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太空作戰體系悄然成型【2】

陳航輝 仲永龍

2015年07月17日04:35  來源:解放軍報
 
原標題:美軍太空作戰體系悄然成型

  指揮控制體系日益健全

  美軍認為,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統一目的是有效實施太空作戰的關鍵。冷戰后發動的幾場大規模戰爭中,美軍使用太空資產的規模逐次擴大,厘清指揮控制關系、建立指揮控制體系的重要性凸顯。通過總結實戰經驗和開展演習論証,美軍不斷調整和完善太空作戰指揮控制鏈,形成了層次分明、職責明確的太空作戰指揮控制體系。

  位於美軍太空作戰指揮鏈頂層的是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根據《聯合司令部計劃》規定,戰略司令部司令負責計劃和實施太空作戰,對美軍所有太空部隊擁有作戰指揮權。戰略司令部司令通過其助手——負責太空事務的聯合職能部隊司令部指揮官——對下屬和配屬的部隊實施指揮控制。在軍種層面,陸海空三軍均設有負責本軍種太空作戰的專職司令部,如美國陸軍設有太空和導彈防御局,空軍設有太空司令部,海軍設有艦隊網絡司令部等。這些軍種司令部在平時負責組織、訓練和裝備本軍種太空戰部隊,在戰時根據戰略司令部司令指示為聯合部隊指揮官提供太空部隊,執行各自的太空作戰任務。

  實戰中,太空作戰通常作為聯合作戰的組成部分組織實施,因此其指揮控制體系以聯合部隊指揮官為中心構建。以大規模戰區作戰為例,聯合部隊指揮官通常由戰區司令擔任,戰區司令負責整合、確認、排序聯合部隊的太空需求,提交戰略司令部司令。戰略司令部司令據此向戰區司令提供太空能力,必要時向戰區司令移交太空部隊的作戰指揮權。戰區司令通常指定一位職能部隊指揮官負責太空作戰事務,該指揮官通過設立太空協調機構查明聯合部隊的太空需求,制訂聯合太空作戰計劃,協調聯合部隊軍種組成部隊的太空作戰行動。

  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指定聯合部隊空中組成部隊指揮官負責太空作戰,領導戰區太空協調機構開展工作。中央司令部戰區陸軍和空軍向太空協調機構派駐代表,共同擬制聯合太空作戰計劃。由於海軍未向太空協調機構派駐代表,戰區司令授權海軍航母打擊群指揮官與太空協調機構直接聯絡,以便於后者向戰術級海上部隊提供太空支援。

  作戰力量體系趨於完備

  美軍是最早開始籌劃組建太空作戰部隊的軍隊之一。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美軍就組建了一支由100多名宇航員和7000多名航天技術人員組成的“准太空戰部隊”,負責美軍航天器的發射和控制工作。2000年,美國空軍頒布了名為《航空航天部隊:保衛21世紀的美國》的白皮書,首次以綱領性文件形式確立了組建太空戰部隊的遠景規劃。同年,美空軍還成立了太空作戰學院,負責培養太空戰專業人才。

  經過20多年發展,美軍已建成結構合理、精干高效的太空作戰力量體系。在戰略級,美國戰略司令部負責計劃和實施美國太空作戰。除了負責太空事務的聯合職能部隊司令部外,戰略司令部下屬的網絡司令部以及負責情報監視和偵察、一體化導彈防御和全球打擊的三大聯合職能部隊司令部均可參與太空作戰。在軍種戰役級,美國陸海空三軍太空戰專職司令部負責計劃、整合、控制和協調本軍種太空作戰。在戰術級,陸軍編有2個太空作戰旅,負責執行太空支援、太空力量增強、太空控制和太空力量運用任務。海軍於2009年組建了第10艦隊,作為其衛星通信系統的太空支援分隊。空軍專司太空戰的第14航空隊下轄4個聯隊,主要擔負導彈預警、空間監視、火箭發射和衛星控制任務。支援太空戰時,空軍還可向戰略司令部提供14個航空隊,作為戰略空軍使用。

  此外,國防信息系統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等戰斗支援機構以及國家偵察局、國家地面情報中心等其他國防部機構將視情向戰區部署戰區支援小組。必要時,美軍還可獲得美國航空和航天局、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等非國防部機構甚至盟國太空力量的支援。

  需要指出的是,為降低成本、分化風險,近年來美軍越來越多地借助民間力量充實太空戰隊伍。一是向商業公司定制太空服務。據美國《防務系統》雜志披露,2014年五角大樓向“數字地球”和“地緣之眼”兩家公司訂購了大量東亞海域的衛星圖片,美國空軍正計劃從“地球智商”公司購買比軍方更為精准的實時氣象信息。二是將軍用衛星的日常操控業務外包給商業衛星公司。如美國國際衛星公司在全球建造了400個天線基站,覆蓋了全球99.9%的地區,其運營成本隻有空軍的1/5。去年10月,4家商業衛星公司收到了軍方的合同,預計在今年開始落實。

  攻防武器體系加速升級

  美軍太空戰攻防武器體系主要由對地支援太空系統、太空態勢感知系統和反衛星武器系統組成。近年來,在太空霸權思維的影響下,美軍加快了對太空作戰和支援系統的升級換代,力求牢牢掌握太空優勢。

  一是部署新型衛星系統。2010年,美國開始部署安全性更強的第二代GPS衛星,導航精度將提升一倍。2012年,美空軍啟用了新型“天基紅外系統”,彈道導彈發射探測能力成倍增長。此外,美軍還陸續部署了“新一代光電系統”“薄膜光學即時成像儀”等新型偵察衛星,以及“移動用戶目標系統”“先進特高頻通信系統”等新型通信衛星。上述衛星系統的部署到位,將顯著增強美軍太空系統對地面行動的戰術支援能力。

  二是編織太空態勢感知網。上世紀末,美軍就已建成由30多部大型地面雷達、光學望遠鏡、深空探測系統組成的地基太空監視網。近年來,為確保在未來空間對抗行動中掌握信息優勢,美軍又著手打造“密不透風”的天基太空監視網。去年3月,美軍首次公開“同步太空態勢感知項目”,並在年內連續發射兩顆高軌衛星,著力提升對地球同步軌道的監視能力。去年12月,美國海軍“空間監視網絡”首顆試驗衛星發射升空,該項目將使海軍對衛星追蹤精度提高到厘米級。當前,美軍正全力打造由4顆衛星組成的“天基太空監視系統”。一旦該系統組網運行,美軍對靜地軌道衛星跟蹤能力將提高50%,空間目標編目信息更新周期從5天縮短至2天。

  三是研發太空戰“殺手锏”武器。美國是唯一具備反衛星實戰能力的國家,2008年美軍利用“標准-3”導彈在實戰條件下擊毀了一顆失控衛星。此外,美軍還掌握了衛星信號干擾和欺騙、微衛星攻擊、激光癱毀等多種反衛星技術。近年來,一心追求絕對安全的美軍將目光轉向太空戰“殺手锏”武器。2011年以來,美軍對“全球即時打擊”計劃保持高額投資,陸續成功試射了“獵鷹”HTV-2、“先進高超音速武器”等高超音速武器。一旦該計劃成為現實,美軍將能夠在1小時內打擊包括地面衛星指控中心在內的任何目標。今年5月,美國空軍啟動了X-37B“軌道試驗飛行器”的第四次飛行試驗。作為美軍“空海一體戰”構想中的核心武器系統,X-37B在未來太空戰中的作用不言而喻。正如美國空軍太空司令部前司令威廉·謝爾頓所言,X-37B擔負的“是一種能夠改變戰局的任務,是能在戰爭中決定勝負的戰略行動”。

(來源:解放軍報)

圖片聚焦

視頻新聞

  1. 2020奔跑瞬間盤點,哪個觸動了你?
  2. 8848.86米!致敬攀登高峰的中國人
  3. 旅客心臟不適 乘務員跪地40分鐘守護

熱點排行

  1. 東京奧運會今日看點:中國隊向女子蹦床金…
  2. 初心砥柱天地間(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
  3.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4.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發布一批干部任前…
  5. “祝融號”火星車累計行駛708米!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