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聯考聯評夯實應急應戰基礎

■代 昊 許開偉  李奇鬆

2014年09月15日06:23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聯考聯評夯實應急應戰基礎

  鬆桃縣百余名民兵長途機動500多公裡錘煉“走打吃住藏”能力、瓮安縣應急民兵分隊在烏江上擺渡操舟……今年盛夏,一場持續10多天的軍地實戰化聯考聯評演練,在黔中大地30個縣(市、區)同時展開。

  以考促建,以評促融。這場大規模的聯考聯評活動,為貴州省國防后備力量建設注入了強勁動力。

  練兵先練“第一班”,考核先考倆主官

  群山莽莽,夜幕初降。尖銳的哨聲、鏗鏘的口號聲和發動機的轟鳴聲在17萬平方公裡的黔山秀水響起,奏響了聯考聯評的序曲。

  走進麻江縣軍地聯合指揮所,記者看到縣委書記賀代宏和縣長王鎮義並肩作戰,帶領縣委班子和國動委成員單位領導,與官兵一起參加演練。受領軍地聯考聯評任務之初,該縣就定下了“各單位負責人必須隨叫隨到”的鐵規定,要求全縣各級領導及時解決訓練保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縣委書記、縣長能靜下心來參加部隊訓練考核,事出有因。

  去年底,貴州省對基層推薦的10多家“省國防動員先進單位”進行考核,結果一些單位暴露出組織指揮不暢、應急隊員不在位等問題,更有個別縣領導對考核結果“無所謂”。

  “先進”為何經不起實戰檢驗?省軍區黨委反思認為,加強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必須凝聚軍地合力,大力推行聯考聯評。

  “強軍先強官,各級黨政領導是否重視,是聯考聯評取得成效的關鍵!”省軍區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在聽取相關意見后,貴州省軍地聯合簽發了國防后備力量建設軍地聯考聯評實施辦法。省軍區據此擬定了聯考聯評細則,軍地雙方的目標、任務、責任一目了然、清清楚楚。

  根據地方主官參建參考表現,視情加減分數﹔單位越野跑要計入成績,必須以參考主官3000米越野成績合格為前提……考核細則中的一條條硬規定,將黨政主官推向前台,強化了他們參與后備力量建設的主動性。

  軍地聯考,先考主官。各級領導紛紛穿上迷彩服,走上演練場。

  修文縣聯系武裝工作的副縣長王天鏡身體有些不適,但為不影響全縣成績,仍全程跟隨人武部參加考核﹔從江縣縣長張廣淵一有空閑時間,就和部隊官兵一起標繪地圖、分析研究國防動員潛力數據……

  “不參建不知責,不參訓不知難。通過這次軍地聯考聯評,明白了今后黨管武裝要‘管’哪些內容。”平壩縣縣委書記沈新國深有感觸地說。

  實打實暴露問題,硬碰硬破解難題

  “敵機空襲,拉大車輛間距,迅速駛入前方樹林進行隱蔽……”部隊剛出營門,警報聲驟響。桐梓縣人武部在判明情況后,立即啟動應急預案,指揮車隊規避空襲。

  機動途中,其他參考單位同樣頻遇險情。考核組一路如影隨形,全程跟蹤考核。引入公安部門身份核查系統逐一核驗參考人員信息,對所有課目考核全程跟蹤錄像,考評爭議現場裁決,考評成績當場公布……公正嚴苛的考評就像一台先進的X光機,將每個參考單位的真實情況照了個通透,也將各種“病灶”查得清清楚楚。

  由於缺乏“對手意識”、不夠注重個人防護,某人武部3名參考人員剛走進考場,便被判“陣亡”﹔面對操舟機被水草纏繞的情況,一個人武部參考人員竟然將油管接反,在水上救援課目上栽了跟頭﹔平時在塑料繩下匍匐前進爬行如飛,而今換成真正的鐵絲網,參加單兵戰術考核的不少民兵縮手縮腳……

  “嚴格設置考核門檻,就是要讓問題充分暴露。”此次演練期間,考核組共設置了緊急出動、單兵戰技組合、地質災害救援、抗洪搶險等8類40項與應戰應急有關的考題。

  訓戰不一致,演練場上必出丑。有的單位編組不實,“紙上談兵”﹔有的戰備不實,裝備器材短缺﹔有的訓練不實,應急能力不強。聯考聯評任務一下達,這些單位的主官急得滿頭冒汗。

  “上級實打實考評,一上考場,問題立現。要是上了戰場,就得吃苦果!”長順縣人武部政委何成的一席話,反映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聯考聯評牽住了部隊建設的‘牛鼻子’,有效破解了制約戰斗力快速生成提高的難題。”省軍區領導告訴記者。

  列出“問題清單”,做實“下篇文章”

  站在聯考聯評主考場,無論向哪個方向看去,都是連綿不絕的群山。后備力量建設要向前推進,就要跨越無數山巒一般的障礙。

  這不是一次簡單的比武競賽。聯考聯評結束后,考核組宣布成績時簡單明了,卻用很大篇幅講問題:組織籌劃該怎麼改進?課目設置是否緊貼實戰?考核中有沒有弄虛作假的問題?隨后,省軍區自上而下展開一場大討論,引發思想上的激烈交鋒。

  “我們組織考核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要以具體的課題為牽引。”回想起今年省軍區組織首長機關集訓,催生了新質力量建設、新的管訓模式等10多項成果,大家把討論話題進一步引向深入。

  如何區分預備役部隊和人武部的建設重點?民兵隊伍結構怎麼改善?各類應急分隊怎麼編實編強?……從思想到實踐,從宏觀到具體,一條條措施浮出水面,一個個問題逐一厘清。

  抓“兩隊”強拳頭,抓好預備役部隊和民兵應急隊伍建設,把拳頭力量建強﹔抓“兩頭”帶全面,一頭抓農村民兵,一頭抓城市民兵﹔抓好戰備物資儲備,規定每個人武部都要有指揮所帳篷,遇到災情能夠第一時間把指揮所開設起來,同時要確保炊事車能夠提供熱食保障﹔抓訓練場地建設,完成貴陽、遵義、銅仁、凱裡、都勻、六盤水等地(市)級民兵訓練基地的土地確權工作,構建起覆蓋全省的民兵訓練基地網絡……這一系列強有力的舉措,夯實了后備力量應急應戰能力建設的基礎。

  與此同時,軍地聯合修訂完善了多項規章制度,省軍區還專門制定下發《人武部(預備役團)主官考核辦法》,通過突出抓主官隊伍建設,樹立“靠素質立身,憑實績進步”的用人導向,引導官兵凝神聚氣練打仗、謀打贏。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