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醫學科學院北京干休所現有老干部百余名,多數曾長期從事醫學科研或衛生事業管理工作。據此,該所衛生所想方設法提高能力素質、破解保障難題,贏得了老干部的交口稱贊,先后兩次榮立集體三等功,被表彰為全軍先進衛生所。
憂心事變成放心事
“是‘五步法’救了我的命!”談起自己一年內5次突發心梗,均得到及時救治的經歷,老干部王崇恆難掩內心的激動。他所說的“五步法”是指衛生所針對老同志“兩高期”特點,摸索創立的“判斷病情、通知出診、診斷處置、轉送醫院、交接安置”五步聯動應急救治機制。這一機制強調家庭、干休所、體系醫院三家銜接,並通過多方參與、反復演練完善定型,確保出現情況后反應快、到位快、處置快、轉送快,為醫院后期治療爭取了寶貴時間。近年來,他們年平均處置急診200余人次。
“突發急病能否得到及時搶救是老干部最關心的事情,衛生所把我們的憂心事變成了放心事。生活在這裡,我們心裡踏實。”老干部潘學義動情地說。
“戰時”的萬無一失得益於“平時”的周全准備。該衛生所根據不同疾病制定了17種應急搶救預案,添置了心電監護儀等14種急救設備和器材,光擔架就根據需要配備了樓梯式、插入式、便攜式3種。在事先向老干部說明的情況下,維修班配備了專業的破拆工具,以應對打不開門等特殊情況。
為提高醫療救護水平,該所利用駐地相對豐富的醫療資源,定期邀請軍地醫院專家來所講解老年常見病急救知識,依托體系醫院對醫護人員進行救治技能培訓。針對醫護人員少、協同配合要求高的特點,組織醫護交叉訓練。2013年,該衛生所護理人員參加上級組織的技術大比武,與三甲醫院的護士同台競技,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
醫護人員最懂老干部的心
今年2月,老干部孫淑英不慎摔裂了股骨頭。老伴剛剛去世,兒媳又才動了手術,一輩子不願麻煩別人的孫老寧肯在家臥床休養也不肯去醫院。干休所領導帶領醫護人員主動上門做工作:“孫老,做了手術,自己能活動,就不用麻煩別人了。”幾句話說到孫老的心坎上,她接受了股骨頭置換手術,現在已能獨立行走。
老干部戴景林屢次出現嚴重心動過緩急需手術治療,他卻顧慮重重。“萬一出現並發症怎麼辦,1%的可能也是可能。”“戴老,做手術有風險,不做手術有危險,兩害相權取其輕,還是手術更安全。”戴老終於點頭同意,家屬也鬆了一口氣。
該所醫護人員根據老干部的性格特點和健康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說服工作,先后幫助10余名老干部提升生活質量。
為什麼老干部最聽醫護人員的話,那是因為個性化、親情化、精細化服務做到了家。2009年的一天,緱朝雲醫生到老干部劉大鈞家巡診時發現,老人的咳嗽聲與平常服降壓藥引起的反應不同,緱醫生堅持陪他到醫院檢查,結果診斷為早期肺癌。直到今天,劉老仍常常把衛生所挽救自己生命的事挂在嘴邊。
為了保障老干部用藥,衛生所的常備藥從240種增加到579種,而且分藥到人,送藥上門,特殊用藥專門保障,節假日拿藥隨叫隨到。為方便老干部出行、就診、住院,衛生所專門定做了醫療攜行包,配齊了個人病歷、急救保健盒和雨傘、水杯、指甲刀等生活用品。老干部左樹明豎起大拇指連連夸獎說:“醫護人員最懂老干部的心,樁樁件件做到了我們的心坎上。”
氧吧是我們的保健之家
顏色素雅的木質地板、寬大舒適的仿皮沙發、空氣淨化器,再加上幾盆綠油油的觀賞植物,這間十幾平方米的吸氧室被老干部稱為“氧吧”,開設兩年多來,已經有了不少鐵杆“粉絲”。老干部田曉就是其中一位,他2012年初突發腦梗,雖得到及時救治,卻留下后遺症。出院后,他堅持每天來吸氧,開始時坐著輪椅由保姆推著來,現在能自己走著來,語言交流也沒有了障礙。衛生所長徐偉介紹說,田老恢復得這樣好,吸氧室的心理治療作用功不可沒。
如今,老干部們把氧吧當成自己的家,一有時間就來坐坐,邊吸氧邊聊天,有時干脆來個小合唱,特別開心。大家都說“這裡是老干部的心靈家園。”
不僅如此,“氧吧”還是融洽工休關系的橋梁。聊天時,老干部們有什麼意見建議,醫護人員都及時傳遞給所領導。“老首長,您聽我說,不是這個樣……”每每遇到老干部們對干休所的工作有誤解,護士長徐立鑫總是這樣拉開話匣子,政策規定是什麼樣、干休所是怎樣謀劃的、暫時還有哪些困難,一一向老干部講清楚、說明白。時間一長,老干部們都說“衛生所的醫護人員都趕上半個政委啦!”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