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軍事>>24小時滾動新聞

美海軍首次部署激光武器 更強型號擬2016年上艦

2014年12月22日15:10    來源:中國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美海軍首次部署激光武器 更強型號擬2016年上艦

  中國網12月22日訊12月10日,美海軍研究辦公室宣布,海軍的“激光武器系統”(LAWS)在戰艦上部署並成功實施演示驗証,試驗結果超出預期。此次部署是定向能武器有史以來的首次部署。該尖端的武器系統將為美海軍帶來重要的新能力,其在戰艦上的成功試驗,也預示著激光武器時代正式開始。

  發軔於冷戰,軍事強國的海軍與激光武器“不解的情緣”

  自20世紀60年代第一台激光器問世以來,世界各軍事強國就開始致力於發展高能激光武器,以實現將激光武器應用於戰場。冷戰時期,前蘇聯海軍就曾用激光器致盲北約飛機機組成員和直升機飛行員﹔英國也曾基於工業激光器研制了激光炫目系統,並在1982年的馬島海戰中首次應用,隨后還將其作為輔助性武器和非致命性自防御手段,裝備英國海軍艦艇奔赴海灣戰爭。這些激光武器主要是低能固態激光器,用於干擾即“軟殺傷”用途,具有功能和威力上的局限性。與此同時,在“硬殺傷”激光武器方面,美海軍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武器級高能激光器,將重點放在了可實現更高能量級的化學激光器上1978年3月,由美國湯普森·拉莫·伍爾德裡奇公司開發的演示實驗樣機—海軍先進化學激光器進行了首次試驗,波束控制設備採用了休斯公司研制的海軍位置跟蹤器。試驗中,該樣機成功在彈道垂直方向擊落了低空、高速飛行中的“陶”式導彈。

  到20世紀70年代末,美海軍又研制出兆瓦級氟化氘高能激光器演示機,稱為中波紅外線高級化學激光器。隨后,美海軍在新墨西哥州的白沙導彈試驗場分別建造了二氧化碳氣態激光器和氟化氘化學激光器,成立了高能激光系統試驗場。1983年,高能激光器的開發改由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接管,海軍則主要負責管理高能激光系統試驗場項目。1989年,該項目成功運用激光在垂直彈道方向擊落了一架以2.2馬赫速度飛行的BQM-34靶機,但隨后進行的來襲目標對抗試驗卻以失敗告終。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激光帶來的“熱暈”效應始終無法得到解決,不僅不能滿足為艦艇提供自防御能力的要求,而且上述化學激光器因含有劇毒化學物質並會產生危險的廢水,受到美國海軍內部的批評,認為其並不適合在艦艇上使用。

  20世紀90年代,隨著固態激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其產生的激光束能量逐漸達到與化學激光器相當的千瓦級,重新喚起了美海軍的興趣。固態激光器更加安全,而且穩定性好、體積較小,具有良好的艦載化前景。但與化學激光器相同,固態激光器同樣存在大氣中傳輸衰減的問題。因此,美海軍將研究的重點放在如何降低激光傳輸的能量衰減問題上。分析發現,要徹底解決該問題,必須實現激光波長在不同大氣環境中的自由調節,而自由電子激光技術恰具這一特性,在美海軍當時發布的高能激光器路線圖中,將自由電子激光技術確定為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艦載激光武器技術。自由電子激光器輸出功率可達兆瓦級,較固態激光器千瓦級輸出功率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但也帶來了系統體積龐大、配套設備不成熟、防護要求高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短期內無法達到艦載化的要求。為了盡快發展出可在艦艇上部署使用的激光武器,美海軍繼續推進自由電子激光技術長期開發和應用研究,加大對固態激光技術的投入,並啟動了固態激光武器系統的研制工作。

  激光武器雖有高效費比、低附帶損傷等優勢,但需克服兩大“頑疾”

  艦載激光武器發射使用成本約為每發1美元,而美海軍近程防空攔截導彈發射成本為100-140萬美元,遠程防空和反導導彈的發射成本更高達數百萬美元。因此,美海軍在攻擊成本較低的飛行目標時,使用激光武器可大大提高費用比,且有利於降低艦艇的採辦成本。常規艦載武器系統隻能裝備數量有限的攔截彈,一旦用盡則需要重新裝填,必然影響作戰響應時間。目前,美海軍“密集陣”近防武器系統在不裝填彈藥的情況下僅能對抗有限數量的目標,而由電力驅動的激光武器隻要連續供電且具備持續冷卻能力即可實現不間斷的目標攔截。因此,激光武器在理論上可擁有無限彈藥,使艦艇自防御能力更強。激光束以光速直線傳播,可在一瞬間命中目標。因此,激光束更容易集中在目標的某個特定點上,在數秒時間內造成巨大傷害。

  激光武器不僅能精確打擊,且發射的光點尺寸直徑僅為數厘米,攻擊目標后一般不會對周圍物體造成傷害。此外,海軍艦艇在近港口海域使用近防武器時,未能命中目標的炮彈掉落下來可能對港口區域造成連帶毀傷,因此其使用也受到一些限制。激光武器可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據美國海軍分析,在作戰使用中,將艦載激光武器系統融入現有常規艦載武器裝備體系,用艦載激光武器對抗首波誘餌彈攻擊,並將節省下來的攔截彈和近防武器彈藥用於攻擊下一波更猛烈的來襲目標,這種分工明確、多層重疊的防空火力網,可使艦艇防空、反導的理論攔截率達到99%。

  艦載激光武器系統較常規武器具備一系列優勢,但同樣存在許多技術難題。首先是在大氣中傳輸衰減的問題,造成其射程受大氣的影響,不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目前對激光在大氣中傳輸應對湍流和“熱暈”效應的探索和研究正在進行中。其次是跟蹤瞄准難度大的問題。目前國際上正在開展紅外跟蹤、電視跟蹤和激光雷達等光學跟蹤技術的研究,重點放在激光雷達跟蹤系統研究。再次是抗飽和攻擊能力差。由於激光束一次隻能攻擊一個目標,在一定時間內,激光雖然可以摧毀較多目標,但單個激光武器如果對抗多種武器同時來襲的飽和攻擊,則存在較大難度。最后是難以擊毀裝甲目標和旋轉運動目標的問題,尤其是隨著射程增加,光束在目標上形成的光斑也越大,激光功率密度隨之降低,殺傷力減弱。

(來源:中國網)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