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2016年伊始,中國人民解放軍新軍種“火箭軍”誕生了!

從第二炮兵到火箭軍 變與不變(國防視線·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行時)

本報記者 倪光輝
2016年01月10日02:1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宋 波攝

  這是載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歷史的重大時刻!

  201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將一面鮮艷的八一軍旗親手授予中央軍委委員、火箭軍司令員魏鳳和,火箭軍政治委員王家勝。二炮正式更名為火箭軍!

  在2015年12月31日之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由陸、海、空三個軍種和第二炮兵一個獨立兵種組成。二炮名號,始終如雷貫耳。這支掌握著“大國利劍”的神秘部隊從誕生伊始,便肩負著保障中華民族根本生存利益的重任。成立於1966年7月1日的第二炮兵,由毛澤東主席批准,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始終由中央軍委直接掌握,是我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從1966年到2015年,半個世紀的征程中,二炮圓滿完成了保家衛國威懾對手的神聖使命,在辭舊迎新之時,二炮功成身退,將更大的重任交付給新成立的火箭軍。

  為什麼成立火箭軍?與之前的二炮有何不同?習近平指出,這是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著眼實現中國夢強軍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的戰略舉措,必將成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載入人民軍隊史冊。他強調,火箭軍是我國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是我國大國地位的戰略支撐,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風雨兼程半世紀,揚帆遠航今又始。從兵種到軍種,火箭軍改變的是名稱、陣形,不變的是戰略導彈部隊的能力和氣質。

  激蕩半個世紀的榮光

  “劍陣”更雄壯 “劍形”更威猛 “劍鋒”更銳利

  戰略導彈,被譽為大國佩劍。

  1984年10月1日,一枚枚乳白色的戰略導彈第一次走出深山駛上長安街,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神州大地沸騰了,全世界震驚了。

  這是一種讓中華民族挺直腰杆的自信。走出歷史帷幕,撩開神秘面紗,先后4次在長安街頭精彩亮相。人們驚喜地發現,導彈武器裝備建設經過50年的風雨征程,“劍陣”更雄壯、“劍形”更威猛、“劍鋒”更銳利,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導彈家族更大了,武器型號越來越多,已形成核常兼備、型號配套、射程銜接、打擊效能多樣的作戰力量體系,成為一支具有雙重威懾和雙重打擊能力的戰略力量。

  導彈身材更小了,隨著我國科技實力不斷增強,導彈武器研制生產技術實現歷史性跨越,導彈武器體積變小了,重量變輕了,本領卻更大了。

  導彈威力更強了,加快推進信息化轉型,指揮控制能力、快速反應能力、導彈突防能力、生存防護能力和綜合保障能力實現全面躍升。

  導彈精度更高了,打擊樣式和作戰效能都實現新的突破,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常規精確打擊能力穩步提升。

  導彈機動更快了,採取現代信息技術優化導彈操作程序,提高導彈連續測試、快速機動、全天候發射等能力,部隊全疆域機動、全天候作戰的能力不斷實現新的跨越。

  戰略導彈,和平利劍,時刻牽引著世界的目光。

  這支神秘之師的變化,在這裡還能得到印証:從1998年的首部《中國的國防》白皮書,17年間先后發表9部國防白皮書,人們就密切關注著戰略導彈部隊。從“具備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能力”到“部隊的快速反應和精確打擊能力不斷提高”,從“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到“提高戰略威懾與核反擊和中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國防白皮書彰顯是戰略導彈部隊戰斗力建設的“能力自信”。

  今天的火箭軍,正迎著國防和軍隊改革新的挑戰,向著更高的目標前進!

  鑄牢聽黨指揮的忠誠

  絕對忠誠 絕對純潔 絕對可靠

  因為使命特殊,必須牢牢掌握。

  2012年12月5日,習主席主持軍委全面工作后,第一次視察部隊就來到戰略導彈部隊機關,並強調戰略導彈部隊是黨中央、中央軍委直接掌握的戰略力量,在政治上必須特別過硬,確保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部隊黨委堅持把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黨委領導工作的頭等大事,擺在突出位置,持續用力推動。引導官兵進一步增強對強國強軍的信念信心,確保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聲音傳達到每一座導彈軍營、每一個深山陣地、每一個戰斗崗位。

  從營區“勵志標語”、床頭“戰士格言”到網上“熱點評析”“心得感悟”,處處可見官兵思想的交鋒與轉變。“思想不迷向、導彈不偏航”“導彈我操作、我聽黨指揮”成為火箭軍官兵忠誠使命的錚錚誓言。

  50年來,從揮師唐山重災區抗震救災到抗擊贛南冰凍雨雪災害,從迎戰肆虐南北的特大洪水到參加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搶險救援……戰略導彈部隊官兵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號令,在自然災害猝然來臨之際一次次緊急出動,全力以赴搶險救災,書寫下將士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嶄新篇章。

  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閉幕后,面對改革大考,戰略導彈部隊數萬名官兵一心扑在實戰化訓練演兵場上,紛紛表示,要以絕對忠誠的政治態度、絕對服從的紀律觀念、絕對落實的自覺行動,把對黨忠誠體現到一言一行中,以實際行動投身改革實踐,在新的起點上推動戰略導彈部隊建設創新發展。

  鍛造敢打必勝的能力

  隨時能戰 准時發射 有效毀傷

  隆冬時節,多支新型導彈勁旅跨區機動開赴西北戈壁、東北密林,在我國寒區多個“戰場”擺兵布陣,錘煉特殊地理環境和極端天氣條件下作戰能力。

  刺骨寒風中,一枚枚墨綠色的導彈騰空而起,直刺蒼穹,成功命中目標。這是剛組建的火箭軍部隊開展實戰化練兵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戰略導彈部隊“信息化藍軍”堅持數年如一日打造實戰化訓練“磨刀石”,與多支導彈勁旅在互鎖信息、互設條件、互為對手的條件下真打實抗,構設逼真戰場環境,在險境困境絕境中反復淬煉大國劍鋒。

  從南國密林到北國雪原,從江南深山到戈壁大漠,在一處處復雜陌生的戰場環境中,部隊堅決落實習主席關於“要扎實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的重要指示,從實戰需要出發從難從嚴訓練,在演練發射中開創了30多個首次,取得100多項戰法訓法創新成果。

  “導彈自動化測試系統”的研制成功,使我國測試技術一步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大型指揮自動化系統”的研制成功,標志著我戰略導彈部隊的“中軍帳”日趨現代化﹔

  從“液體型號”到“固液並存”,從“概略瞄准”到“有效毀傷”,我戰略導彈部隊核常兼備,雷霆萬鈞。有關部門領導欣喜地告訴記者,近10年來他們發射的導彈,成功率越來越高,發射精度越來越高,有效毀傷率越來越高,外國媒體稱中國導彈具有“點穴”之功。

  訓練場上,他們突出加強實戰化建設,糾住純正訓風演風考風這個重點,常態組織野外駐訓演練和晝夜連續測試操作,定期開展密閉生存訓練,始終保持“箭在弦上、引而待發”的戒備狀態。

  記者在導彈軍營採訪看到,深山密林、大漠戈壁,導彈軍營最醒目的位置總寫著這樣的一句話:“我們能打仗嗎?!我們能打勝仗嗎?!”振聾發聵的拷問,成為火箭軍將士鼓舞催征的號角。

  錘煉務實優良的作風

  從嚴求實 英勇頑強 紀律嚴明

  2個連隊隨意更改訓練計劃被通報批評,3個營級單位黨委管訓議訓作用發揮不明顯被亮“黃牌”……連日來,火箭軍某旅軍事訓練監察組深入演訓一線,對各單位訓練情況進行嚴格監察。

  “治訓先治虛、打贏先打假。”該旅嚴格落實軍事訓練監察機制,嚴糾“花架子”、狠治“假把式”,進一步純正了部隊訓練風氣。

  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建軍治軍的鐵律。2015年4月,戰略導彈部隊機關專門下發《深化兵員清理整治實施方案》,採取核對編制、比對實力、清點人頭、清查檔案等方式,對“機關超編佔用的公勤士兵”“軍事實力、后勤供給實力與實際工作崗位不符的士兵”等7類違規使用兵員進行集中整治,讓1700余名士兵重返演兵場。這是火箭軍部隊夯實“強軍之基”的一個例証。

  軍無法不立,法不嚴無威。部隊堅持以上率下,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中央軍委“十項規定”,制定加強作風建設的“二十條措施”,從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抓起,建立健全法規制度檢查、督促、糾錯常態機制,在部隊上下營造了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為增強糾風肅紀的針對性長效性,戰略導彈部隊黨委機關把作風轉變向全方位延伸拓展,先后出台了《加強基層風氣建設“十不准”規定》《部隊訓風演風考風整治實施方案》等剛性措施糾治訓練中的積弊沉疴,改革創新、求真務實成為導彈軍營的主基調。

  僅去年,就梳理出20類200多個重點糾治的問題,既劍指首長機關的不良傾向,也有基層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個個切中要害、直擊靶心,成為純正部隊風氣的“度量衡”。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0日 06 版)

(責編:王吉全、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