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懷忠烈,秋雨寄相思。
今天的彭雪楓將軍紀念館內,蒼柏滴翠,菊花吐艷。霏霏細雨中,將軍的親屬來了,當年的紅軍老戰士代表來了,原62師部隊的代表來了,河南、江蘇、安徽等地的領導來了,夏邑縣黨員干部及群眾代表來了……
肅穆的氣氛中,彭雪楓的塑像顯得更加高大威武,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那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讓人不禁感慨:那個迎風開懷的猛士還在!那個顧盼神飛的英雄還在!
時針撥回到血雨腥風的70年前——1944年9月11日,彭雪楓率領部隊攻打八裡庄。就在我軍取得節節勝利之時,在前沿指揮的彭雪楓不幸被一顆流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沒能親眼看到抗戰的最終勝利。
將星隕落,功績永存。彭雪楓將軍南征北戰,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以卓越的文韜武略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勛。1988年10月,中央軍委確定彭雪楓為我軍33名軍事家之一。今年9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稱贊包括彭雪楓在內的8位抗日將領等,“是中國人民不畏強暴、以身殉國的杰出代表”。
當年將軍洒下熱血的這片英雄地,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塊精神高地,這個偉大的名字也一直溫暖著神州大地。
老百姓擁護的那位將領離開這裡已經很久了,可他們對彭雪楓將軍深深的思念,卻從未割斷。
92歲的河南永城市?城鎮張庄村張懷義老人,是新四軍第4師5團1營2連班長,曾多次見過彭雪楓。盡管行動不便,老人還是執意在兒女的攙扶下,從幾十公裡外趕到公祭現場。老人說,想在有生之年,再看一看老師長。
談起彭師長,老人難掩激動:“彭師長威武高大,是個文武雙全的大英雄,打鬼子狠、治軍嚴,但對老百姓非常好,晚上俺常做夢夢見他,帶著戰士們沖鋒殺敵……”
說罷,老人動情地唱起《大刀進行曲》和《游擊隊歌》。
老人的音調並不高,卻透出一股堅定的力量,這歌聲令記者熱血沸騰:“鬼子”投降幾十年了,今天聽來,依舊讓人們同仇敵愾﹔不是“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年代了,卻仍然使人豪情萬丈。
當年彭雪楓將軍指揮作戰的新四軍第4師指揮部旁邊,如今是八裡庄小學。公祭活動開始前,學校裡歌聲如潮,一面面少先隊隊旗風展如畫,一群年輕的身影在這裡舉臂宣誓。學校老師李素華對孩子們說:“大家誰要忘記這段歷史,忘記彭雪楓爺爺,誰就對不起遭受過日本侵略者欺凌的、與日本鬼子拼過刺刀的爺爺奶奶們!”
全國政協常委、第二炮兵原政委彭小楓上將在致辭中說:我一直在思索,為什麼父親犧牲這麼多年了,人們對他的敬仰懷念始終熱情不減。我想,從當年黨中央、毛主席在父親追悼會挽聯“是共產黨人好榜樣”和“為中華民族悼英雄”兩句話中,可以找到答案。當前,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征程中,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繼承老一輩革命先烈的遺志,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為我們黨的事業興旺發達貢獻智慧和力量!
(本報商丘9月12日電)
上圖:彭雪楓同志殉國70周年公祭儀式現場。韓 豐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