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以軍坦克部隊開入加沙,近期已經撤離。
【環球軍事報道】編者的話:巴以停火協議於當地時間18日午夜到期,目前雙方代表已重返開羅,在埃及斡旋下重啟間接談判,目標是就停止之前將近一個月的血腥沖突達成一項長期安排。不過,巴以雙方訴求差異很大。巴以和談能達成協議嗎?《環球時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兩國駐華大使——巴勒斯坦大使艾哈邁德·拉馬丹和以色列大使馬騰。拉馬丹大使自稱是巴以沖突的難民,父母被以色列人從家園趕出,他本人出生在黎巴嫩的難民營。而馬騰大使曾任以色列國防軍副總參謀長、負責加沙地區軍事部署的軍區司令員。兩人的背景無疑也是巴以復雜歷史糾葛的縮影。
環球時報:您認為巴勒斯坦會不會接受埃及提出的長期停火協議,在什麼條件下會接受?
(巴勒斯坦駐華大使)拉馬丹:現在的問題是以色列不接受埃及提出的協議,巴勒斯坦方面接受。我們沒有任何條件,我們很想討論如何穩定局勢,建立一個長期的和平環境。而以色列年復一年地重復對加沙地帶發動襲擊。
加沙已經被封鎖了7年,我們想解除封鎖,讓人員和物資在這裡自由流通,重建被以色列摧毀的基礎設施,重建機場,修建海港,這些都是在和以色列談判時非常重要的因素。這些算是條件嗎?不是!這些都是在聯合國、歐盟、美國、俄羅斯見証下我們和以色列政府已經簽訂的協議中的內容。
相反,是以色列在提條件,它要求巴勒斯坦人解除武裝,這點不能接受。這根本不是可以交換的條件。如果我們同樣要求以色列人解除武裝,他們會接受嗎?不,他們不會。
我們為什麼會有武器,因為我們的領土被他們佔領了。現在主要的問題是他們佔領了我們的領土,這是現今世界存在的唯一的領土佔領。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談和平?如果你們現在還在日本佔領之下,你們會欣然在佔領下生存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