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青藏線上“烹”出兵味人生

■本報特約通訊員 何勇民

2014年11月16日03:51    來源:解放軍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青藏線上“烹”出兵味人生

  海拔4600多米的青藏高原五道梁,空氣稀薄,寒氣襲人。11月13日晚,總后青藏兵站部五道梁兵站炊事班長董甫為戰友們做了一頓熱騰騰的飯菜后,顧不上休息,便帶著“行當”來到附近的機務站,為這裡的戰友義務理發。

  作為兵站的技術骨干,董甫除擔負飲食制作、炊事設備維護任務外,還承擔著水暖管道維修、義務理發等工作,他的角色也在“大廚”“名剪”“維修工”之間來回轉換。

  在青藏線上行走過的人,都知道五道梁的艱苦,8級以上大風每年要刮120多天。當地流傳一句民謠:“到了五道梁,難見爹和娘。”董甫卻像一隻扎根高原的“鳥”,在這裡“筑巢搭窩”,一待就是10多年。

  2003年12月,董甫入伍來到青藏兵站部,走上青藏線,成為一名高原炊事兵。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和艱苦的工作環境,他思想上也有過迷茫和彷徨:在這樣一個地方,能干出一番事業嗎?

  有一次,兵站組織他們觀看一部名為《西部沒有雕像》的紀錄片。他從中得知,青藏公路從開始修建到現在,先后有780多名官兵血洒戈壁灘,埋骨昆侖山。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深深震撼了他。看看前輩,再比比自己,深感內疚的他暗自下定決心:扎根青藏線,在三尺灶台上烹調出“兵味人生”。

  官兵常講,“菜盤子”連著戰斗力,在雪域高原更是如此。為了提高炊事技能,董甫悉心研究烹飪技術相關書籍,遇到不懂不會的就虛心向老班長和戰友們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入伍不到一年時間,他就熟練掌握了數十種面食制作和菜肴烹飪技術。如今,董甫能制作100多種特色面食,成為兵站響當當的“大廚”,受到過往汽車兵和戰友們的稱贊。不僅如此,為了讓炊事班人人都有“特色菜”,董甫經常手把手地教戰友制作主副食品。

  2009年12月,兵站供暖管道發生腐蝕破裂,供暖受到嚴重影響。接到命令后,剛剛做完飯的董甫立即拿著維修工具趕到現場。董甫冒著風雪嚴寒,趴在雪地裡搶修了三四個小時,檢修、更換管道100多米,使兵站供暖恢復了正常。

  據兵站領導介紹,作為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二等獎的獲得者,董甫是名副其實的多面手,電機、冰箱、高原節能灶等電器設備都會維修保養,僅此項每年就能為兵站節約經費數千元。

  在青藏高原工作10多年,董甫的頭發掉了很多,臉色紫中透黑,看上去比實際年齡大很多。對此,他卻有一番別樣的感受:“這是高原生活留在我身上的青春印記。雖然條件艱苦,但我從不后悔,時間久了,就與這片高原結下了感情。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在天路上為國戍邊奉獻的機會。”

  上圖:董甫正在腌制泡菜。

(來源:解放軍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