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歷史的年輪轉到了21世紀的今天,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戮力同心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69周年。
正如習主席《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9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說:“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為中華民族由近代以來陷入深重危機走向偉大復興確立了歷史轉折點,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戰到底的氣概。”偉大的抗戰精神永遠是我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今天,長征副刊以專版的形式刊登幾篇反映抗戰的文學作品,相信讀者能從中深切感受到中華民族不怕任何強敵,並與強敵血拼到底的不屈民族精神。
前些年,我深入太行山探尋八路軍總部遺址,收集了很多資料,有日軍偷襲八路軍總部的第一手故事,寫了非虛構作品《諜殺》。然而,在臨屯公路有一個伏擊日軍參觀團的戰斗,不僅記載不全,還有些模糊,我通過各種渠道採訪,一直心系那次難忘的戰斗。
深秋,我約上王近山的兒子王岩,女兒王珍珍,前往山西洪洞縣韓略村一帶探尋,沿著山區的小路尋找當年伏擊日軍參觀團的蛛絲馬跡。
王岩60多歲的人,其形態敦實方臉,眼睛有神,神似他父親王近山。當我們爬上一個山坡時,王岩突然停住了腳步,久久地巡視著公路與山之間的那段距離,三面山包環繞著,有崖壁重疊,易下不易上,仿佛就是王近山握著手槍在秘密布置部隊隱蔽。王珍珍似乎也看出地形的特殊,靠近王岩小聲問:“小時候,聽爸說過,是在洪洞縣南25公裡處,近靠韓略村山裡的公路打的伏擊,應該就是這裡!”
王岩細心觀察,走近崖壁邊,雙手緊緊地抓住了什麼。我看到一顆子彈頭還留在石縫裡。那是一顆子彈!半截露在外面,已經有了絲絲鏽斑。王岩手握半截殘留的子彈,感慨萬分,他多年在父親身邊聽熟了那段故事。此時,一幅伏擊日軍的歷史畫面仿佛浮現眼前。
1943年10月,毛主席在延安電告劉伯承,選派一名得力干將趕赴延安組建新守備旅。劉伯承和徐向前不約而同點到129師386旅旅長王近山。出發前劉伯承電告:“近山:奉黨中央命令,派你帶386旅的16團,護送部分機關干部及中央的部分干部家屬趕赴延安擴編新的保安部隊,保衛陝甘寧邊區,保衛黨中央,保衛毛主席。現在日寇正集中重兵在太岳地區掃蕩,敵情相當復雜,形勢異常緊張,路上一定要多加小心。此次西行,你是獨立應付各種局面,在敵眾我寡,上級又無法及時指導和支援的情況下,你必須發揮機斷行事、勇敢果斷的傳統,不許戀戰,速抵延安……”家屬團裡還有王近山的夫人韓岫岩和女兒蘇紅。王近山深知任務重大,把目光投向地圖。在太岳和延安之間,標繪著一道道日軍封鎖線。要想把干部隊和家屬安全護送到延安就很困難,一路上還不能與日軍糾纏打仗,臨出發前,陳賡特別要求王近山不許戀戰。
10月20日,王近山率部從長子縣橫水村出發,穿過臨屯公路朝延安方向悄悄進發。當時,華北岡村寧次調集萬余日軍對太岳區進行掃蕩,威脅八路軍總部。偵察到日軍在沿線公路有軍車經過,還有不少敵人,怎麼順利通過,王近山想了對策,突然偵察員報有日軍追來。王近山快步回到了設在路邊的前沿指揮所,他在向代團長表學凱、政委常祥考布置任務,氣氛雖然緊張,但他個人的精神狀態卻特別振奮,王近山語氣堅定地輕聲說:“鬼子追上來了,我們的隊伍應該停止西進,掉頭向北。”
這時有人提醒他:“首長,你瘋啦?敵人就是從北面來的,我們如果向北,那不正好跟鬼子撞上嗎?”
王近山瞇起了眼睛看了看那個干部:“沒錯,就是要迎著鬼子撞上去。不是跟它正面傻撞,是擦著鼻子滑過去!吃虧的買賣我王近山可不干,要敢於走一兩招險棋,讓小鬼子搞不明白我想干什麼。向西,是我們的必經之路。敵人既然盯上我們了,就一定會在我們的必經之路設下埋伏。這時,我們繼續向西,就自己鑽進敵人設的口袋。而向北,則出乎敵人的意料。”
16團按照王近山的部署迅速展開,幾乎與日軍擦肩而過,擺脫危險佔領有利位置。忽然聯絡員跑來報告:“因為天黑霧濃,行軍隊形變化大,16團調整方向,甩了出來。可是,干部隊卻在調整動作中失去了聯系。”
“找!多放出些人去找!”王近山的眼睛瞪了起來,從來不在戰場上敞開的領口也大大地解了開來。可是沒有想到,接連返回的偵察員都沒有帶來干部隊的消息。
就在這時,通信科的陳科長已經是第三次向王近山報告,陳賡司令員催報當前所處位置,一再叮囑抓緊趕路,不得戀戰。
“行了!知道了!還嫌我這兒不夠亂呀!你就不會電台關機檢修下?”
他們都知道王近山的意圖,關機是在找理由,是要打仗。
部隊經過的路邊有一塊巨石,上面寫著“韓略村”三個字。王近山指了一下巨石說:“韓—略—村。我在地圖上已經注意到它了,這裡地勢奇特,是打鬼子伏擊的好地方啊。”
恰在這時,發現有日軍在公路上行駛調集,王近山看了看韓略村周圍的有利地形,決定設伏打一仗,但遭到團干部的反對。王近山火了:“我王近山連干部隊家屬都保護不了,怎麼有臉去延安保衛毛主席?就在這裡打一仗,我們一旦打響,干部隊和家屬就一定會向我們靠攏,會合后立即撤離,急赴延安。”
團裡的干部還是擔心仗一打響,遠離八路軍總部成了孤軍。這回王近山鐵了心要打仗,他堅定地說:“日本鬼子的胸膛撞在槍口上,作為一個軍人,一個中國人能不打?軍人第一職責不能放棄殲敵的機會。我王近山把刺刀狠狠刺進日本鬼子的胸膛,戰場一定是手快打手慢的,有准備打無准備的!另外,你們給我寫好一份檢討,是三份,一份給劉司令員,一份給陳賡,一份交給毛主席。現在聽我的,就在這裡埋伏打一仗!”
天地之間肅靜。一個連長悄悄來到王近山身邊問道:“首長,都幾個小時了,敵人還沒來,部隊有些著急了。”
王近山看了一眼那個連長:“這就沉不住氣啦?部隊著急?首先看你有沒有著急?”說完,便又回頭觀察著整個伏擊戰場。就在此時起風了。而且,驟然間狂風大作,吹得人睜不開眼睛,大風把整個戰場吹得風沙彌漫。王近山忽然站了起來,看著天空大笑,他對身邊的人說:“好兆頭,風隨虎,雨隨龍。天助我也!”身邊的干部吃驚地仰頭看著王近山。連長把望遠鏡交給王近山:“首長,來了!敵人出現了!這回,關老爺該睜眼了。”
王近山沒有說話,舉起望遠鏡向遠處觀察。一個前方觀察哨的偵察員來報告:“鬼子的車隊出來了,整整13輛汽車!還有3輛是小車!”
王近山問了聲:“看清楚了?沒有步兵?”王近山放下望遠鏡,想了一會兒,覺得有些困惑,他自言自語:“這出的是什麼招?這架勢,掃蕩不派步兵,可也不像機械化作戰呀?……”
他堅持著自己的判斷和決心,堅定地命令:“隨他們出什麼招吧,老子見招拆招,總要收拾這幫狗娘養的。准備戰斗!”
土坡下公路上,張揚地插著太陽旗的日軍車隊大搖大擺地開進王近山預設的伏擊圈內。王近山用力一揮手,兩顆紅色信號彈升上天空。瞬間,機槍手榴彈如風暴一般砸向公路上的敵人。六連集中了近百枚手榴彈一古腦兒地投向了車隊尾部,最后兩輛汽車瞬間燃起了沖天大火動彈不得,並且完全堵住了后撤的道路。
行進在前面的汽車遇到攻擊想掉頭后撤,又受地形限制被卡住了。公路上,敵人車隊亂作一團,十幾輛汽車亂了方向,堵在公路上進退不得。車上的日本鬼子棄車跳出車外,但四面被圍,跑不出去,成了瓮中之鱉。
王近山和他的部下當時怎麼也沒想到,他們伏擊的竟然是由日軍中隊長以上軍官組成的“戰地參觀團”,而他們創造了一個在中國抗戰史上極為經典的戰例。這一點,就連八路軍總部都沒有料到。岡村寧次萬萬沒有想到由他親自組織的此次觀摩學習,竟然成為他手中這批陸軍精英骨干的死亡葬禮。120多人除3人逃跑外全部殲滅,其中一名少將旅團長和6名聯隊長,其余全部是中隊長以上軍官。岡村寧次的這些寶貝疙瘩居然在1943年10月24日被摟草打兔子的“王瘋子”作為熱身的一份禮物獻給黨中央、毛主席了。
韓略村伏擊戰后,劉伯承評價說:“一人投命,足懼萬夫。狹路相逢勇者勝,沒有點瘋勁,沒有不怕死的精神是不行的。這王瘋子瘋到頂頭上了!”
王近山的伏擊戰不僅找回了失散的干部隊和家屬團,還安全地把他們帶到了延安。當時,在不知情的狀態下,王近山這一仗還惹怒了陳賡,非讓他寫檢討。可是當王近山見到毛主席要檢討時,毛主席卻稱贊他打得好,打掉了日軍的戰地參觀團。
多少年過去了,連接韓略村周圍的山崖峭壁和那條曾經的臨屯公路成了后人尋找的抗日戰場。王近山的后代王岩和王珍珍行走在山坡小路上,時而回望山野,時而停留沉思,他們的眼裡充滿了對父輩的敬意和懷念。在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時刻,他們深深懂得后代肩負的重任,實現中國夢,靠一代又一代人去奮斗去現實。
我站在當年殲滅日軍參觀團的舊址土坡上,回首仰望,連綿起伏的山脈是那樣雄偉,仿佛是中國人民矗立在抗日戰場上的一座豐碑。(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