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航展給珠海帶來的經濟效益遠超黃金周

2014年10月21日10:43    來源:南方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不一樣的航展 不一樣的珠海

  離第十屆中國航展開幕還有21天。不少展商已陸續抵達珠海作前期准備,包括交通硬件、公共服務、文明程度等在內的城市變化讓他們感到驚喜。一如既往的生態環境更讓他們十分舒適。

  今年,中國航展迎來18歲的“成人禮”,其國際化、專業化水平均為“歷史之最”。18年來,這場盛會始終與珠海血脈相連,風雨同舟。

  藍色代表藍天,藍色代表海洋,藍色代表創新,藍色代表未來……中國航展與珠海,同有藍色的基調,同懷藍色的夢想。

  “中國藍”,既是航展這場藍天盛會代表中國不斷改革創新、走向世界的獨特標志,亦是珠海這座海濱城市實施“藍色珠海、科學崛起”戰略,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的題中之義。

  對於珠海來說,中國航展已成為最大的金字招牌和國際品牌,讓世界記住了珠海。航展是帶動航空航天產業發展的引擎,是構建“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的催化劑,也是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國際宜居城市的助推器。

  一個展會撬動航空航天“大產業”

  今年5月,“珠海—陽江—羅定”航線完成了中國低空航線的“破冰之旅”,低空空域開放在珠海邁出實質性的一步﹔由珠海中航通飛公司研發生產、我國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全復合材料渦槳公務機“領世AG300”首飛成功﹔哈工大集團將在斗門區建設珠海宇航國際會展中心,總投資額約200億元……2014年,珠海航空航天產業再攀高峰。

  回溯珠海通向遼闊藍天的康庄之路,中國航展的成功舉辦正是起點。“珠海原本並非航空航天產業重鎮,1996年首屆航展舉辦時,珠海機場才剛剛啟用,航空產業更是一片空白。”珠海市航展公司有關負責人回憶。

  此后18年間,通過中國航展這一平台,大批優質航空企業和項目與珠海結緣,為珠海航空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成立於2008年底的珠海市航空產業園,是廣東省唯一經批復正式成立的航空產業基地,目前已引進總投資超過150億元的近30個航空要素項目,聚集了中航通飛、摩天宇、利捷、翔翼、瀚星等20多家重點航空企業,涵蓋了通用飛機制造、通用航空運營服務、公務航空、飛行培訓、航空零部件制造、無人機研發生產等領域。

  18年后的今天,珠海已成為中南地區通用航空產業類別最齊全、運營企業最集中的區域,一個市場廣闊的“藍天產業”初步成形,2013年該產業產值達55億元。

  這僅僅是開始。國際經驗表明,一個航空項目發展十年后投入產出比可達1︰80,通用航空的就業帶動比是1︰12。廣闊的市場空間面前,珠海已蓄勢待發。據珠海航空產業園管委會經濟貿易發展局局長林偉萍透露,今年珠海將以中國航展為契機,開展專題招商推介活動,引進一到兩個具有重大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的龍頭航空產業項目,進一步推動航空產業集聚。

  展望未來,在全球新一輪工業革命方興未艾、國家高度重視先進裝備制造業發展、部省共建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珠海構建“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的歷史機遇疊加下,珠海航空航天產業將與中國航展更加緊密結合,共同迸發出巨大的產業活力。

  極大釋放現代服務業活力

  在2013年珠海會展業發展論証會上,包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國家會議中心總經理劉海瑩在內的多位專家均表示,會展業是21世紀的“綠色產業”之一,在促進技術交流、經貿合作、商品流通、信息溝通、人才流動等方面作用重大。

  會展業是珠海“三高一特”現代產業體系的重點之一。作為珠海會展業最閃亮的一張大名片,中國航展對於這項“綠色產業”優化升級的作用日益明顯。

  從“大航展”中衍生而來的“細分展會”通用航空展,就是一大証明。今年,珠海與德國腓特烈斯哈芬展覽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從2015年起逢單年在珠海舉辦“亞洲通用航空展”(AERO ASIA),並已獲得國家商務部批准,這意味著珠海將形成“雙年辦國際航展,單年辦通用航空展”的新格局。

  不僅如此,近兩個月來,國際游艇展、海洋高新科技展、國際車展等一批品牌會展相繼落戶珠海,珠海國際會展中心也即將開業,將極大推動珠海今后建設成為國際會展中心城市之一。

  從橫向來看,不斷豐富與多元的展會也帶來巨大人流、客流與物流,有力拉動著珠海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在學術上,會展經濟有一個著名的“1︰9杠杆效應”,即展覽場館的收入如果是1,那麼住宿、餐飲、運輸、通訊、旅游、貿易等相關收入將達到9。每屆航展期間,來自五湖四海的航空發燒友涌到珠海,全市的交通運輸、旅游景點、賓館酒店、旅行社收益均比同期有較大幅度增長,帶來的經濟效益遠遠超過黃金周。

  據珠海市統計局統計,2012年11月,即第九屆航展舉辦月內,珠海接待過夜游客數量同比增長超過10%,環比(比同年國慶黃金周所在月份)增長55.6%﹔旅游總收入同比增長19.5%,環比增長54.6%。

  城市

  加快打造國際宜居城市步伐

  如今不少展商已抵達珠海作前期准備,闊別兩年,包括交通硬件、公共服務、文明程度等在內的城市變化讓他們感到驚喜。“確實是一屆比一屆好,光是交通設施就有不少提升,希望展會期間的服務和管理也能更好。”一位展商說。

  每一屆航展,都可以說是珠海的世界性舞台。圍繞建設“生態文明新特區、科學發展示范市”的目標,珠海以舉辦這場盛宴為契機,倒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水平加速提高,不斷朝國際宜居城市邁進。市民也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比如,機場環島路、高欄港高速、機場高速等多條道路,最初都是為舉辦航展而配套建設的道路,如今配合珠海三年“交通大會戰”的推進已日益完善。在不久之后,綠色、便捷的有軌電車一號線也將正式通車。

  珠海機場改造升級也即將啟動,持續到2018年,總預算達4.2億元。另外,珠海第二機場通用機場已初步選址斗門蓮洲,爭取下一屆航展前開通運營。

  盛事帶來的國際化的先進理念和經驗,融入了珠海的城市管理服務體系之中,使城市軟實力大大提升。

  “最初兩屆航展非常擁擠,秩序混亂。現在好很多了,不但有航展公交專線,志願者們解決問題的效率也很高。”一位珠海本地的“老航展迷”說。

  文化

  進一步注入熱情創新的基因

  定居珠海已25年的陳燕是中國首位在國際航展進行表演的民間女飛行員,在多屆中國航展上均駕機亮相。

  “中國航展也是珠海人的航展。我之前幫助過不少外地專程趕到珠海看航展的觀眾訂酒店、買門票,身邊還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樣,積極為航展做宣傳,打響珠海的知名度。”她曾這樣說。

  越來越多的“珠海人”正以自己的方式參加和豐富著中國航展事業:積極參與航展志願服務,當好“東道主”,關注著航展事業的每一次動向﹔航模俱樂部、航模協會開始在這座城市興起,不斷追求科技創新與卓越﹔參加航模大賽、飛行員培訓成為不少年輕人逐夢藍天的選擇。

  2009年,北理工珠海學院成立航空學院,並與珠海中航飛行學校開展了聯合培養飛行員的長期合作。如今第一批合格飛行學員均已被中航通飛錄用,未來培訓規模每年將達300人。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黃金周裡,該學院的學生們參加了“2014科研類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在這場國內級別最高、規模最大的航空航天模型創新型賽事中,學院兩個團隊獲得“對地偵察”項目二等獎,學院總排名位列13。

  上世紀90年代開花,新世紀結果。在振翅翱翔、逐夢藍天的歲月裡,“航展精神”也為這座城市進一步注入了熱情、奉獻、創新、自強的文化基因。(陳曉)

分享到:
(責編:趙煜(實習生)、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