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中美開戰將致災難后果 鄰國將選邊站隊

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3月21日刊文稱,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指出,在南中國海、朝核等地區問題上,中美需要有類似於1972年《上海公報》的指導文件或共識,最終形成和平的結果。他也警告稱,中美如果沖突將導致災難性后果。
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19日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為主題,安排93歲的基辛格與中國前國務委員戴秉國進行了對話。
作為上世紀70年代中美建交的開拓者及見証者,基辛格回憶說,中美為達成《上海公報》(中美兩國政府1972年在上海簽署的聯合公報)談了很久,雙方都知道想達成一個說服對方的絕對性結果是不可能的,因此選擇宏觀、原則性地闡述立場,最后形成了公報。他說:“我覺得這個《上海公報》的精神也可以適用於南中國海問題。”
針對中美關系的未來,基辛格強調兩國“應該有長遠的眼光”。他說:“中美是合作伙伴而非對手,這就是我所期待的。”
基辛格指出,中美之間不存在“新崛起的大國必然挑戰現存大國,戰爭不可避免”的“修昔底德陷阱”。如果美中出現沖突,就會迫使其他國家選邊站隊,會對世界帶來不可想象的嚴重后果。
他說,中美關系是一種特殊的關系,可以說一定程度上符合“修昔底德陷阱”雙方的特性,一個是正在崛起的國家,另外一個是守成的大國。但是“修昔底德陷阱”的具體概念,要放在一個特殊的國際關系背景下看待,這種背景在現在的中美關系之間並不存在。
基辛格說:“中美之間並沒有這種相互取代的關系,也沒有這樣一種意圖,中國並沒有意圖要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的一個超級大國。”
他認為,中美關系不同於一戰前的英德關系,“因為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和世界已經大不同”,世界各國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早已吸取教訓,而沒有一個國家有野心挑起世界大戰。與此同時,和平的意識在提高,軍事技術的極大進步不僅不必然導致軍事沖突,反而可以用來降低發生軍事沖突的可能性。
不過基辛格也提醒稱,目前世界不同的地區都有危機,中東地區因宗教、地緣等因素出現了混亂的局面,亟須恢復地區秩序。從政治秩序上來說,中美合作至關重要,如果中美發生沖突將導致災難性后果。從經濟秩序上來說,一方面中美競爭固然不可避免,但合作更會造福兩國和整個世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