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4月初,當筆者來到位於嘉峪關腳下的蘭州軍區某炮兵團時,恰逢該團的“讀詩會”時間。每個周末,官兵們都會帶上自己最喜愛的邊塞詩集,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在誦讀中感悟這片土地上傳承千年的鐵血雄風。
在四連連長李偉那本厚厚的詩集上,第一頁便整齊地謄寫著王昌齡的《從軍行》。他說,這是戈壁軍營送給他的第一份禮物。10年前,他從山清水秀的南方小城來到這荒涼蒼茫的戈壁灘時,心情一度低落。但在新兵連第一次“讀詩會”上,面對巍峨雪山,聽指導員用沙啞的聲音讀完這首詩后,他體會到了別樣的情懷。
“聽著那些蒼勁的詩句,就仿佛聽到了這古戰場上千年軍魂的呼喚。”從那一刻起,李偉感受到了使命的重量。他幾乎每周都會在訓練之余,寫下一兩句簡短的詩行。在這種精神力量的鼓舞下,他從軍區比武冠軍到優秀連長,厚厚的詩集本記錄了他扎根戈壁、逐夢邊關的鐵血征程。
近年來,該團官兵先后從邊塞詩歌中提煉總結出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使命意識、“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的英雄氣概和“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的進取精神,形成了團隊的特色精神符號。他們還將100余首邊塞詩歌整理成冊,作為新兵入伍、野外駐訓的重要讀物。除每周舉辦的“讀詩會”外,還特意開辟了詩歌文化長廊,設立了網上詩壇等,供官兵們交流讀詩心得,分享從文化源泉中汲取的尚武情懷。
“將邊塞詩歌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基因,根植於官兵的靈魂深處,就能凝聚成提升戰斗力的精神力量。”該團政委段延濤介紹說,近年來,該團多次被上級評為“學習成才先進單位”,2項革新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在這座將“崇文尚武”融入血脈的戈壁軍營裡,“讀詩會”已經成為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
(來源:中國軍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