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顏色革命”、烏克蘭危機等事件,俄羅斯認識到核力量並非萬能

李抒音

2015年04月24日04:59  來源:中國軍網
 
原標題:面對“顏色革命”、烏克蘭危機等事件,俄羅斯認識到核力量並非萬能

  2014年12月26日,俄羅斯頒布新版軍事學說,其中首次提出“非核遏制體系”這一概念。在此基礎上,新學說還明確指出,戰略遏制包括核遏制與非核遏制兩種手段,俄將綜合運用這兩種手段,防止可能對俄的各種侵略。對於一向重視奉行核遏制戰略的俄羅斯來說,這一表述具有重要的指向意義,表明俄開始理性看待核武器的威懾效果。一方面,俄認為核武器依然是主要的戰略遏制力量,是大國地位的重要支撐,是俄及其盟國安全的首要保障。但另一方面,俄認識到,現代條件下,政治、外交手段及高精度武器的遏制作用更加明顯,能夠起到核武器所無法發揮的作用。

  促使俄軍事學說進行這一調整的因素主要有兩點。第一個因素,是美國在獨聯體國家發動的一系列“顏色革命”。2003年以來,美國利用政治、外交等非軍事手段,在烏克蘭、格魯吉亞、吉爾吉斯斯坦等國成功策劃了多次顏色革命,不僅推翻了親俄政權,而且在俄周邊地區制造了數個動亂源,甚至企圖將顏色革命之火引向俄羅斯。盡管十分清楚美國發動顏色革命的手腕,但由於沒有及時制定出相應的應對策略,俄羅斯沒有綜合運用好政治、外交、經濟等手段,隻能眼睜睜地看著美國在其眼皮底下鬧革命。正如俄前總參謀長巴盧耶夫斯基所說,盡管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但俄並未能有效防止俄格戰爭、烏克蘭危機這樣的外部軍事事件的發生,更沒能預防車臣戰爭這類的內部武裝沖突。因此,核武器能遏制大規模戰爭,但難以遏制局部戰爭和武裝沖突。因此,從2005年開始,俄軍事科學院院長加列耶夫大將等一些學者就提出了新的戰略遏制理論,強調統籌協調軍事、政治、經濟、外交等多種戰略手段,確保國家安全,防止軍事沖突。

  第二個因素則來源於俄對現代戰爭特點認識的深入。俄軍事理論指出,現代戰爭的空間已由傳統空間向陸海空天網五維空間拓展,並具有速戰速決、有選擇性地毀傷目標、目標毀傷程度高、軍隊和火力機動快等特點。高精度武器、激光武器、無人飛行器、海上自動航行器和可控機器人武器等高技術裝備的作用更加凸顯。其中,最令俄羅斯擔心的就是美國的全球快速打擊系列,俄軍事理論界已將其視為能夠威脅俄國家安全的戰略力量。而要應對這一威脅,俄就有必要將“非核遏制”作為戰略遏制的重要內容,並以此來指導現代化武器的研制與列裝。

  實際上,早在冷戰結束以后,俄羅斯軍事理論界就開始重新認識核武器的遏制作用。其代表人物是著名軍事理論家、斯裡普琴科少將。他根據其在俄國土防空軍中的從軍經歷,對未來戰爭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第六代戰爭”和“非接觸戰爭”的概念。他認為,21世紀的戰爭將是第六代戰爭,在這種戰爭中,高精度武器、新物理原理武器和信息武器將是戰爭的主角,“太空-空中-海上”一體的作戰將成為主要作戰樣式,而核武器的作用將大幅減少。雖然其觀點沒有被俄官方所接納,但這一思想仍對俄軍事理論界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俄非核遏制理論中,我們或多或少都能看到“非接觸戰爭”理論的影子。

  普京崇拜的彼得一世大帝曾說過,俄國有兩隻手,一只是陸軍,一只是海軍。對於想遏制戰爭、建設強大軍隊的普京來說,他也有兩手,一手是戰略核力量,一手是高精度武器。在新的挑戰面前,俄羅斯既會讓戰略轟炸機扇動機翼,也會讓高精度武器發動馬達。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

(來源:中國軍網)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為民族復興創造良好人口環境(人民時評)
  2. 中共遼寧省委組織部公告
  3. 《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
  4. 全國政協委員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
  5. 黃坤明在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會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