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

美X-37B太空船超音速25倍 三次升空執行秘密任務

2014年10月29日09:20    來源:北京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天宮 無寧日

美X-37B繞地球22個月成功返航

2014年10月14日,美國“X-37B”太空船在加利福尼亞著陸,這是該型號飛行器第三次完成特殊任務。本次自2012年12月升空,已經在太空運行了671天。X-37B究竟執行怎樣的高度機密任務,也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猜測。X-37B是一種怎樣的飛行器,它在美國軍事布局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世界各國還有哪些太空武器?本期為您解讀。

X-37B:超音速25倍的超級武器

2014年10月美軍回收的X-37B,原本是美國航天局的項目,作為航天飛機的換代產品。到2004年忽然被五角大樓接管,從而正式成為軍方項目。這款飛行器就像是迷你版的美國航天航空局的太空飛船,長約8.8米,最寬的地方4.6米,重約5噸。它由火箭發射進入太空,能夠在衛星軌道上繞地球航行,而在結束任務之后,從太陽能中獲得動力,在結束任務后,還能如同普通飛機一樣進入大氣層返回地面。

同時具備太空和大氣層飛行能力

X-37B被稱為“空天飛機”,意思是既能如航天飛機一樣在太空飛行,又能如普通航空飛行器在大氣層飛行。不過嚴格說來,現在的X-37B還算不上純粹的空天飛機。因為它出大氣層還必須由火箭發射,而不能自行在大氣層內水平狀態起飛進入太空。盡管如此,它畢竟是世界上第一款同時具備太空和大氣層飛行能力的飛機,具有劃時代的價值。

X-37B在太空中的最高速度能達到音速的25倍以上,換句話說隻需要半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地球上相反的一點。X-37B的機動性相當好,在地球軌道上行進時,能不斷調整高度和坐標,以跟蹤目標,或者躲避攻擊和危險區域。X-37B本身具有搭載艙和機械臂,能夠負載2噸左右的貨物,這又使得其具備一定的機械操作、捕捉能力、衛星投放能力。

三次升空執行秘密任務

X-37B至今共發射三次,第一次在2010年,遨游太空200多天,第二次在2011年,繞行400多天。本次則環繞地球多達600多天,再次刷新了紀錄。對於這三次升空的任務,有人認為美軍是將X-37B作為間諜航天器,監視重要區域和敏感國家的動態。X-37B能夠搭載多種偵察設備,在高空對海陸空目標及外太空目標進行偵察,並將偵察信息實時傳遞給作戰單位。

但也有專家認為,X-37B可搭載導彈、激光發射器等先進武器,實施遠程精確打擊,其作戰潛力不可低估。由於X-37B的高速度,其升空后一小時內,即能到達全球任何目標的上方,然后利用自身攜帶的武器對敵國衛星、航天器或地面目標進行攻擊。

實際上,X-37B更像是一個軌道空間的作戰平台。一旦該平台實驗成功,美軍完全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在其上搭載不同的模塊,如衛星監控、地面偵察、近地攻擊、導彈攔截、敵國衛星捕捉、偵察、衛星投放、太空工程、布雷等,從而實現不同的軍事價值。

空天飛機各國都在研制

美國在空天飛機發展上領先一步,其他科技強國也不甘落后。俄羅斯自稱他們的空天飛機計劃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不過俄羅斯空天飛機不是用火箭發射,而是在高空由航空飛機投放。而中國的神龍號空天飛機在21世紀初也取得重大突破。日本則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發空天飛行器,以火箭發射“軌道飛機”並取得成功,只是日本對此較為低調,故其研發進程不為外人所知。

自從上個世紀中后期人類開始太空探索以來,對太空的軍事化利用就一直是大國軍方的目標。其中最為著名的,自然是美國裡根政府在80年代提出的“星球大戰”計劃,之后被認為是為了誤導蘇聯,引誘其進行過度軍備競賽而放的“氣球”,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各國競相研發太空武器,將己方的防御和攻擊線部署到地球之外,卻是不爭的事實。太空武器的研發和投入應用,將戰爭由百年前的“陸、海、空”三位一體,從空間領域上擴展為“陸、海、空、天”四位一體。也使得未來的戰爭領域更加廣闊,手法更加多變。

優勢

相對於傳統的地表和大氣層內武器,太空武器有著幾個顯著優勢。首先太空武器位於距離地面數十公裡的高空,“居高臨下”的優勢自古皆然。站得高則看得遠,偵察敵情則可“一目了然”,攻擊敵人則可“勢如破竹”,而敵方的攻擊則被高度差引導無力化,例如現在世界上的絕大多數防空導彈,都不能對高度30公裡以上的目標構成威脅。

其次,太空武器有助於突破地表地理特征和軍事格局的阻礙,實現全球布局。地球表面早被各國佔據,各自劃分了領土、領海和領空。在地表作戰中,無論是陸軍裝甲部隊、海軍艦艇還是空軍戰機,要從集結地到達目標特定區域展開軍事行動,往往受制於兩地之間途經路線的歸屬,可能遭到敵對方的攔截,或中立國的阻撓。此外,如山脈、河流、峭壁、雲團、暴風雨等地理和氣候因素,也可能對部隊的行進、攻擊產生影響。而在距離地面數十公裡的太空,空空蕩蕩,一覽無余,隻要避開專門的太空攔截武器,可以很方便地從A地上空移到B地上空。大部分敵對國武器不能構成阻撓,而復雜的地形地貌和大氣層氣候,也都可以無視了。

其三,太空武器能夠達到更高的速度。現代戰爭機動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無論是部隊還是導彈,速度越高,攻擊調度越快,留給敵方的反應時間就越少,就越容易取得戰果。大氣層內由於存在空氣阻力,大大制約速度提高,達到5倍音速左右(約每小時六千米)已經很難。而太空沒有大氣阻力,飛行器速度可以進一步提高到10倍甚至20倍音速以上,使得整體飛行時間大為縮短,部隊機動與攻擊效率大大提高。

模式

從當前的研發趨勢來看,未來一段時間太空戰爭可能的主要模式包括:(一)借助太空中的設備,對敵情進行偵察和信息搜集。這一方面實際上已經在展開了。(二)通過太空中的設備,對敵方地面、空中與太空的部隊設施實行電磁干擾。(三)通過太空中的設備,對敵方的地表部隊、區域,以及暫時飛出大氣層的導彈等進行直接的攻擊。攻擊方式可以包括導彈、激光、動能武器和直接撞擊等。(四)通過我方地面與太空設施,對敵方的太空目標進行攻擊,或攔截敵方對我方進行的攻擊。

空天母艦能攻能守 籠罩五洲

未來設想中的空天母艦,是搭載飛行器作為主要武器的活動基地,與航空母艦區別之處在於它不是在海上,而是在大氣層與外太空遨游。據稱,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即有這方面的設想,從2004年開始正式啟動空天母艦項目,代號“暗星”。其長度可達300米,高度達20米,翼展超過100米。它能在距離地球200公裡的軌道飛行,最高時速為25倍音速,90分鐘便能繞地球一周。暗星還能從地面水平起飛著陸,在大氣層內的飛行速度也將達到5倍音速,比子彈還要快,2小時便可從華盛頓飛到東京。空天母艦及其搭載的空天戰斗機和各種導彈,將形成一個移動的空中要塞,產生強烈的威懾。

在一次模擬的未來戰爭中,針對某可能對美軍發動核攻擊的國家,美軍首先令地球亞軌道上游弋的空天母艦在極短時間內趕到其上空,釋放出空天戰斗機,5分鐘內即以精確制導炸彈摧毀了敵軍的地下指揮所、地面防空火炮陣地、核導彈發射場的控制中心等目標,使得該國整個軍事系統陷入徹底混亂。隨之趕到的美國常規戰機,再從已經撕開的缺口不間斷地突入“敵國”上空,完全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

據稱,美國“太空怒火”計劃到2040年左右就部署首艘核動力空天母艦,到2050年部署3艘空天母艦,並組建3支“空天艦隊”。每支艦隊都由1艘空天母艦、4架航天飛機、2艘太空拖船、1座空間補給站組成。空天母艦將配備常規導彈、核導彈、高能激光武器、動能武器等作戰裝備及偵察設施。

上帝之杖 簡單粗暴的極致美學

“動能武器”(即直接撞擊破壞的武器)是太空武器新概念中的重要一支。目前,美國已開始研制“上帝之杖” 。該武器簡單來說,就是從太空中扔個金屬棒子,把敵人砸死。上帝之杖由鎢、鈦或鈾等高密度金屬制成,每一根長達6米,直徑30厘米,重達數噸,裝有小型的助推器,以控制落點方向。上帝之杖的發射載體是衛星平台,每個衛星平台攜帶100枚棒子。當需要攻擊時,這些金屬棒從衛星平台釋放,利用小型火箭助推墜入大氣層,在衛星制導下飛向攻擊區域。

從1000公裡高度墜下的數噸重的金屬棒,將以高達上萬公裡的時速撞擊目標,產生巨大的物理破壞,其攻擊力甚至可與小型核武器相比,而且集中在很小的觸地面積內釋放出來,不會產生輻射。這樣它甚至可以穿透數百米的地下掩體,摧毀目標。而上百根上帝之杖的釋放,將把一個區域——無論是城市還是軍事基地徹底變成蜂窩,深達數百米的蜂窩。上帝之杖可謂是簡單粗暴到極點的高科技攻擊武器。

上帝之杖還出現在游戲和影視中。《使命召喚》裡,“敵人”控制了上帝之杖(游戲中叫做奧丁,即北歐神話的上帝),將美國多個大城市夷為平地。而《特種部隊2》中,眼鏡蛇控制了上帝之杖(游戲中叫做宙斯,希臘神話的上帝),僅僅一枚就毀掉了倫敦。當然這兩個例子中上帝之杖的威力都是被夸大了的。

衛星網絡 天網恢恢 全球洞察

太空戰爭目前已經投入使用的,是通過太空對地面進行偵察。這方面以美國的GPS系統最為出色。地球衛星軌道現在已經變得非常擁擠,就跟大城市停車位一樣。而其中最好的位置(6條黃金軌道),現在被美國GPS系統的24顆衛星佔據著。地球上的任意地點,均被這24顆衛星覆蓋,衛星可以即時鎖定、追蹤任何一個地點和任何一個人。同樣,便攜式接收機也可以在任何地點收到GPS信號。其中,民用信號定位精度便能達到10米。依靠GPS系統,美軍不但能及時獲取敵方的信息,指引武器進行精確打擊,而且也能迅速將分布全球的部隊數據回傳指揮中心,將全球的戰爭元素聚合成一個大號的沙盤。

因為GPS被全球廣泛地商用民用。各國企業和個人對接GPS系統,獲得優質的信息。而這一過程,同時也是它們的信息數據被GPS獲得甚至入侵的過程。依靠GPS的商用接口,一旦未來武裝沖突爆發,美國可能擁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通道,對敵國施加攻擊和影響。

俄羅斯目前竭力推廣自己的格洛納斯衛星系統,以打破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和美國GPS比較,格洛納斯的24顆衛星僅僅佔了3 條軌道(而GPS佔了6條),在信息獲取上壓力更大。而2010年三顆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在升空后偏離軌道墜落在太平洋,更使得該系統幾乎陷入絕境。不過,俄羅斯仍在本土抵制GPS,避免寶貴信息流入美軍的數據庫。而中國的北斗系統和歐盟的伽利略系統,也在不斷優化自身,從而搶佔全球信息中的戰略要地。

反衛星武器 九霄雲外的殺手

由於衛星通常是按軌道方式運行的,因此反衛星武器的攔截,通常有三種方法。第一種是攔腰撞擊,即進入長橢圓軌道,與目標衛星軌道交叉,在交叉點時以高速將其撞毀。第二種是追尾或迎頭撞擊,即進入與目標衛星相同的軌道,以較快速度沖撞攻擊目標。第三種是下勾拳,就是從低軌道上升至目標衛星軌道,在上升過程中將衛星撞毀。反衛星攔截器可以直接起爆炸藥裝置來擊毀衛星,也可以釋放金屬顆粒、干擾物等破壞衛星上的光電器件,或導致衛星星體脫離運行軌道而墜毀。

反衛星武器自衛星上天便開始研制了,美國最初想用核武器爆發的高溫和電磁脈沖來摧毀蘇聯衛星,但核武器的殺傷范圍太大,同時會對己方衛星造成影響,因此從上世紀70年代以戰斗機投放反衛星導彈(空基反衛星)作為主要手段。80年代后期,又開發了智能卵石攔截彈,在軌道空間攔截目標(天基反衛星)。該攔截器高度1米,直徑10多厘米,隻有幾公斤重,但裝備有可見光和紫外線傳感器,高分辨率寬視場攝像機,可以看到數千公裡外建筑物大小的目標。同時具備較高硬件處理信息和人工智能,機動速度達600米/秒以上,碰撞時可穿透和壓碎衛星結構、碰撞毀掉關鍵附屬部件。

在反衛星武器中,大型激光器是相當受矚目的一類。由於光速是每秒30萬公裡,幾乎發射瞬時即可到達,用高溫燒熔衛星關鍵部位,達到破壞的目的。而且在太空中,沒有地面上的大氣、水滴、地形干擾,正是激光武器發揮作用的最好場景。不過,激光武器耗能極大,配套的能源設施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楊益)

分享到:
(責編:邱越、閆嘉琪)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