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9月15日,總政組織直屬單位強軍戰歌歌詠大會
②:《強軍戰歌》
③:《就為打勝仗》
④:《當兵前的那晚上》
⑤:《假如戰爭今天爆發》
⑥:《強軍路上大步起》
⑦:《有我在》 盧林波、秦德祿攝
戰歌嘹亮唱響忠誠使命的主旋律,豪情滿懷凝聚強軍興軍的正能量。
金色九月,在總政直屬單位的座座營區,一場場群眾性強軍戰歌演唱活動將鏗鏘恢弘的旋律、激情澎湃的歌聲、昂揚奮進的豪情匯聚成一曲氣貫長虹的強軍交響。
強軍戰歌催人奮進
今年3月以來,總政直屬單位以開展群眾性強軍戰歌演唱活動作為抓手,通過多種形式大力營造強軍興軍的文化氛圍。
夜幕降臨,總政魏公村干休所營區廣場歌聲飛揚,掌聲一浪高過一浪。臨時搭建的簡易舞台,舞美布景朴素大方,沒有華麗的道具,沒有過多的渲染,一支支或著常服、或著迷彩的演唱方隊依次登台。活動中,一批頭發花白的離退休老干部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原副主任——84歲的趙羽來了,曾在影片中飾演白毛女、李玉梅的八一電影制片廠著名演員——87歲的田華來了,曾以一曲《挑擔茶葉上北京》而風靡全國的89歲的方應暄來了。當年,他們曾充滿深情地唱過《長征組歌》,幾十年過去了,如今他們又群情激昂地唱響了《強軍戰歌》。在這次群眾性強軍戰歌演唱活動中,總政白石橋干管局、玉泉路干管局、老干部服務管理局、解放軍老干部俱樂部等總政系統的離退休老干部積極參與,主動登台。
這次群眾性強軍戰歌演唱活動是總政系統歷年來群眾性文體活動歷時最長、涉及面最廣、參加人數最多、規模陣容最大的一次,廣大教員、學員、演員、編輯、記者、醫生、護士、打字員、駕駛員和非現役公勤人員等都加入了這個隊伍。與此同時,總政各直屬單位領導在這次演唱活動中當主力、站排頭,軍事博物館、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軍事宣傳中心、解放軍出版社、八一體育工作大隊、西直門招待所的主要領導和常委紛紛帶頭參加學唱活動,有效帶動了官兵們參與活動的熱情。
為提升這次活動的整體水平,總政直屬文藝單位發揮自身優勢,在強軍戰歌演唱活動中挑起了大梁。總政歌舞團原副團長李社等一批藝術編導、聲樂老師、舞蹈演員、明星歌手到各單位指導教唱,有效提高了官兵的演唱水平。特別是一批已經退休的老藝術家,紛紛主動請纓,擔任場外指導,每天都到現場幫助排練。開始,大家擔心老藝術家們的身體吃不消,他們卻說,這一登台,仿佛又找到了當年的感覺。
總政直屬單位工作性質特殊、任務繁重、人員難集中,可在這次的歌詠活動中,50人小分隊、80人演唱隊、百人合唱團競相亮相。他們大多利用業余時間緊張排練、熱情學唱。
軍旗獵獵,軍歌聲聲,一曲曲鏗鏘的旋律從大漠深處傳來。這是八一電影制片廠演職人員在外景地唱響的強軍戰歌。今年以來,他們在推出《目標戰》《鐵甲精兵》等優秀影片之后,籌劃的《兵鋒》《馬蘭,馬蘭》《長津湖之戰》《最后一戰》《毛澤東在1944》5部反映強軍主題的大片同時拍攝。在外執行拍攝任務的攝制組人員在時間緊、工作多、強度大的情況下,依然不忘組織強軍戰歌演唱活動。
解放軍老干部俱樂部的服務對象——海軍、空軍、北京軍區的一些駐京老干部,看到工作人員演唱《強軍戰歌》也加盟進來,自發組建了一支110多人的合唱隊。大家自豪地稱這支隊伍為“陸海空三軍強軍戰歌合唱團”。
“聽黨指揮把忠誠亮出來,能打勝仗把利劍亮出來,作風優良把士氣亮出來,強軍路上把風採亮出來”。群眾性強軍戰歌演唱活動如催征的戰鼓,似沖鋒的號角,成為激勵總政直屬單位廣大官兵獻身強軍興軍的強大精神力量,化作干好本職工作的實際行動。
強軍戰歌凝聚力量
軍綠色的迷彩偽裝網覆蓋整個舞台,LED大屏幕上威武的畫面撞擊心靈:八一軍旗迎風飄揚,航母遼寧艦劈波斬浪,大國神箭直射蒼穹,裝甲戰車鐵流滾滾,三軍官兵勇往直前……主演區上方懸挂的“總政系統強軍戰歌歌詠大會”12個紅色大字格外醒目,鑲嵌在舞台兩側的軍徽凝重庄嚴。
“聽吧,新征程號角吹響,強軍目標召喚在前方。國要強,我們就要擔當,戰旗上寫滿鐵血榮光。”大幕甫一拉開,解放軍藝術學院百人方隊演唱的《強軍戰歌》聲如洪鐘,直抒胸臆的歌聲,蕩氣回腸的詠嘆,輔以各種不同形式的演唱和表現手法,展示了戰歌鼓壯軍威的磅礡氣勢。隨后,總政直屬單位10多個演唱隊的精彩演唱讓歌詠大會高潮迭起。
在這次群眾性強軍戰歌演唱活動中,總政各直屬單位自覺把強軍戰歌的演出大舞台作為政治教育的大課堂,讓戰歌成為流淌在旋律裡的忠誠,成為躍動在音符上的使命。一些單位將歌詞分發到每名官兵手中,教育引導官兵對一句句意蘊深刻的歌詞進行深入學習理解,切實領會歌曲的精神內涵,更好地發揮歌曲的感召作用﹔運用網絡平台、營區廣播、閉路電視、數碼影院等載體,開展歌曲展播、交流學唱心得,讓官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採取專業人員教唱、文藝骨干帶唱、全體官兵合唱等方式進行廣泛學唱,同時組織“小表演”“小競賽”活動,開展隊列行進演唱、方隊合唱、拉歌比賽,在寓教於樂中唱響強軍戰歌。
在總政話劇團的排演現場,一曲編排獨特的《強軍戰歌最嘹亮》吸引了記者。身著迷彩的演唱方隊把他們正在演出的軍旅話劇《兵者,國之大事》精彩片斷有機巧妙地穿插、融入、展現在歌曲中。這部緊扣強軍目標的大型軍事現實題材話劇,是總政話劇團今年打造的一部力作。為進一步讓創作、演職人員進入思想、進入創作,團裡結合學唱強軍戰歌,給大家上了一堂強軍目標政治教育課,激發藝術家們的靈感。這首表演唱呈現的就是全體演職人員為使這部大戲早日搬上軍隊舞台,加班加點,不辭辛苦,緊張排練的動人場景。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武藝練不精,不是合格兵。”這首《戰士天生為打贏》讓車管訓練大隊官兵唱得別有一番新意。今年,他們組織總政系統240多名駕駛員進行野外訓練。訓練結束時,他們充分發揮強軍戰歌演唱活動帶來的高昂士氣,在綜合課目演示活動中緊貼實戰設置了野戰車場開設、野戰加油、山路摩托化開進等課目,以此檢驗訓練成果,強化戰備觀念,培育戰斗精神。
和著隆隆炮聲,一隊身著“紅十字”的白衣戰士緊急集結,身背急救包,抬著迷彩擔架,穿梭於硝煙彌漫的陣地。總政機關門診部醫護人員組成的合唱隊上演了一場“生命大救助”。在演唱活動中,他們把對戰時醫療保障的思考融入到歌曲《假如戰爭今天爆發》的排練當中。正如歌中唱的:“每一天都全副披挂,每一刻都整裝待發,我用生命向使命承諾,假如戰爭爆發,這就是我的回答……”
南京政治學院今年畢業的所有學員是唱著強軍戰歌離開校園的。在這次群眾性強軍戰歌演唱活動中,他們在各系學唱、全院比賽的基礎上,又組織了一場歌詠晚會,院領導和全院師生齊唱《強軍戰歌》。該院今年的畢業學員人人遞交了到艱苦地區、到一線部隊去的申請書、決心書,不少激動人心的語句就出自強軍戰歌的歌詞。
強軍戰歌傳唱三軍
清一色的迷彩帳篷整齊列陣,野戰舞台散發著泥土的芳香。駐中原某部訓練場,官兵們用震天的歌聲唱響強軍興軍的萬丈豪情。最為精彩的是,《強軍戰歌》的曲作者印青親臨現場,為官兵生動講述創作體會,對戰士的演唱作精彩點評,著名軍旅歌唱家閻維文走進戰士中間,現場領唱《強軍戰歌》。作為歌曲《強軍戰歌》的首唱者,總政歌舞團始終把推廣傳唱《強軍戰歌》作為己任,從海拔近4000米的西藏高原哨所到山西紅色革命老區,從馬蘭花盛開的西北大漠核試驗基地到內蒙古8000裡邊防線,在近百場下部隊慰問演出中,藝術家們一路行軍一路高唱。
這只是總政文藝單位推廣傳唱強軍戰歌的一組鏡頭。從去年底到目前,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興安山麓,在長城腳下、南國之濱、渤海灣畔,座座軍營都在上演這樣的動人畫面。總政歌舞團、歌劇團等總政文藝單位在本系統唱響強軍戰歌的同時,每個單位都組建了60到120人不等的強軍戰歌合唱隊,幾乎人人能熟練演唱20首。在此基礎上,他們組成最強陣容深入開展為兵服務活動。德藝雙馨的名人名家、梅花獎得主、電視歌手大賽的獲獎者等官兵喜愛的明星,幾乎都出現在為兵服務的名單上。他們上高山、下海島,進深山、登哨所,足跡遍及大江南北。不管是單位集體演出,還是小分隊演出,在為兵服務演出中,《強軍戰歌》是他們每次的必唱曲目、壓軸曲目。
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化管理系的學員是來自全軍各大軍區的士官俱樂部主任,畢業后他們將回到各自部隊擔負活躍基層文化生活的重要任務。為讓他們回到部隊后能夠當好“領唱員”“教歌員”,系裡組建了170多人的演唱隊,不僅開展隊列行進集體唱、集合點名分組唱、課余時間PK唱,還一首一首地進行“單兵較量”,確保人人會唱、人人會教。今年7月,第一批學員回到部隊后,很快就成了單位強軍戰歌演唱的有力組織者。如今,當又一批新學員走進了解放軍藝術學院時,他們又把強軍戰歌作為主打歌曲展開新一輪的培訓。
高亢旋律凝聚兵心士氣,嘹亮歌聲激發強軍豪情。在西安通往延安的路上,西安政治學院參加延安革命傳統教學的數百名學員高唱《強軍戰歌》。在延安革命紀念館、南泥灣紀念館和抗大紀念館,在鳳凰山、楊家嶺、棗園、王家坪革命舊址和延安“四八”烈士陵園,在三戰三捷教學地,學員們一路參觀、一路學習、一路思考、一路高歌。奮進的歌聲化作澎湃的激情,“弘揚優良傳統,讓生命線永葆生命力”成為學員們心中矢志不渝的追求。
解放軍軍樂團剛剛參加完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首屆軍樂節,奏響的“和平號角”向全世界傳遞和展示了人民軍隊威武之師、勝利之師的嶄新風貌。走下軍樂節的舞台,他們又即刻登上強軍戰歌的演唱舞台。軍樂團官兵拿出看家本領,穿上配發的新式禮服,盛裝亮相。作曲家將曲目進一步加工、配器、編排,高亢的歌聲伴著雄壯的軍樂,給人以震撼魂魄的力量。
“黨旗指引軍旗揚,三個絕對記心上,復興路上強軍夢,繼往開來軍威壯,強軍戰歌最嘹亮……”
這是雄渾激越的奮進之歌,這是敢於擔當的庄嚴誓詞,這是強軍興軍的催征號角!(劉洪軍 劉國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