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實開展實戰化訓練,必須要有擔當精神。近年來,濟南軍區某裝甲旅不斷反思實戰化訓練中暴露的問題,強化黨委機關責任擔當,通過破除陳規陋習和解決矛盾問題,有效推動了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提升。
今天敢作為 明天才有為
該旅榴炮營是一支英雄部隊,戰爭年代曾立下赫赫戰功。3年前,上級為這個營配發新彈藥,火炮性能實現飛躍。但官兵們有了新彈藥,卻遭遇了“攔路虎”——訓練沒有新射表。
射表對於炮兵就像汽車方向盤一樣重要。一時間,營裡急,機關也急。沒有器材設備、沒有完整數據、沒有專業人才……他們咬牙攻關,硬是在3個月內拿出了新射表。
問題似乎迎刃而解。可在一次檢查中,旅領導發現,營裡的訓練場仍是老射表“一統天下”……
為啥?
官兵們很委屈,也很無奈。原來,彈藥變了,大綱卻沒變,訓練、考核都得跟著大綱走,而且新射表沒有經過專家鑒定,不僅上級不認,一打實彈還提心吊膽……
繼續“按綱施訓”,隻要仗打不起來,就不會出問題﹔如果“依裝施訓”,不僅要承擔本不該由自己承擔的各種風險,而且還可能在上級組織的考核中“丟分”……看起來十分簡單的問題,置身其中的人,要想做出正確的選擇卻並非易事。
“實戰化訓練是一個系統工程,黨委機關不能光喊口號、提要求,更要有擔當、見行動。”盡管該旅黨委“一班人”也感到為難,但他們保持了對實戰化訓練的清醒認識:不僅明確表態支持官兵完全按照新射表進行訓練,還迅速協調專家對新射表進行完善和檢校,並著手制定新的考核評價標准。
黨委敢擔當,基層心不慌。2014年8月上旬,首次進行新彈藥直瞄、半直瞄實彈射擊訓練,榴炮營打出發發命中的優異成績。走下炮陣地,教導員黃洪林感嘆:“‘軍功章’有旅黨委的一半!”
訓練敢放手 打仗才放心
去年11月中旬,該旅新戰士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實打實投訓練。
然而,就在大家躍躍欲試准備第二天走上訓練場一展身手時,卻接到通知:原本要組織訓練的旅領導臨時有事不來了。
“實打實投無小事,沒有領導在場,萬一出了問題怎麼辦?”按照旅裡曾經立下的一條“規矩”——打實彈必須有常委在場組織,機關“建議”營裡將訓練往后推一推。
對此,新兵營帶兵干部提出不同意見,實打實投訓練年年搞,新訓骨干又是全旅挑出來的精兵強將,“隻要我們嚴密組織,就不會出問題!”
訓練場上的這次“爭論”傳到旅領導的耳朵裡,引起了他們的反思:連訓練都不敢放手讓基層指揮員組織,怎麼放心讓他們上戰場指揮打仗?!重大演訓活動,領導靠前指揮是一種負責任的體現,但明知道風險可控,還不加區別地設置限制,越俎代庖,表面上看是愛護,實際上卻是一種傷害。
“對於基層指揮員,我們要像老鷹對雛鷹一樣把他們推下懸崖,而不應像母雞對小雞一樣把他們護在懷裡!”該旅黨委很快統一了認識,在對新兵營上報的訓練方案進行嚴格審查論証之后,不僅同意了他們自行組織的請求,而且還舉一反三廢除了“沒有干部在場不能動車”“沒有團職以上干部不能組織鐵路裝卸載”等與實戰化精神不符的“安全禁令”,並鼓勵基層指揮員:隻要按照規章制度辦,出了問題,我們擔著。
旅黨委的這一承諾在官兵中引起了震動,該旅的訓風督導組在隨后的監督檢查中發現,旅領導的大膽“退出”,不僅給基層指揮員提供了更多的摔打錘煉機會,而且還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組訓熱情。為提高新訓質量,他們在大綱規定的新訓課目基礎上,增加了輕武器精度射擊、刺殺基礎訓練等5項訓練內容,旅裡也適時將新訓課堂搬到演訓場,提前讓新兵接觸大型演訓活動,在硝煙味中歷練出一批嗷嗷叫的“小老虎”。
平時敢涉險 戰時不危險
坦克被稱為“陸戰之王”“鋼鐵堡壘”,既有強大的火力,又有堅固的防護,因此,戰場上最令坦克兵擔憂的往往不是對手的火力打擊,而是履帶之下的道路。
畢竟,幾十噸重的“鐵疙瘩”一旦淤陷,其結果將是致命的。
去年年中,該旅張旅長發現一些單位組織坦克自救互救訓練,竟然只是象征性地在人造水坑裡過幾遍,練一練如何使用自救木和牽引繩。由於水坑過淺,而且坑底墊有石子,訓練缺乏相應的難度和強度。
戰場上哪有這麼容易通過的水坑?當問及為啥不按實戰要求進行訓練時,一名連長解釋說: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自救互救訓練,稍有不慎就有可能真的陷進去出不來,太危險了。
坦克不真的陷進去,怎麼能夠練出自救互救的真本事?回到機關,幾名旅領導一商量,做出決定,將訓練改到一片沼澤地進行。
果然不出所料,幾台坦克剛開進去就掉進了泥窩子,訓練變成了真實版的“逃出泥潭”……
看到坦克越陷越深、險情不斷,在場的旅領導心裡也沒有底兒,幾次准備叫停,但一想到“今天不涉險,打仗就危險”,就又堅定了決心。
嚴格的訓練,很快就讓他們在演習場上嘗到了甜頭。
2014年10月下旬,該旅奉命參加上級組織的自主對抗演習。由於之前一連下了幾場大雨,演習場區泥濘不堪,坦克戰斗群在機動過程中接連遭遇淤陷。
看到通往陣地的道路土質鬆軟,且被雨水泡過,到處都是深深的泥坑,對方指揮員曾斷言:除非他們的坦克能飛,否則別想攻上我的陣地來。
然而,令這名指揮員沒有想到的是,盡管該旅的坦克在進攻過程中吃盡了苦頭,歷盡艱險,但過硬的自救互救能力讓坦克“飛”了起來……
仗打贏了,官兵對訓練與實戰的關系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部隊一班師回營,他們就馬不停蹄地進行夜間無光條件下鐵路裝卸載、工兵破實障等高難度、高風險訓練,並告誡官兵:風險低的,好訓的課目大都訓過了,高風險課目將成為以后訓練場的“新常態”。
“組織這樣的訓練,你們真的一點不害怕嗎?”在險象環生的夜間鐵路裝卸載訓練場上,面對記者的追問,該旅領導若有所思地說:“怕,是因為心裡還有不打仗的幻想,任何一個軍人隻要真正丟掉了這個幻想,再危險的訓練,也會無所畏懼。”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