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史海回眸

孫立人率遠征軍入緬作戰解救大量英軍名聲大噪

2016年02月16日15:08 | 來源:合肥晚報
小字號

  看過孫立人照片的,都為他的帥氣所折服。而更讓人們佩服的還是他那“中國軍神”、“叢林之狐”的美譽。

  走出金牛鄉

  1900年12月8日,孫立人出生於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山南,7歲時,孫立人開始入學,拜宋執中為師。其父后來任山東知府,便隨父親去青島。當時青島為德國佔領區。孫立人9歲時,某天在海邊玩耍,發現了一顆極為漂亮的石頭,於是高興地將這顆石頭拿在手裡玩耍。這時,來了幾個德國小孩,他們看見了孫立人手上的石頭,於是聯手欺負孫立人,搶走了石頭,並且打了孫立人兩記耳光,還辱罵了中國人。日后這次事件對於孫立人的影響極大,他認為“自己的國家一定要強盛,才能夠讓人民都活著有尊嚴”,也成為他日后投身軍旅的重要觸媒。

  1913年冬,適逢清華學校招生,孫立人回到安慶報考,在近千人的考試中,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清華學校(現清華大學)庚子賠款留美預科。在清華學校學習的日子裡,孫立人酷愛體育運動,身高1米85的他在各類運動中尤其擅長籃球,並擔任清華籃球隊隊長,正是這樣一位大個子的青年,在1921年入選中國國家男子籃球隊,率隊於上海舉行的第五屆遠東運動會擊敗菲律賓、日本隊,為中國在國際大獎賽中獲得第一次籃球冠軍。

  在,輾轉青島、北京等地之后,留美學習土木工程學。但是后來,他卻執意改學軍事,進入維吉尼亞軍校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畢業之后,游歷歐洲,參觀英、法、德等國軍事。正是這樣的留學經歷,使得他成為抗戰時期中國少數有留美背景的軍事將領。回國之后的孫立人,因為並非黃埔軍校出身,在蔣介石那裡並未得到重用,真正給予他厚望的是財政部長宋子文。才華橫溢的孫立人被宋子文選中,擔任稅警總團第4團的上校團長。稅警總團由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德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擔任。孫立人具備了留美的經歷,又曾經游歷歐洲各國,對外國的情況比較熟悉,所以擔當重任。

  練出孫氏操典

  作為長期留美的海歸派,孫立人對英美軍事系統有著深刻的了解,他在《建軍理想》中曾說:“我認為英美的長處,是自發自動活潑負責守法。他們的一個士兵,沒有了官長的統率,仍然可以繼續作戰到底﹔他們的軍營裡,充滿了活潑生氣。可是他們的缺點,就是吊兒郎當,粗枝大葉,官兵生活浪漫隨便。”而“中國人一向有的特長,是英美德法等任何國家所趕不上的,就是刻苦、耐勞、忍辱負重及犧牲的精神”。因此,他主張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訂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他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

  他一生四次練兵,第一次就是在海州訓練稅警第4團,第二次是1938年抗戰軍興時,在貴州的都均訓練緝私總隊,也就是后來遠征軍新38師的前身,第三次是在印度的蘭姆伽訓練遠征軍駐印的新38師,最后一次是1948年起,在台灣鳳山訓練退到台澎的國陸軍。海州練兵是他事業的起點。第4團駐扎與訓練的場所江蘇海州城南交通便利,但遠離大城市。在這裡,孫立人按照“孫氏操典”對稅警第4團進行了6年的嚴格訓練,官兵無論是武器使用與保養、體能、紀律、凝聚力和士氣都與當時一般軍隊截然不同,成為初露鋒芒的一支勁旅。

  蔣介石曾當面評價孫立人,說他“對於訓練部隊很好,不過打仗不行”。蔣介石的不夠器重有一定的原因,但是也並不客觀。在仁安羌戰役中,孫立人親帥800人擊敗了8000圍城日軍,解救了7000多名瀕死英軍,自此名聲大噪,羅斯福和英王喬治以及蔣介石都親自給其授勛。

  入緬作戰

  1942年2月,中國遠征軍成立。孫立人兩次,第一次於1942年4月率領新三十八師進駐緬甸曼德勒,參加曼德勒會戰,在仁安羌以解救大量英軍而受到嘉獎。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后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000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7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仁安羌戰役之后,杜聿明執行蔣介石的命令,打算經野人山熱帶叢林撤回雲南,而孫立人則果斷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回印度,1942年5月27日走出林區,抵達印度,軍容整肅,銳氣不減。而杜聿明所率的第五軍遭到日軍追擊,半數葬送在野人山。

  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在撤回印度之后,進駐印度蘭姆伽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1942年10月開始向緬北反攻,這便是第二次入緬作戰。1942年他的新38師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給予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血兩年前退兵緬甸的恥辱,史迪威將軍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有網絡傳言在這其中,孫立人曾下令將1200名日軍俘虜中所有到過中國的都活埋,僅一名台灣新兵未到過中國而幸免於難。而此乃無稽之談,一些當年隨孫立人遠征的38師老兵也明確否認孫下令殺過戰俘。比如葉兆言曾寫文章記載一位抗戰老兵的說法:“廣州一位三十八師老兵托人打電話給我……這位老者是孫立人部下,當年在師部諜報隊服役,是活著的見証人。出於對老長官的熱愛,他強調了以下幾點:第一,日本人非常頑強,生俘的很少,所謂活埋是胡說八道。第二,活捉俘虜可以獎勵,為了邀功,也不會這麼做。第三,為獲得情報,任何一名被俘的日本士兵都有價值,為防止他們自殺,常捆綁在門板上,戰俘待遇很高,有時甚至用飛機押送,如果要殺,根本沒必要浪費時間。這位叫梁振奮的老兵特別提到了孫立人的留美經歷,說孫將軍在美國學習軍事,他接受的教育,不可能做出虐殺戰俘的不人道行為。”(李雲勝,摘自《葉兆言:孫立人將軍的傳說》)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