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臨戰動員展風採

■李遵安

2014年10月08日05:23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臨戰動員展風採

  兵之所以能戰者,氣也。

  臨戰動員,恰似催征戰鼓,鼓舞斗志,砥礪士氣。回顧我軍歷史,不難發現,許多開國戰將的臨戰動員都正氣凜然、浩氣蕩漾,讓人血脈賁張、血性激揚。

  1941年3月15日,許世友將軍率部進攻大牙山日偽軍。將軍為部隊作動員,寥寥數語,聞者印象極深。將軍腳蹬草鞋,腰佩大刀,躍上八仙桌,高聲曰:“我來膠東是要打仗的,太平我不來,我來不太平。”即揮拳下令:“此仗,隻許進,不許退。動搖軍心,殺頭。消極避敵,殺頭。見死不救,殺頭。臨陣逃脫,殺頭。”是役,大捷。

  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將士皆用命,則無往而不勝。臨戰動員,不僅能體現一名戰將的決心意志,還能彰顯其表率作用、威嚴威信,本身就是一種戰斗力。

  1948年,黑山阻擊戰前,梁興初將軍在作戰會上動員道:“隻要主力沒有趕到,10縱的任務就沒有完成。打剩一個團我當團長,打剩一個營我當營長,打剩一個連我當連長,就算是10縱打得剩下一個人,也要打下去!”由此,打出了聞名中外的黑山阻擊戰。

  一百名戰將,就有一百個動員風格。臨戰動員將指揮員的個性和風採展現得淋漓盡致。

  王震將軍作戰以勇猛著稱。1938年,日寇進軍汾河,直指晉東南。王震將軍奉命奪汾河。戰前動員,將軍立一棺材上,揮拳大聲曰:“我領頭向前沖,要死我先死,死后裝進這口棺材裡。”是役,部隊激戰一晝夜,大勝。

  1946年,在泗縣戰斗打響前,丁秋生將軍堅定地說:“我們要抱定決心,打贏了開慶功會,打敗了開批斗會,打死了開追悼會。”如此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的動員令,充分體現了將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以及壓倒一切困難、戰勝一切敵人的英雄氣概。

  魏佑鑄將軍言,戰爭決不是勝負,而是生死。戰爭中的政治工作最主要的就是解決生死問題,而不是其他問題。臨戰動員切忌說大話,放空炮,應以通俗易懂的話讓官兵明白戰役戰斗的重大意義,從而能夠正視鮮血,直面生死,勇敢殺敵。

  碾庄戰役時,鄧小平斬釘截鐵地說:“人人都要有燒鋪草的決心!(‘燒鋪草’是四川的一種風俗,人死了之后要把睡過的鋪草抱到野地裡去放把火燒掉)這次圍殲黃維兵團是非常艱苦的,也是非常光榮的。要消滅敵人,沒有犧牲精神是不行的。我們要不惜一切代價,在華野的協助下,完成殲滅黃維兵團的任務。隻要消滅了南線的敵軍主力,中野就是打光了,全國各路解放軍還可以取得全國的勝利,這個代價是值得的!”

  臨戰動員,關鍵在“動員”二字。通過深入細致的思想發動,把官兵高昂的士氣“動員”到最佳狀態﹔通過催征鼓勁,把官兵的戰斗精神“動員”到最佳狀態。

  粟裕在濟南戰役動員令中寫道:“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大量殲滅來援之敵,爭取戰役全勝!最后摧毀山東敵人巢穴!把戰局向前推進一步……”動員辭酣暢淋漓,讀罷令人熱血沸騰。

  今天,戰爭進入信息化時代,戰場節奏加快,更加需要簡短有力、震撼人心、鼓舞斗志的戰斗動員。很難想象,一名離不開稿子的指揮員,如何給官兵以打勝的信心和勇氣?如果不能像開國戰將那樣發布戰斗動員,就會如蒙哥馬利所言的,“遇事要書面命令而不敢放手按明確、簡要的口頭命令行事的軍官,是毫無用處的”。

  刀出鞘,彈上膛,千軍萬馬整裝待發,隻等一聲號令。臨戰動員,正是戰斗潛力的催化劑,可以催生不畏生死的戰斗意志,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