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

為鋼鐵部隊插上信息化翅膀

——解析第38集團軍某紅軍團團長滿廣志的帶兵之道

2014年10月25日09:38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信息化指揮員怎麼當?信息化部隊怎麼帶?

帶著這一時代考題,滿廣志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帶領部隊立足轉型探索新路,瞄准強敵錘煉精兵,在投身強軍目標的征程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堅持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准,損失什麼也不能損失部隊戰斗力。”滿廣志帶領部隊瞄准未來戰場真打實備——

立起能打勝仗的信息化標准

滿廣志帶兵認“死理兒”,喜歡拿戰斗力說事兒。

2012年7月的一天,塞北大漠,晴空萬裡的演兵場驟然風雨交加。10時整,“戰斗”准時打響。滿廣志指揮的十余型上百台新裝備一出場,就讓人眼前一亮:情報網延伸數百裡,指揮網直達單車,火力網全面覆蓋……新裝備展示出的強大作戰能力引得觀摩台上百名將軍不時發出陣陣驚嘆。當將軍們得知,戰場的“神經中樞”——指控裝備列裝才一個月,更是驚訝不已。

為啥這麼短的時間就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戰績”?秘訣是滿廣志的准確決策。

2011年3月,新裝備陸續列裝,全團上下一片歡騰,滿廣志異常冷靜:主戰裝備來了,指控裝備卻不見蹤影。指揮訓練滯后,部隊就無法按時形成戰斗力。指揮訓練一刻也不能等。滿廣志決心建一個模擬訓練室。

可前期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已經掏空了家底,資金捉襟見肘。向上級申請經費,遠水解不了近渴,滿廣志愁眉不展。此時,老營區要改建成駕駛訓練場,規劃方案中,38棵銀杏樹成了“攔路虎”。

有人提議:將銀杏樹賣掉,既方便訓練場改建,又解決了模擬訓練室建設資金,一舉兩得。

“這些樹是50多年前部隊移防時老前輩們親手栽下的,是團隊的傳家寶,咋能說賣就賣?”有人提出不同意見。

一邊是老前輩的心血,另一邊是迫在眉睫的指揮模擬訓練。這樹賣還是不賣?滿廣志很糾結。

良久,他在新裝備列裝時間表上重重地畫了個圈,把心一橫:“我們是在跟時間搶戰斗力,隻要有利於戰斗力,我相信老首長是會理解的。”

一個月后,一個覆蓋團、營、連三級的全要素模擬指揮訓練系統正式投入使用,不僅各平台間可組網訓練,還可以與實裝互聯互通。有了它,團隊指揮訓練水平節節攀升。

演習結束,一位曾打電話怪滿廣志賣樹的老首長,走過來拍了拍滿廣志的肩膀:“我們種樹就是給后人留點家底,我看,這樹賣得值!”

滿廣志就是這樣,心裡琢磨的,永遠是打仗。隻要能讓新裝備盡早形成作戰能力,冒多大風險他都敢闖、敢干。

2011年6月,裝備處處長吳杰帶隊赴某兵工廠參加培訓,恰逢某型反坦克導彈實彈射擊測試。聽說他們來自英雄團隊,廠家邀請他們擔任試射射手。

吳杰對這個額外任務非常謹慎,沒料到滿廣志喜出望外:這既能促進新裝備早定型早下發部隊,又有利於我們鍛煉射手,干!

導彈試射圓滿成功!

該型導彈總設計師、80多歲高齡的王興治院士,親自找到吳杰,邀請他們參加難度更大的室內導彈射擊。

室內試射反坦克導彈,以往都是採用遙控方式,從沒有人員射擊的先例。能不能命中暫且不說,擊發后產生的強大沖擊力,很有可能“毀”了建筑物,殃及射手。

吳杰有點猶豫:“室內試射危險性太大,反正不是分內的活兒,咱們回絕了吧。”

滿廣志沒有急於表態,而是命令吳杰把導彈和場地參數傳回團裡。滿廣志整夜未眠,找出自己認識的所有射擊教員的電話,一個個打過去……第二天,一份包含導彈射擊參數、安全措施、國外成功實驗案例、射手心理輔導等內容的可行性論証報告傳到吳杰手中。報告最后附了一句話:如果出現什麼問題,這個責任我來擔!

“發射!”戰士何俊食指微動。“轟”的一聲,導彈如同長了眼睛一樣飛向目標。

“成功了!”老院士快步走到何俊身邊,向他敬了一個庄重的軍禮!

隨后,他們又連續參加了白天和夜間對運動目標射擊、遠距離惡劣氣象條件下射擊等4項射擊實驗,發發命中。

次年6月,該型導彈正式定型,首批即列裝該團,當年就在演習場上大放異彩。

新裝備更新之際,作為團長該抓什麼?毫無疑問,新裝備訓練。這個道理滿廣志當然明白,可他偏偏又加了一條,抓經常、打基礎的工作一刻也不能丟。

2010年7月,某機步團召開編制調整大會,換裝在即。

滿廣志翻開8月份訓練計劃,清一色都是信息化理論知識學習、一體化系統訓練……他找來作訓股股長陳永峰:“今年老裝備沒完成的實彈射擊訓練同步進行。”

“老裝備馬上就要移交了,訓這個還有什麼用?”

滿廣志認為,裝備更新,射擊環節的變化不會太大,打牢基礎有利於新裝備訓練,否則不僅機械化基礎打不牢,信息化的第一步也邁不實。他想以此給那些頭腦發熱的官兵打一針清醒劑。

實彈射擊照常進行。從第一組射擊開始,滿廣志就親自跟車、親自檢靶,一個細節也不放過。第一輪射擊結束,合格率僅四成。部隊訓練基礎薄弱的問題暴露無遺。

射擊過程中,有的車組為提高命中率,都是按照150米、200米這樣的整數設計射擊距離,射手在車內提前裝定好分劃。還有的戰士為了縮短射擊准備時間,沒到射擊地域就提前打開保險。

滿廣志二話不說,拿著尺子和激光測距機,一個點位一個點位過,隨機設靶,選遠不選近、選難不選易。他要求營連長全部跟車,自己隨機跟車。

一輪過后,又打一輪、兩輪、三輪……直到各營連射擊合格率全部達標。一年后,在上級組織的新裝備戰斗射擊考核中,他們一舉包攬了前3名。

此時,官兵才真正體會到滿廣志嚴抓老裝備訓練的深刻含義:隻有把單兵基礎、協同訓練搞扎實,邁進信息化的步子才會更快更穩。

熟悉滿廣志的人都知道,他抓工作善於抓重點,但與作戰聯系緊密的細節,他一點一滴也不輕易放過。

一次,滿廣志去訓練場檢查,正趕上二連組織挖掩體訓練。官兵們忙著計算掩體尺寸、標記挖掘邊界、確定人員編組,卻沒有關注實際挖掘需要的時間。

“挖掩體到底需要多長時間?如果連這樣最基本的數據都不掌握,怎能應對戰場上的復雜情況?”

烈日當頭。滿廣志蹲守在戰車旁,陪著官兵一起挖掩體。所有掩體開設完畢,用時最長的近13個小時。他又親自跳下深坑,從地形選擇、隱蔽性、射擊視角等方面逐個打分。之后,又將各連隊考核一遍。

一時間,怎麼編組更合理,如何挖掘更快速,什麼樣的土質更適合挖掘,成了官兵們討論的焦點。

所有連隊考核結束,團隊主戰裝備掩體構筑水平明顯提高,最快的一組僅僅用時3小時50分。

一切用戰斗力標准量長短,“量”出了部隊戰斗力快速提升。團隊如期成功轉型,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各項重大任務,連續被集團軍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團。

“平時不養成信息化習慣,戰時就打不出信息化鐵拳。”滿廣志引領官兵立足轉型發展增智強能——

錘煉適應未來戰場的信息化素養

2012年滿廣志剛到任時,在警偵連發現了個怪現象:偵察指揮車、無人機等信息化偵察設備已經配發到位,但連隊依舊是一把匕首、一根繩索闖天下。

滿廣志叫來連長:“明明有了可見光、熱成像等多種偵察手段,為啥放著不用?”

“新裝備列裝不久,精密儀器多,電子設備多,是連隊的‘寶貝疙瘩’,目前連隊隻重點培養了幾個‘明白人’,大多數戰士不會用、不敢用、也不舍得用。”

連隊干部的苦衷,引起滿廣志的沉思。

其實,團裡類似的情況還有不少:有了軍事訓練網,干部骨干組織訓練仍是面對面,很少鍵對鍵﹔新型迫擊炮具備數傳模式指揮功能,訓練中卻很少涉及……滿廣志明白,積習難改。

“必須盡快形成信息化訓練環境,引導官兵迅速提高信息化素養。”議訓會上,滿廣志全盤端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對症下藥,連出重拳:要求營連將日常訓練消耗、訓練內容、訓練難題上傳軍事訓練網﹔建立軍事訓練考核成績檔案,從團常委到普通一兵,所有人訓練成績全部上網,定期通報﹔組織網上難題會診、在網上訓練評比﹔機關辦公必須使用辦公網,網上處理文電﹔建立電視、廣播、視頻監控等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信息化營區全覆蓋。

一開始,諸多不適。1個月后,偶有異議。3個月后,習慣成自然。

現代戰場兵馬未動數據先行。重視數據、讓數據說話是滿廣志帶兵的又一大特點。

團隊信息化建設之初,有硬件缺軟件、有軟件缺數據、有數據難更新等問題突出。在滿廣志的建議下,團黨委擠出十余萬元加強數據管理站建設,添置服務器、電腦、照相機、攝像機等設備,要求每個連隊必須指定1名兼職數據採集員。每次駐訓演習、實裝拉動,滿廣志都會帶上他們了解社情、民情、地形等信息,及時匯總情況,更新數據。

一次綜合演練,團區分作戰任務,確定主攻連隊。5個連長各不相讓,尤其是連續多年獲得軍事訓練一級連的“紅二連”更是志在必得。

團長滿廣志微微一笑,拿出一張表:“誰是主攻,我說了不算,數據說了算。”那是一份近一段時間體能測試、單兵技能、單車戰術等的訓練考核成績單,下面還有“分隊能力數據對比圖”。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最終,獲得過無數榮譽的“紅二連”,因單車戰術考核成績墊底被拆分使用,連長胡雷健面對翔實的數據啞口無言。

數據帶來的變化還遠不止這些。現在,從首長機關到普通一兵,訓練演習採集數據、總結講評分析數據、重大決策依靠數據已經成為自覺行動。每次錄入新數據,都要對同類項進行對比分析,對新增項立案存檔,確保數據鮮活精准。

信息化戰場是精准作戰,發現即摧毀。滿廣志下決心,把精准意識刻進官兵腦子裡。

熟悉滿廣志的人都知道,他酷愛卡時間。身上有3塊秒表,訓練、演習、工作,他都帶著。“紅軍團”的兵也隨他,班長以上骨干人手一塊秒表。

2012年7月,滿廣志帶部隊赴內蒙古參加演習。作戰任務中,坦克營要在4分鐘、2公裡內連續射擊4個波次,平均每一個波次射擊用時14秒。營長孟宏偉帶著全營反復磨合,終於完成任務。可滿廣志並不滿意,在他看來,火力打擊效果一般,火力密度還不夠大。

“再加兩個波次。”

“打6個波次?不大可能!”孟宏偉一聽,腦袋搖得像撥浪鼓。

“為什麼不行,炮長李磊一次射擊9秒就夠了!”

“那是全營最好的炮長……”

“向最好的炮長看齊!”滿廣志對自己的部隊有信心。

“2公裡、4分鐘、6個波次……”車長、炮長、駕駛員人手一塊秒表,不停地推算。

除去機動時間,駕駛員平穩滑車、炮長瞄准目標時間也可以再短些……一點點倒推過去,推出了精確時間表:什麼時間發車、什麼時間裝填、什麼時間擊發……步步精確到秒。

演習涉及步兵、坦克兵、陸航等多兵種協同,稍有誤差就會牽動全局。滿廣志也在一步步推算:什麼時間呼叫直升機最合適、炮兵火力覆蓋間歇幾秒、步兵下車戰斗多久完成……這些都要分秒不差。

顛簸的戰車裡,滿廣志一坐就是一天,卡駕駛員反應時間,卡炮長射擊反應時間,卡全車乘員協同動作完成時間……在滿廣志的帶動下,戰士們也主動拿起秒表,精准每一步操作。

接近了一些,又接近了一些。演練一遍遍推進,滿廣志的心裡越來越有底。

隨后幾天,炮長提高射擊速度、精度,駕駛員精確控制機動速度,車長准確協同乘員,營連長指揮整體協同……反復強化苦練,秒表已然裝在官兵腦子裡。

演習那天,2公裡、4分鐘、6個波次火力打擊完美呈現。

欣喜之余,大家發現,每個人、每個動作都是默讀著秒數進行的。精准已經成為官兵的潛意識!

“人才是興軍之本,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戰場的制勝之基。”滿廣志堅持以掌握信息化知識、熟悉信息化裝備、精通信息化指揮為標尺——

打造武藝高強的信息化人才

“陳真工作認真,代理營長也一年多了,不扶正也就算了,還讓他轉業,這會傷了干部的心。”

“欒光喜干了18年,是全團最老的營長,這時候讓他走,真不忍心!”

……

黨委會上,滿廣志剛說出自己的想法,就引發激烈討論。

滿廣志自有一番考慮。

無論陳真還是欒光喜,拿機械化的“標尺”卡一卡,哪方面都很優秀,可一到組織指揮通聯、車內協同他們就有些發懵,很快又回到單兵動作、體能訓練的老套路。

在學習新型電台、導航定位系統、網絡計算機等課目上,這兩個營漸漸被甩在了后面。全團合練時,別的營信息化裝備運用得心應手,這兩個營總比別人慢半拍。

信息化步步緊逼,不淘汰不行,淘汰慢了也不行,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和勇氣。滿廣志深有感觸地說:“淘汰曾經非常優秀的干部,我也感到很惋惜。但部隊更新換代,換血怎能不疼?”

政委郭耀東站出來支持:“轉業安置的事情交給我!他們的工作我來做。”

當年,30多名干部相繼交流、轉業。

一面狠心換人,一面求賢若渴。為找到能抓好信息化的營長人選,滿廣志按照“掌握信息化知識、熟悉信息化裝備、精通信息化指揮”的硬杠杠,優中選優相中了兩個人。

一個是團作訓股股長陳永峰,人送外號“小霸王腦袋”,再復雜的信息化知識,到他這裡都能快速消化。

另一個是師作訓科參謀鮑化昌,畢業於石家庄陸軍指揮學院步兵指揮專業,當屆唯一的全優學員,既有想法,又有沖勁。

翌年初,兩人走馬上任。滿廣志專門把他倆叫到辦公室:“把兩個營信息化建設的重任交給你們,任務艱巨,放手大膽干,我給你們撐腰!”

兩人瞄准沉?舊習,大刀闊斧,開拓進取,雙雙帶出軍事訓練一級營、基層建設先進營,成為全團的樣板標杆。他們牽頭組織編寫的新裝備訓練教材得到上級機關肯定,研究創新的多項訓法在全師推廣。

打什麼樣的仗,用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人,才能打什麼樣的仗。

兩位新營長的優異表現,更加堅定了滿廣志的用人理念:鑽研信息化的人才用得怎麼樣,將直接影響部隊轉型進程。要讓信息化建設速度提起來,得先讓干信息化的人香起來。

在滿廣志的精心選拔和大力支持下,偵察情報股股長郭國華、機步七連連長崔昕崗、一營突擊炮連連長王建勛等,一大批高學歷干部走上了新的崗位,成為團隊信息化建設的生力軍。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為將信息化建設的行家裡手和尖子骨干保留下來,滿團長掏心掏肺,千方百計為他們設計成長路線,解決實際困難,努力拴心留人。

畢業年齡大、基層經驗不足、又沒有主官經歷,博士高玉保一畢業就面臨著這樣的現實問題。原以為干幾年就轉業到地方發展,沒想到被滿團長“盯”上了。

一天,高玉保突然接到干部股電話,通知他到團長辦公室。

“報告!”高玉保忐忑不安地敲開團長的門,看到滿團長正拿著一份簡歷在翻閱。

“我認真看過你的個人簡歷,你是高學歷人才,又是學戰術的。”滿團長和藹地說,“師准備成立一個理論研究組,由一個博士帶幾個研究生搞信息化戰法研究,團黨委決定推薦你去。你有什麼想法嗎?”

想到博士期間學的戰術專業有了用武之地,高玉保愉快地答應了:“堅決完成任務。”

戰法研究如期完成,令高玉保意想不到的是,副營職已快兩年的他卻被調整到五連當連長。“副營職干部當連長,是不是我工作沒做好?”盡管他服從組織安排,但心裡還是存有疑惑。

“現在基層信息化建設,正缺少像你這樣的智能型主官。”滿團長滿懷期待地為他鼓勁。

果然,一年后,干部調整方案公布,高玉保由連長直接提拔為營長。高玉保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在基層發展會這麼順利,從裝備處助理、作訓股參謀、副營職連長再到營長,一共不過兩年多時間。

高玉保后來才知道,滿團長從他來到團裡的第一天,就把他的軍旅成長路線設計好了,通過不同崗位鍛煉,使他進入了成才的快車道。

對滿廣志尊重人才、愛惜人才感受最深的,莫過於數據管理站站長滕躍鷹。

滕躍鷹是計算機專業的碩士,對數據管理業務非常精通,由於任職年限較長,職務卻落在同齡人后面,工作勁頭不足,准備“向后轉”。

滿團長隔三差五找他談心,給他鼓勁,並從工作和生活上給予幫助,使滕躍鷹倍受感動,一門心思投入到網絡管理站的建設之中。2012年底,滕站長因工作表現突出,獲得軍隊特殊崗位津貼。

步兵五連上士袁軍輝,多次參加重大演習任務,是團隊響當當的優秀炮手。因為父母上了年紀,孩子剛滿兩歲,家裡特別需要他這個頂梁柱。袁軍輝動了轉業的心思。滿團長3次找他促膝長談,最終打動袁軍輝繼續留隊,帶出一批駕馭新裝備的優秀炮手。

與此同時,滿廣志還走了兩步棋。一是士官“一專多能”訓練,要求士官既要精通本專業,又要兼修其他專業,很快形成“一人在崗、多人待崗”的新格局。二是干部“復合型”培養,開展雙向交流代職,不到一年,一批軍政互通、指技合一的干部脫穎而出,20人立功受獎,4人提前晉職晉銜。

如今,全團各專業滿編率、對口率、稱職率均創造歷史最高紀錄,先后有1700余人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考試,300余名官兵成為信息技術和新裝備操作人才,為團隊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信息化戰爭不僅是武器的對抗、智慧的碰撞,更是精神和意志的比拼。”滿廣志視戰斗精神為部隊之魂——

砥礪作風過硬的信息化勁旅

塞外大漠,秋風疾勁,一場實兵對抗演習在這裡拉開戰幕。由於交戰的兩個團都是出了名的“硬骨頭”部隊,且互相知根知底,戰斗一開始就陷入膠著狀態。

草原的風刮得帳篷嗚嗚作響。了解滿廣志底細的對手料想,如此大風,無人偵察機上天,稍有不慎就會墜落,肯定不敢貿然起飛,便放鬆了對空警戒。

警偵連連長郭志威找到滿廣志:“團長,今天風大,建議將無人機偵察改為偵察兵前出偵察。”

“是啊,裝備要緊,這幾架無人機可是咱們團的 ‘寶貝疙瘩’。”一旁的偵察股股長張濤也建議。

孰料,滿廣志對無人機性能了然於胸:“無人機飛行的最大安全風速是3米/秒,今天的風速還沒有達到上限。”

“如果現在就是打仗,你們說該不該飛?”滿廣志反過來“將”了兩人一軍。

這一“將”,還真將出了效果。無人機趁著夜色起飛,很快將清晰的畫面傳回指揮部,“敵”兵力部署一覽無余,而對方卻毫無察覺。

一枚導彈呼嘯著直奔“敵”指揮所。對方指揮員直到被判“陣亡”,也沒有看到滿廣志的一兵一卒。

打鐵錘要硬,礪劍火要猛。信息制勝的現代戰爭,刺刀見紅的對抗漸漸淡出練兵場。可在“鬆骨峰英雄團”,刺殺訓練全員普及。滿廣志說,作戰樣式變了,但敢於亮劍、勇於犧牲的鐵血精神永不過時,刺殺不只是一項技能,更是在練膽、練氣、練血性。作為紅軍傳人,必須時刻具有強烈的銳氣、豪氣和霸氣。

秋雨突至,氣溫驟降。隨著滿廣志一聲令下,全團官兵全副武裝沖進綜合訓練場。槍炮聲不絕於耳,官兵爭先恐后躍進冰冷的泥水中開始武裝泅渡,上岸后未作休息,又迅速扛起圓木向前飛奔,接著在泥濘中連續30余次托舉填滿沙子的彈藥箱,而后翻過10米高的輪胎牆,最后沖到射擊地域進行實彈射擊……

這套平時隻有在特戰部隊才能見到的極限訓練課目,滿廣志組織部隊長期訓練,並且專挑惡劣天氣訓練。剛開始,全團官兵沒幾個人能夠堅持下來,如今每個人都能“輕鬆”過關。

帶領部隊挑戰極限,磨礪鋼鐵意志,滿廣志還有一招:依靠比武競賽來砥礪利劍鋒芒。

在滿廣志所在團,幾乎沒有不“比”的工作。

訓練考核比,文體活動比,軍容風紀比,內務秩序比,擂台賽、龍虎榜、創破紀錄活動隨處可見,兵與兵、班與班、連與連之間競爭無時不在,就連起床出操也要比一比快慢,隊前拉歌也要分出個高低。

這種日積月累“比”的結果,就是把官兵對勝利的渴望之火越燒越旺,用戰士們的話說:“見了第一就眼紅,拿了第二就臉紅。”

用比武競賽提振軍心士氣,是滿廣志成功轉變炮兵營得到的經驗。

剛上任某機步團團長,滿廣志就發現炮兵營軍事訓練、安全管理、基層建設三項全團排名墊底,團裡每次交班會,炮兵營幾乎都挨批。

一營教導員張恆新是從炮兵營成長起來的干部,當過炮兵營副營長,他實話實說:“在咱步兵團,炮兵往往被視為 ‘二等公民’,遇有重大演訓任務,不是警戒執勤,就是抬鍋送飯,戰士自己的心理定位比較低。還有一個原因,3個步兵營之間有可比性,9個步兵連之間也有可比性,可炮兵營訓練考核隻能自己和自己比,沒有競爭,難分高下。”

“現代戰場信息主導、火力主戰,炮兵營的建設必須加強。”黨委會上,滿廣志力薦張恆新去炮兵營當營長。”

帶著團黨委的重托,張恆新走馬上任。

不久,師裡讓每個團抽一個營進行實彈射擊演示。滿廣志按住3個“嗷嗷叫”的機步營,派炮兵營參加。

炮兵營官兵群情振奮,苦練精練,射擊演示時3發3中。

營裡迎來跨代式換裝,滿廣志對張恆新說:“這次其他團也都是剛接的裝備,大家在一個起跑線上。你們要在全師率先實現駕駛員獨立頂裝,操作手單崗位操作。”

這一下把炮兵營逼得沒有退路。營長帶著連長研究方案、測算數據,教導員帶著指導員跑廠家、找院所,新畢業的排長也打電話四處求教、找資料,老士官們則鑽研訓練方法,一有成果就拿到團裡去展示……

炮兵營訓練火了,炮兵營面貌變了。

2012年夏,部隊赴內蒙古參加實兵演練。滿廣志和張恆新都信心滿滿:“亮劍”的時候終於到了。不料好事多磨。演習需要一個分隊擔負警戒勤務,師裡把任務交給了炮兵營。

沒有作戰任務的炮兵營,仍然按照打仗要求帶上裝備器材隨大部隊一起出發。除了完成演練場地的勤務工作,別人怎麼訓練,炮兵營也怎麼訓練。

演練進行到緊要關頭,兄弟部隊的一個炮兵群遭到“重創”,退出演練。指揮所裡,師長命令:“決戰就在明天,給我最大火力!”在場的炮兵營長們都清楚,這個“最大”意味用最短的時間,把最多的炮彈“砸”到敵人頭上。

“請讓我營擔任主攻,保証15秒內完成目標轉換。”

“我隻需12秒。”這幾乎達到信息化炮兵快反的理論極限。

最有底氣的是張恆新:“報告首長,我8秒!”

演習當天,炮兵營多個波次火力打擊配合默契如行雲流水,打得對手毫無喘息之機,成為全師反應速度最快、打實彈最多、命中率最高的炮兵分隊。

年底,炮兵營被師評為“安全管理先進營”“先進營黨委”“軍事訓練一級營”,榮立集體二等功,徹底摘掉了落后的帽子。

滿廣志始終認為,有謀打仗的班子、鑽打仗的干部,才能培育出敢打仗、能打勝仗的士兵。

4年前,團裡擔負信息化建設試點任務,面對全新的上百種裝備,全團上下面臨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滿廣志立下“鐵規矩”:每次訓練,團常委都要組第一網、打第一炮、開第一車。如今,團常委100%掌握7種以上信息化裝備操作,能夠熟練使用3種以上指揮通信手段,真正成為信息化裝備訓練的“排頭兵”“領頭雁”。

作為班子的帶頭人,滿廣志更是身先士卒,沖鋒在前。

“礪劍—2013”全軍演練活動中,滿廣志一邊帶領機關通宵達旦制定戰法創新方案,一邊利用難得的機會實驗新裝備的戰技性能。

為搞好隨遇破擊戰法,滿廣志帶領官兵邊摸索、邊實驗、邊改進。部隊首次在復雜陌生地域嘗試整建制的新型坦克全方位實彈射擊,一時險情不斷。滿廣志從頭盯到尾,三天三夜沒有離開訓練場。

那天,隨遇破擊戰作為壓軸課目,最后一個出場,向來自全軍的代表進行演示。

滿廣志充分發揮信息化部隊信息情報多元獲取、指揮控制精確高效、火力打擊拳硬臂長的優勢,面對遭遇的多種突發情況,指揮空中力量精確打擊,炮兵分隊“隨停即打”,坦克分隊“橫進側擊”。之后,機降分隊如神兵天降,將團隊“英勇勝利”的戰旗插上敵指揮所。

演練結束,總部首長豎起大拇指:“這才是真正的信息化部隊,這才是真正的信息化戰法。”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昔日,“紅軍團”的前輩們不怕犧牲,浴血奮戰,參加戰役戰斗4000余次,涌現出“何萬祥連”“四平突擊隊”“孤膽英雄”潘天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群體和英模人物。毛主席親筆為他們題詞:“英勇勝利”。

今天,滿廣志帶領“紅軍團”弘揚前輩英勇善戰的光榮傳統,駕馭著新裝備,奮戰在陸軍轉型前沿陣地,在實踐強軍目標的征程上,續寫著“英勇勝利”的新篇章……

分享到:
(責編:耿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