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飛行員們駕駛戰機從卡爾文森號航母上起飛,以打擊IS目標,削弱敵方武力。
美國牽頭的打擊“伊斯蘭國”(IS)空襲行動已經持續數月。美國《紐約時報》17日披露,美國對“伊斯蘭國”執行的1000多次空襲,有四分之一是從航母上發動的。在波斯灣的卡爾文森號核動力航母上,美軍飛行員每天頻繁出擊,飛越數百英裡,轟炸敵人目標,但同時也面臨很多致命危險。
報道稱,波斯灣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每天都會有十幾架海軍F/A-18戰機起飛,前去攻擊IS武裝分子,為作戰的伊拉克部隊提供支援,他們正努力奪回今年6月被“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佔領的領土。
這些海軍飛行員在往返六個小時執行任務期間,面臨著很多致命的危險,比如地對空導彈襲擊,以及敵方下面發起的其他攻擊。伊拉克的一架軍用直升機上周晚間墜毀,就突顯出了這樣的威脅。
空襲行動始於今年8月,在最初幾周裡,伊拉克部隊的行動有些遲疑。IS武裝分子很快就認識到,要避免大批人員一起行動,以防止遭到攻擊。由於缺少確定的目標,四分之三的轟炸任務都無功而返,又把炸彈帶了回來。
但近日,伊拉克軍隊不斷推進,迫使IS更多地在空曠地帶作戰。空襲行動切斷了武裝分子的補給線,擊斃了一些高級頭目,並削弱了武裝分子對他們控制的石油進行開採和運送的能力。
“有一段時間情況並不好,但勢頭似乎已經扭轉過來,”41歲的F/A-18大黃蜂飛行員埃裡克·多伊爾中校說。來自休斯頓的多伊爾還曾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期間,執行過飛行作戰任務。
到目前為止,共對伊拉克及敘利亞發動了1200次空襲,其中四分之一的行動是由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執行的,其他的空襲任務則是從海灣周邊的基地出發。
報道稱,這艘航母在反恐行動的歷史上有著不同尋常的地位。2001年10月,阿富汗戰爭首輪空襲行動中的部分任務,就是由卡爾文森號航母上的飛機執行的﹔大約10年之后,海豹突擊隊在巴基斯坦對本·拉登實施突襲,隨后將他的遺體運回航母,並在機庫甲板上舉行宗教儀式,然后對其進行了海葬。
在這艘以核能驅動的龐然大物上,飛行甲板是一個忙碌的活動中心,艦上可以同時搭載5200名海軍官兵,他們要在艦上生活將近10個月。佩戴輕型頭盔和彩色護目鏡、身穿背心及彩色長袖衫的士兵不停奔忙,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工作——身穿紅色服裝的士兵負責處理炸彈,紫色服裝負責燃料,而黃色服裝則負責飛行事宜。
報道指出,即便航空母艦不處於戰爭狀態,這也是一項危險的工作。今年9月,在西太平洋進行訓練期間,兩架F/A-18戰機從卡爾文森號航母上起飛后不久就在空中相撞。一名飛行員獲救,另一名遇難。事發海域有大約三英裡深,救援人員沒能找到遇難飛行員的遺體。
每天會有100個飛行任務,其中20%是針對伊拉克及敘利亞的空襲任務。其他的則包括訓練、補給、偵察任務,任務執行時間通常是在上午10點半至晚間11點。
盟軍飛機按照極其嚴格的規定進行操作,這些規定旨在避免現代戰爭中出現平民傷亡的情況。44歲的馬特·利希上校(Matt Leahey)說,“如果存在疑問,我們不會投擲武器。”來自緬因州劉易斯頓的利希畢業於海軍士官學校,目前掌管該航母空中部隊的2100名人員及63架飛機。
卡爾文森號航母已經駛至海灣北部,以盡可能地縮短飛行時間,但這裡距離巴格達仍有450英裡,距離敘利亞則更遠。F/A-18戰機執行一次任務通常會耗費5700加侖(約合2.6萬升)燃料,飛行員必須在空中加油三或四次。
飛機在2萬英尺(約合6100米)以上的高空飛行,超出了大多數高射炮的攻擊范圍。IS有地對空導彈,並擊落了幾架伊拉克直升機,因此飛行員不能為了更好地觀察目標而在較低高度飛行。杜瓦勒中校表示,“單兵便攜式防空系統構成了真正的威脅。”
在一些任務中,飛行員打擊的是計劃中的明確目標,比如總部大樓。但卡爾文森號航母的大部分任務都是在保護伊拉克地面部隊的同時攻擊隨機目標。
飛行員會飛越指定的方格區域,每個通常有60平方英裡(約合155平方公裡),搜尋作戰人員、大炮及敵人的其他跡象。由聯合星(Joint Stars)和聯合鉚釘(Rivet Joint)等預警機與偵察機組成的龐大空中編隊追蹤武裝分子在地面的行動軌跡,攔截他們的電子通訊,為飛行員提供一系列信息。
“有時會相當無聊,但突然間會緊張起來,需要在120秒的時間裡完成很多工作,”杜瓦勒中校說。“我們在努力尋找目標,並殺死他們。”到目前為止,杜瓦勒已經執行了八次空襲任務。
飛行員與伊拉克指揮中心的美國空中管制員開展合作,后者是與伊拉克或庫爾德地面部隊接觸的特別行動部隊。飛行員們表示,他們的目標是削弱IS的戰爭機器,他們警告稱,這場戰爭會持續幾個月或幾年。
“我們正在削弱敵人的增援和再補給能力,”31歲的F/A-18超級大黃蜂飛行員亞當·布賴恩上尉(Lt. Adam Bryan)說。“形勢在不斷變化。”布賴恩來自康涅狄格州的西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