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集團軍某旅上士班長楊磊是一名狙擊手,去年5月,正參加全軍山岳叢林地狙擊作戰集訓的他接到旅裡電話,征求他的意見,是回旅參加2013年優秀士兵提干考核,還是留下參加比武。
兩次榮立三等功的楊磊已經年滿25歲,這是他符合提干條件的最后一年。楊磊一度陷入矛盾之中:放棄比武,參加旅裡的提干考核,勝算是3/7﹔參加比武,對於一個步兵來說,奪冠希望是1/102。
但楊磊最終選擇了1/102。
5月17日,全軍山岳叢林地狙擊作戰集訓比武正式拉開帷幕。在高手雲集、充滿變數的狙擊賽場,楊磊沉著發揮,最終折桂。
其實,剛入伍時楊磊身體素質並不好,成為一名神槍手背后吃了多少苦,隻有他自己最清楚。
他射擊時習慣性聳肩,容易造成槍托微抖。狙擊步槍射擊,槍托晃動1毫米,400米距離偏差就近半米。
楊磊准備了4個彈殼和4塊玻璃。每次據槍訓練,都把玻璃和彈殼放在槍口、頭頂、肩頭和腰上,稍有顫動彈殼掉下,計時就從頭開始。
教員要求瞄准訓練一個小時,他練一個半小時。最后全身麻木,隻有眼睛能動、大腦清楚。有一次,楊磊感覺有個東西在身上爬,也始終紋絲不動。訓練結束,觀察員告訴他說,那是一隻蠍子。
經過長時間的刻苦訓練,楊磊終於克服了聳肩動作,據槍動作越來越穩固,成績也越來越好。
在參加集訓前,他覺得自己對軍事地形學掌握得不錯。但第一次山岳叢林地按圖行進,他多繞了七八公裡,不僅超時,而且10個目標點隻找到4個。
隨后,每次室外課,他都帶份地圖。別人課間休息,他就拿出地圖,對照地形,確定站立點。最后練就了“拿到地圖就能看到路”的絕活。
一次,徒步滲透比賽,終點在山背面。出身特種部隊的隊友認為山勢陡峭、植被茂密,應該繞過去。但楊磊判斷山中有一條沖溝,且經過雨水沖刷,溝內沒有灌木叢,能夠翻越。最后,果然發現一條沖溝直通山頂,跋涉90多分鐘,他們比其他組提前10分鐘到達指定位置。
找對路,對狙擊手來說,只是成功了一半。如果射擊位置選不好,就無法完成最后狙殺。初期訓練,楊磊隻注重更好完成射擊任務,而忽略了便於偽裝觀察、撤退轉移的要求。為此,栽了不少跟頭。
經過反復琢磨,他自制了一件偽裝衣,上面密密麻麻縫了1萬多針,綁了3000多根自購偽裝條。光線射在上面,沒有絲毫反光,偽裝效果極好。
過硬的心理素質也是一名出色的狙擊手不可或缺的。2011年7月,楊磊以優異成績入選軍區狙擊手集訓隊。一次射擊比武,楊磊和隊友配合,在13秒內命中6個目標。但比另一組慢0.02秒,屈居第二。
為補回這0.02秒的差距,他讓戰友卡秒表提高出槍和換彈夾速度,反復上萬次﹔用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創造干擾條件,增強射擊心理素質。
2013年4月,楊磊進駐昆明,備戰山岳叢林地狙擊作戰集訓比武,這也是他第三次參加狙擊手集訓。初到昆明,由於水土不服,他產生了強烈高原反應,頭昏腦脹、胸口發悶、吃不下飯、睡不著覺。
還沒有得到調整,高強度、快節奏的緊張訓練就開始了。練越野,在山路上一跑就是20公裡﹔練潛伏,在草叢中一趴就是半天﹔練滲透,在大山裡一待就是一整天,螞蟻、毒蚊渾身亂竄、亂咬,全身都是奇痒難忍的疙瘩。
最痛苦的還要算蠕動爬行——包括面部在內全身都要緊貼地面,僅靠手掌和腳掌帶動身體前進,速度慢到隻能用每秒前進多少厘米計算。昆明山區以針葉林為主,地上積了厚厚一層木刺,每次他們都被扎得全身布滿血點。
“隻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楊磊毫無畏懼地說。有一次,訓練徒步滲透,路上山石遍布,他跑速過快,不小心被絆倒磕掉了半顆門牙也不知道。
和當狙擊手一樣,楊磊帶兵也是一個原則——一切從實戰出發。100米精度射擊,他要求班裡的戰士能在100米外的任意距離無依托射擊,而他自己則在200米外進行立姿、跪姿和臥姿3種方式射擊。
近年來,他個人先后被評為“全軍愛軍精武標兵”、“全軍學習成才先進個人”、“全軍優秀狙擊手”、“優秀士官人才三等獎”,並被家鄉推選為“征兵形象大使”。
今年年初,楊磊主動請纓,擔任全旅射擊集訓隊教員,所教36名官兵,步槍射擊平均成績46環以上。6月中旬,該旅千裡北上參加實兵對抗演習,由楊磊率領的狙擊分隊人均“斃敵”6人以上,所帶班被評為“演習先進班”。(楊西河王沛)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