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10月26日發表美海軍戰爭學院戰略教授詹姆斯-霍爾姆斯教授的文章稱,日本帝國曾通過有限的戰爭,使中國失去了亞洲霸主的地位。未來沖突的結構遠比一對一的中日戰爭復雜得多,而且華盛頓也不可能會對戰事坐視不理,因為其需要維護其自1945年以來就以美國為主導的亞太體系。美國之所以會介入中日軍事沖突,是因為允許任何一個沿海國家改變規則,無論是限制海空自由還是從另一家手中奪取領土和水域,都會開啟一個危險的先例。對美國而言,這不是在爭奪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而是在破壞原則。一旦戰爭爆發,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中、日、美三國為了實現勝利,可能會不惜成本、不惜耗時的把戰爭進行到底。不過,美國並非日本的可靠盟友,一旦事態嚴峻,可能會伺機開溜。
中國或將以強制性外交政策收復失地
東亞地區會發生戰爭的可能性不可被低估,也不可自欺自人地認為美國會對中日交戰袖手旁觀。西方人很難徹底理解亞洲地區競爭的本質或是由競爭引爆的激情。 對局外人而言,亞太地區存在的問題看似簡單,只是領土爭端,但這種看法卻可能存在危險。根據軍事家克勞塞維茨的成本效益邏輯推算,無論釣魚島或黃岩島,都不值得花費太多的時間和資源去爭取。但為什麼從客觀標准上來說賭注是如此之小,但雙方的妥協卻又是如此之難。亞洲大國甘願冒戰爭的風險,來爭奪“東海的幾個無人居住的小島”,這讓有些研究者困惑不解。
亞洲的紛爭不僅隻關乎競爭本身或是防空識別區,亞洲秩序的本質危如累卵,這使得服務於民主政體、寡頭政體或其他任何政體的世界安全成為了推動外交政策的基本要素。從古希臘歷史學家修西得底斯的時代起,國家就耗費巨資來保護或建立區域秩序,以維護其利益和願景。創建了志同道合的政體,國家就希望維持這一有利的、安寧的現狀。這在過去是如此,到現在也一樣。1894年至1895年,日本帝國顛覆了亞洲的層級結構,重挫清朝海軍,在遼東半島攫取了諸如旅順港之類的港口,開始讓亞洲安全服務於日本帝國。簡而言之,日本帝國通過有限的戰爭,使中國失去了亞洲霸主的地位。中國也將還以顏色,通過有限的強制性外交政策收復失地。
美國為維護主導地位勢必介入中日沖突
然而,未來沖突的幾何結構遠比一對一的中日戰爭復雜得多,而且美國也不可能會對戰事坐視不理。美國官方堅稱無論誰家的旗子在亞洲水域的島礁上飄揚,華盛頓都無意卷入其中。這是事實。不過,美國更很有興趣維護其自1945年以來就開始主導的亞太體系。而且,允許任何一個沿海國家改變規則,無論是限制海空自由還是從另一家手中奪取領土和水域,都會開啟一個危險的先例。假如北京有一次僥幸地修改了體系,為什麼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修改呢?如果中國能如此,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何嘗不能如此呢?對美國而言,這不是在爭奪地圖上的一個小點,而是在破壞原則,這就是為什麼釣魚島和防空識別區與美國有關的原因。毫無疑問,任何美國政府都不會游離於中日武裝沖突之外。
因此,東京、北京和華盛頓都會陷入到這場紛爭之中。這樣一場假象的戰爭意味著什麼呢?克勞塞維茨敦促政治家們,要讓所付出的等價於所收獲的“政治目標”或“政治目的”,為了達到這些目的,就要控制好戰爭的“量級”和“持續時間”。目標越高,耗費的人力、財力、物力就越多,時間也會越久。投資越多,收益才越高。因此,牽連其中的這三個國家可能不會不惜巨資、不惜耗時,以自己的方式將戰爭進行到底。
克勞塞維茨預測,沖突的任何一方都希望己方勝出,因此,都會出動更多兵力以避免將先發優勢拱手讓人,領導者都擔心會被敵人先下手為強。出動得越多、行動得越快,就越能保持領先的優勢,越能提高勝利的希望。如果每個人都能比成本效益邏輯的簡單規定做得更多,那麼利好態勢就能鞏固下來。華盛頓和日本在聯合議事時,不能忽視這一點。一場看似不大的紛爭,可能會迅速蔓延成中國和美日聯盟之間的大規模沖突。在東海之上,到底需要多少紛亂的怒火才能喚醒牽涉其中的當事人呢?領土糾紛,特別是領土和資源糾紛,常常讓政治目標所被感知的價值迅速提升。
華盛頓並非東京可靠盟友或會司機開溜
美國的動向是未知的關鍵,有可能會長期地卷入其中。美國將要陷進為看似抽象的國家利益而戰、但民眾卻對這些利益表現冷漠的錯位之中。自由地使用全球生態系統無疑關乎美國巨大的利益,因此美國站在了處境危難的朋友一邊。任何人面對這種情況都會如此。但到底有多少普通民眾真正地、“心領神會”地意識到這種生態系統對他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呢?恐怕極少。果真如此,兩位追求巨大目標附加值的競爭對手將會對壘東海,其中一方的盟友看似強大卻鞭長莫及,其承諾也並不熱情。克勞塞維茨再一次指出了那個時代的類似情形,他認為沒人會把別人的危難當成自己的事,每個人都隻關心自己的事。在這場戰爭游戲中,作為日本盟友的美國並不同心同德,對待承諾敷衍了事,一旦事態嚴峻,可能會伺機開溜。
東京以地位和領土利益做賭注,必然會在沖突中竭盡全力。但是,美國的政治團體卻遠未弄清楚,到底應該更重視海洋秩序的管理權,還是應該更看重替日本人守衛國土。到那時,美日聯盟會生出嫌隙,東京會質疑華盛頓的奉獻力度,而華盛頓也會埋怨被拖入了戰爭。
最終,戰爭的結果可能會取決於誰想要得更多。到底是中國還是美日聯盟更能為這場戰事投入更多、更持久的熱情?如果美國領導人將國家帶入西太平洋戰爭,那麼還會有更大的挑戰在等待著他們。
本文告訴了我們什麼?中日可能會開戰,也將累及西方人認為無關緊要的事務。這將是一場聯合戰爭,可能會規模大、影響深、持續久。在戰爭早期,美日聯盟可能看起來穩固,但聯盟會漸漸生出模糊的、隱秘的裂痕。隨著戰事深入,跨太平洋聯盟有可能解散,美國的決心消退——裂縫顯現。在事態惡化之前,這些問題應該在美日聯盟中得到澄清。(知遠/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