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仲秋時節,山巒疊嶂、狂風肆虐的西北某訓練基地,一場高原使命課題演練正在火熱進行。
參訓隊伍中,佩戴銀色臂章的青海某預備役旅官兵格外引人注目。對他們來說,在海拔4300多米的高原地區與作戰部隊同台競技,是提升實戰能力的又一次錘煉。
穿上軍裝是兵,放下武器是民。作為青海省遂行應急應戰任務的一支重要力量,該預備役旅近年來在參加玉樹抗震救災、貴德抗洪搶險、西寧紡織品大火扑救及次生化學品泄漏危機處置等急難險重任務時屢建奇功,受到地方黨委政府和群眾的高度贊譽。
鐵心跟黨走,忠誠守高原。這個預備役旅的強軍實踐証明,后備力量必須確立“預備必備、后備實備”的思想,將“准備打仗”作為常態﹔隻有這樣,關鍵時刻才能“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鑄魂固本,培育愛軍精武情懷
今年5月,蘭州軍區組織預備役部隊戰備拉動演練。不足48小時的動員集結時間,總行程1650公裡、日行軍超過13小時的高強度機動,晝夜連續實施16項演練課目,4小時內不間斷進行10余種火器實彈射擊……經過重重考驗,青海某預備役旅最終在快速動員、指揮控制、情報偵察、系統聯通、遠程機動、火力打擊、整體防護、野外生存、政治工作服務保証、綜合保障等10種能力評估中取得優異成績。
前些年,該旅官兵中非軍事化傾向有所蔓延。由於駐地條件艱苦,預編地又多是經濟相對落后的農牧區,部分現役官兵出現模糊認識,認為身處高寒缺氧的環境,“躺著也是奉獻”﹔一些預備役官兵更是怕苦厭訓,參加急難任務時總是講困難、提條件。
非軍事化傾向危害嚴重,是預備役部隊建設的“攔路虎”。必須以強軍目標為牽引,糾偏正向。為此,旅黨委打出一套組合拳——
開展群眾性大討論,發起“唱強軍戰歌、呼強軍口號、寫強軍格言、發強軍博客”活動,讓官兵在廣泛參與中認清預備役部隊的地位與作用﹔
發揮典型激勵作用,持續開展創先爭優活動,對訓練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及時予以表彰,讓他們進櫥窗、入鏡頭、上電視,形成鮮明導向﹔
在每年整組、駐訓時節,通過文藝演出、軍營廣播、“電影大篷車”、手機短信、理論骨干宣講等形式大力宣傳國防知識,持續抓好我軍歷史使命、革命優良傳統、戰斗精神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等教育,在官兵中培育愛軍精武情懷。
春風化雨,鑄魂固本。在5月份的戰備拉動演練中,該旅4000余名預備役官兵歷經7個晝夜,跨越3個省區,從雪域高原長途機動至賀蘭山下,期間處置了20多個敵情和10余個突發情況,無一叫苦叫累,無一畏縮不前。
融合發展,凝聚能打勝仗合力
預備役部隊寓軍於民。筑牢戰斗力根基,必須以使命任務為牽引,走開軍民融合發展路子。
前些年,該旅赴某地進行聯訓聯演時,因車輛“趴窩”,不得不租用地方拖車。事后,旅黨委吸取教訓,積極創新保障模式,通過軍民融合方式提升保障能力。經過協調,他們將地方運輸公司和汽車維修公司列為編組單位,儲備大批預征車輛,並採取送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加強汽修專業人員培訓。
以此帶動,這個預備役旅把軍民通用裝備普查征用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採取與預編單位簽訂征用協議的方法,充實應急救援分隊急需的特種裝備和器材,先后征用各類裝備200多種,為執行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一次應急救援演練現場,某新型單邊帶通信車、GPS定位系統、微型無線衛星接收機等高新裝備精彩亮相。旅領導介紹說,按照有關協議,部隊執行任務時隻要有需要,地方可隨時提供這些裝備器材。
與此同時,該旅著眼工兵、通信、防化等專業訓練技術要求較高和現役骨干人才缺乏的實際,積極協調省路橋公司、電信公司、供水集團等預編單位,把業務技能培訓納入企業培訓計劃,納入對預備役官兵履職盡責情況考核范疇,納入公司科研攻關課目,充分融合地方各種人才資源,服務戰斗力建設。
“自來水公司七水廠加氯車間工業液氯泄漏,廠區2人中毒昏迷,泄漏氯氣嚴重威脅廠區周邊環境安全,請求救援……”不久前,該旅組織了一場防化應急救援演練。
接到救援命令后,參演預備役官兵緊急分析研判情況,快速定下救援行動決心。“偵測組堵塞氯氣泄漏點,抬出中毒人員交醫療救護組,洗消組採用霧狀噴洒方式對車間內的氯氣進行稀釋﹔環保骨干隨時檢測周邊氯氣濃度,氣象專家不間斷地預測天氣變化,為救援分隊提供准確情況……”半個多小時后,險情被成功化解。旅政委陳遠英深有感觸地說:“預備役部隊隻有強化主動融合意識,才能搶得發展先機。在經濟欠發達地區,這一點尤為重要。”
問題倒逼,強化訓戰對接意識
仗怎麼打,兵就怎麼練。訓戰對接必須緊跟問題,讓訓練適應形勢任務需要,真正向實戰化靠攏。
今年5月下旬,該旅參加完軍區組織的實戰化戰備拉動演練返回后,旅黨委第一時間召開總結會,組織官兵對演練中暴露出的宿營管理不正規、梯隊行軍秩序差、通信聯絡不暢通、演練程序簡單化等問題進行集體“會診”。隨后,他們又將部隊拉到省軍區訓練場,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野營駐訓。旅長艾軍介紹說,這次駐訓的重點內容,就是解決部隊在長途機動、實彈射擊等環節暴露出的不足,確保關鍵時刻“不掉鏈子”。
裝備性能再先進,也不會自動形成戰斗力。隻有緊盯實戰、人裝結合,才能提升訓練質量。
今年初,該旅組織了一場實兵實裝演練。各單位按規定出動了新配發的通信、衛勤、炊事及單兵攜行裝備,不料卻出現了新裝備開不動、聯不通而無法發揮作用的尷尬場景。原來,一些單位帶著新裝備卻習慣“走老路”。行軍習慣靠地圖,通信習慣用對講機,野炊習慣挖土埋灶……可是,深山腹地手機沒信號,強電磁干擾下對講機裡一片雜音,高原凍土僅憑人力根本挖不動。過去屢試不爽的老辦法,在復雜電磁環境和高原嚴寒條件下“抓瞎了”。守著性能先進的裝備,官兵們卻放不開手腳,不能有效使用。
演練結束后,該旅為破解人裝結合方面存在的難題,及時組織6個專業、10余種新裝備復訓、補訓,在組訓示教中實施了9項改進措施。
隨著使命任務的拓展,這個預備役旅還多次組織訓練骨干赴國家級、軍區級專業救援隊參觀見學,借鑒科學組訓方法和執行任務經驗,廣泛開展技能培訓、崗位練兵和軍警民聯訓聯演活動,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緊貼實戰的訓練路子。近年來,該旅先后7次參加軍區、省軍區組織的考核和比武競賽,次次榜上有名﹔4次參加青海省軍警民聯合實兵演習、快速動員集結演練和搶險救災應急救援演練,次次受到通報表彰﹔先后有43項工作受到總部、兩級軍區和省委、省政府通報表彰,榮立集體三等功一次,76人立功受獎。
壓題照片:參加演習的預備役官兵,在實彈射擊前精心檢修火炮。 耿 昕攝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