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載忠誠堅守,6200天的守望,他說他離不開這島。他的戰友說,他已把小島深藏在了心裡,他愛小島,小島戀他。
在大連的千裡海防線上,有一位名叫董雲峰的守島老兵。
“知識就像海裡的水,是學不盡的”
美麗的鴨綠江入海口,有個大鹿島。某海防團三級軍士長董雲峰日夜守衛的小島就在這裡。
從剛接觸雷達的那天開始,董雲峰就對雷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2000年8月,他考入國際關系學院偵察訓練大隊,學習雷達專業。在校期間,他認真學習理論,潛心鑽研,積累了大量研究資料,專業考核次次名列前茅。
畢業到了大鹿島上,董雲峰犧牲了大量的休息時間,刻苦鑽研雷達性能,苦練操作本領。針對敵人小股力量襲擾和特種分隊滲透等難點課目,他反復研練在惡劣天氣下搜索小目標、在海浪雜波中捕捉小目標、在小目標中辨別可疑目標等內容。他常常在雷達顯示屏前一坐就是一天,及時記錄各種微小目標的活動規律和運動狀態,兩隻眼睛經常熬得又紅又腫。
那段時間,戰友們勸董雲峰休息休息再練,可他知道,如果不能盡快把專業學好就不能參加執勤,就稱不上一名合格的雷達兵。白天他抓住一切機會去練習,晚上反復研究專業理論,並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睡覺前在腦海裡對當天的訓練情景過電影,加以復習。就這樣他的專業技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很快走在了同行的前列,成了哨所名副其實的專業骨干。
一次執行任務時,雷達突然出現故障,所裡的骨干也不是非常懂得維修,大家全都急的團團轉,然而團裡派來的雷達技師僅用了一個小時就把問題解決了。這次故障給董雲峰深深的觸動,“知識就像海裡的水,是學不盡的”,他進一步認識到,要當好一名海防前哨“千裡眼”,不但要熟練操作雷達設備,而且必須精通雷達修理。
從那以后,隻要一有時間董雲峰就跑到雷達室,翻閱雷達技術資料,對照雷達維修圖冊一條電路一條電路研究,一個元件一個元件學習。他還自費購買了電工學方面的書籍30余本,利用一切業余時間潛心研究。十多年來,他記錄了七萬多字的學習筆記,整理了易出現故障的要點一百多條,在實際操作中自主排除一般故障50余起。
“天天都在戰斗”
董雲峰日夜守衛觀察的海域,就是120年前中日甲午海戰的古戰場,愛國將領鄧世昌就是在這裡壯烈殉海報國的。關於那場大海戰和鄧世昌的故事,島上的百姓有說不完的故事,這些都在董雲的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從上島的第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做一名優秀的雷達兵,當好首長指揮決策的“眼睛”。
董雲峰對他所帶過的每個“徒弟”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天天都在戰斗”。他用自己的行動,十幾年如一日踐行著自己說過的話。
2006年初,防區海域有一艘可疑船隻,觀察所隨即進入24小時執勤狀態,董雲峰立即上機操作,最終將捕捉到可疑船隻。
2007年5月中旬,正直霧季。大鹿島觀察所接到邊防派出所電話,原來,海島村民老王駕駛小漁船一大早出航,航行期間遭遇大霧,船上沒有安裝GPS定位系統,在濃霧中失去了方向。“雷達開機,搜索目標!”,董雲峰熟練操縱雷達裝備,橘紅色顯示屏上方圓上百海裡的所有漁船收入眼中。在老王妻子的指引下,董雲峰認真觀察每一個目標,很快確定一個亮點為迷失方向船隻。小船按照董雲峰的指引經過2個多小時的航行終於安全進港,老王滿含熱淚地說:“感謝人民解放軍,感謝小董。”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