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第27集團軍偵察營結合戰斗力標准大討論查找訓練短板,引導官兵將認識成果向實踐轉化,把戰斗力標准落到一招一式上,大力提升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盛夏時節,記者前往該營駐訓地採訪,目睹部隊訓練新景觀。
1 7月18日上午,烈日當空,熱浪襲人。該營一場別開生面的水上射擊訓練正在進行。隻見參訓官兵完成600米武裝泅渡后登上沖鋒舟,緊接著進行臥姿自動步槍射擊,遠處水面上一個個隨風飄蕩、時隱時現的白色氣球被擊破。
射擊訓練場為何搬到了水上?面對記者的疑問,同行的集團軍司令部直工處處長龔子嘯解釋說,這是偵察營官兵在訓練中的一項“發明”,目的在於增加射擊難度。沖鋒舟在搖晃、水面目標在飄蕩,這樣的條件下進行射擊難度可想而知,但打出來的成績含金量高。
“過去組織射擊訓練,姿勢固定、距離固定、目標固定,看似訓練成績節節攀升,但與實戰要求相差甚遠。我們整天喊實戰化,但如何真正把戰斗力標准落到實處?偵察營創新射擊訓練模式的探索,對集團軍各級部隊都很有借鑒意義。”龔處長說。
曾擔任軍區狙擊手集訓教員的副營長李兆亮告訴記者,為使訓練最大限度地貼近實戰,他們組織官兵在體力消耗大、目標不固定等情況下進行射擊訓練,既練體能又練技能,在此基礎上探索出了限時慢射、應用速射、越障射擊、協同射擊等實戰性較強的射擊訓練方法,大大提高了訓練效益。
2 在該營綜合訓練場,一場“套餐式”極限體能訓練令記者大開眼界。全副武裝的官兵相繼完成1公裡抬擔架跑、1公裡扛圓木、1公裡搬運彈藥箱、1公裡負重沖刺、500米坡道推車,緊接著又進行輕武器分解結合……
該營營長李志向記者介紹,偵察兵經常要進行高強度高難度連貫作業,沒有過硬的體能很難完成作戰任務。因此,抓實戰化訓練首先要從體能抓起。
對此,去年參加過全軍特種兵比武競賽的二連上士李晉感觸很深。他憑借過硬的情報處理技術被上級選到集訓隊,本想在比賽中拿個名次。可上了比武場,參賽選手先要負重30公斤、夜間定向越野40公裡后,再進行情報偵察和情報處理。還沒等到展示“絕招”,他就落到隊伍最后面。
李晉的經歷對全營官兵觸動很大。“戰場是綜合素質的較量,是綜合技能的檢驗場。沒有體能做基礎,我們靠什麼去偵察、去滲透?”基於這種共識,營連干部經過研究,並得到上級批准后,展開了“套餐式”極限體能訓練。
一連指導員楊佐鑾感慨地說,這種組訓方法挑戰生理和心理極限,不僅可以錘煉官兵的體能素質,還能磨礪官兵的意志品質和戰斗作風。
3 7月21日22時,夜色如墨,該營每周一次的夜間滑降訓練如期展開。站在數十米高的樓頂往下望,一眼看不到底。記者了解到,訓練中參訓人員不僅要快速完成滑降,還要在滑降過程中搜索目標進行射擊。
隨著連長游峰一聲令下,6名戰士分別採用坐姿、倒立等姿勢沿繩索滑降。不一會兒,發現目標的3名戰士就果斷進行空中懸停射擊,槍響靶落。隨后,滑降到地面的官兵迅速形成戰斗隊形,搜索、破障、營救人質、掩護撤離等10多個貼近實戰的課目依次展開……
游峰介紹說,過去營裡組織滑降訓練,降得准、降得快是官兵追求的目標。隨著訓練的深化,他們發現這種缺少敵情背景的訓練不利於實戰能力的提升。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演練中,一名戰士為了在訓練中提高速度,用繩子把槍固定在背上,結果上級臨時設置敵情,他因槍支取不下來被判“陣亡”。
“心中沒敵情,就談不上打勝仗!”營黨委“一班人”對此進行深刻的檢討反思,對照戰斗力標准制訂整改措施,對滑降訓練內容和標准進行調整,設置了緊貼實戰的險難課目。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