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9月24日電(高龍貽、鄭少華)濟南軍區某裝甲旅近日利用11種彈藥對5類37台裝甲目標、火炮裝備、運輸車輛等典型裝備的多個部位,進行多彈種、多方位實打實爆實修,部隊整體戰斗力水平得到大幅提高。近日,這個旅被總裝備部表彰為“全軍通用裝備訓練先進單位”。
成績的取得得益於這個旅黨委決策向謀打贏高度聚焦,引導官兵們把每個創新點都瞄准未來戰場,一批制約戰斗力提升的“瓶頸”屢屢被突破。
坦克電瓶充電問題一直是制約部隊快速出動的“瓶頸”。為突破這一“瓶頸”,這個旅多次組織工程技術人員和基層官兵聯合攻關。
經過半年研究測試,他們總結出一套把地方成熟運用的干式電瓶快速充電技術運用到坦克電瓶的方法,並對原有的電瓶充電車間加以改造,集中存放戰備電瓶和電解液。
如今,官兵們隻需花幾十分鐘加注電解液就能發動坦克。在軍區工作組進行的拉動考核時,這個旅數百輛主戰裝備全裝出動僅用一個半小時。
這個旅黨委認為,隻有對准未來戰場這個靶子,各項研究成果才有生命力,官兵的創新才能發揮最大價值。為此,旅領導分頭深入部隊調研,找准制約戰斗力的“症結”,整理成《部隊戰斗力“瓶頸”問題匯總》,採取集中力量攻關難題。
他們還專門召開“戰斗力研究創新動員會”,設立“金點子獎”“創新貢獻獎”,果斷叫停6項華而不實、擺花架子的項目,鼓勵官兵獻智獻計,大膽“拿來”創新,用於服務戰斗力、提高戰斗力上。
黨委的決策讓官兵們自覺把眼睛盯著戰場搞研究,旅裡收獲的喜報一個接著一個——
針對未來戰場對政治工作的要求,旅政治部建立網上戰時政治工作平台,提高了戰時政治工作效率﹔
以往坦克鐵路輸送,上級配發的專用平車隻能正面登載,影響了部隊的戰場裝卸載速度。旅修理所圍繞這一細節,設置輔助器材,改變平車結構力矩,使裝甲車輛在平車上多出兩個機動方向,大幅提升了坦克裝卸載速度﹔
針對火炮模擬訓練軟件對夜間微光情況下訓練沒有涉及的實際,炮兵營3名大學生士兵自行對軟件進行更新升級,補齊新裝備訓練“短板”……
從去年初以來,這個旅先后瞄准戰場創新戰法訓法20多項,小發明、小改革80多項,許多都成為新的戰斗力增長點。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