決機理及方法,在兵棋系統中以擬人手法加入“士氣”因素,實現了心理戰由定性分析向定量評估的轉變。

  系統要逼真,數據是基礎。在吳琳教授眼中,創新有時就是一種“繁瑣的重復”——為了獲得某類作戰武器的毀傷精確數據,他和戰友們在計算機上至少需要做3000次以上的試驗。整整兩個半月,他們與電腦上跳躍的數據曲線為伴。

  據統計,目前團隊編寫了代碼上千萬行,先后設計了數百類軍事規則模型,收集整理了1000余萬條作戰數據。

  兵棋研發是一項技術復雜的系統工程。重重難關,如一座座大山,橫亙在團隊前進的路上。哪一關若是過不去,系統都可能夭折。失敗了,爬起來,再失敗了,重新再來﹔沒了夜晚,沒了周末,沒了暑假,沒了春節……團隊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一步一步艱難地往前走。

  “當感覺到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是離成功不遠的時刻。”經過近3年全力拼搏,他們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2010年11月,戰略戰役兵棋系統的基本版問世。

  性能到底怎麼樣?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隨即,一次前所未有的“考核”展開——國防大學組織500多名學員,在上千台計算機上進行兵棋系統推演﹔與此同時,邀請20位軍事訓練專家,全程嵌入演練,負責監督“挑刺”。

  整整推演了11天,系統運行正常,“考核”通過!掌聲響起那一刻,胡曉峰和團隊戰友們個個熱淚盈眶。

  實戰淬火 追求卓越

  “無限接近實戰,讓兵棋成為0.999場戰爭”

  等待,焦急地等待,心咚咚直跳。

  那一刻,胡曉峰教授的心情就跟“新媳婦初次見公婆”一樣緊張。

  2011年6月,他們研制的兵棋系統受邀參加濟南軍區演習。這是兵棋系統首次在部隊實戰化運用。成敗與否,事關兵棋系統的未來發展。

  准備過程極為不順:先是光纜被牛啃斷了,接著設備電路因雷擊損壞……作為前方具體技術負責人,司光亞教授帶著大家連夜搶修,趕在演習開始之前,才調試好整個系統。

  好!效果出人意料的好!演習中,來自司令員、軍長、旅長等各級指揮員的認可表揚,讓團隊成員個個臉上笑開了花。

  然而,經過短暫陶醉之后,胡曉峰教授和大家冷靜下來——盤點首次實戰化運用得失,他們清醒地看到兵棋系統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流的軟件系統是用戶“用”出來的。胡曉峰對大家說:“我們不僅要建好兵棋系統,更要最大限度用好兵棋系統。隻有虛心吸納來自部隊官兵的意見,不斷技術升級‘打補丁’,無限接近實戰,才能讓兵棋成為0.999場戰爭”。

  一次聯合登陸作戰想定兵棋推演之后,一位參演指揮員隨口說了句“命令輸入操作有些復雜”。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彭希文、陽曙光帶領軟件技術人員反復修改、測試,先后進行了7輪簡化,實現了80%的指令隻需2次點擊。

  誰能想到,僅僅一個指令的輸入設計文稿,就有300多頁,他們反復修改的軟件代碼就有2萬多行。

  為了在使用中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每次演習時,團隊成員都和官兵們一起住帳篷、睡坑道。實戰中的切身體驗,給他們科研上帶來深刻思考。

  站在指揮員的角度,他們改進了人機交互方式——“將打仗時指揮員最關心的數據情報,放在他最方便看到的地方”﹔從實戰需求出發,他們進一步改進了系統硬件平台的防震設施,細化了情報時效色彩分類標志,增加了有關電磁頻譜的作戰模塊……

  據統計,該系統在各戰區實戰運用3年時間裡,增加、修改的各項功能佔到20%以上,實現了從“能用”到“好用”“管用”的跨越。北京、濟南等戰區,已經成為兵棋演習系統的“回頭客”。

  如今,年輕的女博士后王燕,是各大戰區兵棋推演的“常駐技術代表”。無論走到哪裡,她都會隨身帶著一個筆記本。3年來,她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各戰區部隊官兵提出的問題和建議。

  從最初默默無聞的“黃毛丫頭”,到現在各單位爭相邀請的“技術大拿”,王燕幽默地說:“這幾年我在演習場上角色的巨大變化,就是兵棋系統被部隊各級指揮員認可的生動體現。”

  燃燒激情 無怨無悔

  “搞戰爭模擬,隻有起點沒有終點”

  這一切,似乎來得有點晚。

  前不久,當兵棋演習系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時,在家養病的張國春教授,已不認識獲獎名單上那個“張國春”了。

  身患腦癌的他,因在手術中神經損傷,曾經的記憶已被無情地抹去。

  如今,他已不認識相濡以沫22個春秋的妻子,不認識曾經疼愛的寶貝女兒,甚至不認識他自己。

  可面對前來看望的戰友們,他似乎還記得工作、記得兵棋。他斷斷續續地說:“對不起,我不能工作了……給團隊添麻煩了……”

  國之重器,以命鑄之。妻子哽咽地對記者說:“他馬上就要進行第3次手術,不知道這次他能不能挺過來……”

  他“忘記”了戰友,可戰友沒有忘記他。在戰友們的記憶裡,清晰地“烙印”著張國春任勞任怨、玩命攻關的身影——

  為了研發全新的戰場情況報告系統,他帶著周紅新博士及8名研究生,天天在沒有一扇窗戶的實驗室裡沒日沒夜地攻關,耗盡了心血。僅用3個月時間,他帶領團隊干完了按常規進度2年多才能完成的工作量。任務完成了,他也累倒了。

  對於共和國軍人來說,犧牲、奉獻豈止在沙場。回眸兵棋團隊走過的艱苦攻關路,一個個忘我拼搏的身影浮現眼前——

  那年,為確保作戰模擬可信度,團隊決心開發規則和裁決結果的查詢修改功能,負責研發任務的博士后鄧建華,每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連續奮戰1周多,直到尿血才入院治療﹔

  那月,向建華教授參加成都軍區演習期間,不小心摔傷了腿,醫生要求他做手術,他擔心影響工作而拒絕了。那些日子,他每天拄著雙拐,奔走在演習場保障兵棋系統正常運轉﹔

  那天,女博士趙曄參加部隊野外演練,被毒虫咬傷后依舊堅守戰位,后來她頭部腫脹得幾乎看不到眼睛,回到北京在醫院裡治療了3個月才康復﹔

  7年來,博士后王燕經常徹夜加班,方便面成了她“最親密的朋友”,如今胃吃壞了,她依舊不管不顧……

  7年光陰,他們不同的人生經歷,書寫著相同的感人故事——作為共和國軍人,寧可生命透支,也不能讓使命欠賬。

  7年光陰,他們用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一個難以復制的創新故事——先后攻克了10余項關鍵領域核心技術,該系統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

  7年光陰,他們四處奔波,對各自的家庭欠下了一筆筆無法償還的“情債”——父母去世了,他們沒能見上最后一面﹔妻兒生病了,他們沒能在身邊照顧……對於這一切,他們隻能說聲“對不起”。

  如今,兵棋系統得到運用了,創新成果也獲獎了,按理說,他們可以停下來,好好休息一下。

  然而,他們沒有沉醉在已經取得的成績之中,絲毫沒有放慢自己創新的腳步。

  “搞戰爭模擬,隻有起點沒有終點。”在他們看來,“軍事科技創新的競爭就像短道速滑,我們在加速,別人也在加速,最后要看誰的速度更快,誰的速度保持得更久。”

  6月25日夜,記者走進紅山腳下的國防大學兵棋中心大樓,辦公室幾乎間間都亮著燈。胡曉峰教授對記者說:“第二代兵棋系統工程即將啟動,我們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去准備。”

  如法國作家雨果所言:“已經創造出來的東西,比起有待創造的東西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對於國防大學這支心系國家、民族安危的“棋兵勁旅”來說,他們創新的目光,早已鎖定在下一個目標上。

  看,他們又一次披挂出征!(柳剛 褚振江 羅金沐)

分享到:
(責編:何天天(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