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武功,無堅不摧,唯快不破。”武俠小說中的武林高手幾乎個個身手敏捷,先敵制勝。而在現代戰爭中,電影《功夫》中的這句名言同樣適用,不過,其追求的快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快如風,而是高超音速。
高超音速,顧名思義,其速度比音速還快得多,超過5倍音速,約合每小時6000公裡以上,短短幾個小時便可繞赤道一周。近年來,隨著軍事科技的不斷創新發展,它在作戰武器方面的應用也嶄露頭角,從概念和原理探索階段進入實物載體的先期技術開發階段,成為同隱身技術同樣重要的關鍵技術。
美國是最早研究此項技術的國家,開展此項研究的起源還得從一次“尷尬的挫敗”說起。1998年8月20日,美國“林肯”號航母戰斗群發射了數枚“戰斧”巡航導彈,試圖清除位於阿富汗東部塔利班訓練基地的本·拉登,結果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飛行時間讓美軍錯失良機,本·拉登在導彈到達前1個小時安然離開了基地。“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遭受挫敗的美軍痛定思痛,提出了高超音速的設想。近年來,隨著X-51A巡航導彈、X-37B空天飛機、HTV-2“獵鷹”飛行器等美軍高超音速飛行器的推出,其在軍事應用中的非凡表現也顯現出來。
“一劍封喉”的戰略價值,以快制敵讓對手無力招架。美國空軍前首席科學家馬克·路易斯曾說:“隱身技術是建立在‘敵人不知道你在哪裡,就無法阻止你’,而高超音速技術則是非常直白的‘速度威懾’,對手即使發現你,也因跑不掉而無從防御。”超音速飛機具有極其優越的速度優勢,在現代戰場上,戰機稍縱即逝,高超音速武器能使部隊在缺少前沿存在的情況下,兩小時內便可實現對全球任何目標的“閃電打擊”。
“居高臨下”的戰術威懾,俯視眾生令對手望機生嘆。高超音速武器飛行高度一般在3萬米以上,突破了現有戰斗機的飛行范圍,並且目前絕大多數防空導彈基本上無法攔截3萬米以上的目標。此外,高空還使其成為天生的殺傷利器,其投放的炸彈或導彈會有更大的動能,即使很小的體積也能產生極大的殺傷力。
“勢如破竹”的作戰效能,過關斬將破對手銅牆鐵壁。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高超音速武器則兼具了明槍的雄渾霸氣和暗箭的刁鑽鬼魅,其高空和超音速的結合彌補了自身隱身效果不佳的漏洞,使它能在敵人防區外或從遠離目標的空域“偷襲”﹔同時,它擁有其他武器不可比擬的優勢,那便是它的飛行彈道、落點難以預測,攔截武器系統的傳感器即使探測到發射也難以連續跟蹤,導致無法獲得精確數據,因而高超音速武器對彈道導彈防御系統有非常高的突防概率。
當然,現階段的高超音速技術還有諸多難點,主要凸顯在超燃沖壓發動機和對武器的精確操控以及熱防護能力上。不過比起能看不能用的核武器,高超音速武器無疑更受歡迎。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