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馬學臨、唐紅飛報道:11月上旬,隨著最后一發炮彈命中目標區域,北京軍區某炮兵團在塞外某靶場進行的實彈射擊落下帷幕。現場指揮的該團領導介紹,列裝多年的老火炮在此次實射中打出了佳績,目標毀傷概率上升不少。
與兄弟單位相比,該團主戰裝備相對老舊,信息化程度不高,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作戰指揮基本靠旗語或電台,反應速度和命中精度均不能滿足現代戰場需要。究竟是等靠上級配發新裝備,還是立足現有裝備主動作為?該團黨委態度堅決:主動作為挖掘新裝備潛能。
為提高指揮所戰場機動和生存能力,該團打破常規模式,採用平台車載化、手段信息化、功能模塊化的方法,構建集通信指揮、數據傳輸等功能於一體的機動指揮所,使指揮所的開設和撤收時間大幅縮短。針對火炮射擊諸元人工計算效率低的問題,他們對火炮指控系統進行信息化升級改造,刪減繁冗的口令傳達環節,優化人員的配置,構建即時反應的精確指揮系統,實現數話同傳、信息共享,使火炮指揮控制由層層喊話變為“一鍵通”,提高了部隊快速反應能力。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