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空軍漠河雷達站

——沈空雷達某旅漠河雷達站培育“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聞思錄

“神州北極”閃耀忠誠

2016年05月06日14:29 | 來源:中國軍網
小字號
升旗儀式上,官兵們向國旗致以最崇高的軍禮。金 陽攝
升旗儀式上,官兵們向國旗致以最崇高的軍禮。金 陽攝

  在祖國“雄雞”版圖的“雞冠”上,鑲嵌著這樣一支熠熠發光的部隊——沈空雷達某旅漠河雷達站。這裡一年之中霜雪期長達9個月,氣溫最低可達零下58攝氏度,面對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一茬茬雷達站官兵扎根“祖國北極”,勇於擔當、愛站建家、無私奉獻,連續25年被評為“基層建設先進單位”,連續27年被評為“軍事訓練一級單位”,站黨支部被中組部表彰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近日,記者慕名走進漠河雷達站,探尋他們強軍興軍的精神之源。

  鑄牢精神“壓艙石”——

  讓旗幟永不褪色

  踏入漠河雷達站榮譽室,如同穿行在時空隧道。一張張泛黃的老照片、一件件實物模型,無聲地講述著官兵們鐵心向黨、無私奉獻、堅韌拼搏的歷史。是怎樣的一種精神力量,激勵著官兵不斷延續輝煌?

  站長馬東平告訴記者,一代代官兵繼承發揚艱苦奮斗傳統,逐步形成了以“敢於勝利、不怕犧牲”為內核的“七棵鬆精神”,“以連為家、愛站建站”的“千裡背簍精神”,“扎根邊陲、忠於職守、以苦為樂、拼搏進取”的“北極星精神”。官兵們自豪地稱之為“精神上的壓艙石”。

  記者“拾級而上”,追尋著這些觸手可及的“壓艙石”:走廊上是一代代雷達站官兵立足艱苦環境創業、戰斗的“白山黑水”精神宣傳挂圖,政工網上開設“紅色記憶”專欄,官兵的床頭、水杯上印有“紅色格言”……在“學習踐行強軍目標、做新一代革命軍人”主題教育活動中,站黨支部充分挖掘光榮傳統這個傳家寶,讓“紅色基因”深深融入官兵血脈。

  凌晨5點,上士郭平便起床整理國旗。再過一會兒,每周一次的升國旗儀式將在營區廣場上舉行。郭平說,官兵們把這面國旗看得比什麼都重——看到她就想到黨和人民的重托,就想到肩上的使命。

  依靠黨員“主心骨”——

  讓熱土永不凍結

  宿舍樓大廳裡,一個巨大的“黨員公示欄”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隻見顯示板上,每名黨員名字下方既有黨員給自己制訂的當月目標計劃,也有官兵們留給每名黨員的評價和意見建議。黨小組長張營告訴記者:“黨員是官兵的‘主心骨’,每當從公示欄前走過,我都深深地感受到身為一名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隻有強化黨員的黨性意識,才能真正發揮先鋒模范的光和熱。”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站裡黨員每年入黨日都要到榮譽室過“政治生日”——回顧向黨旗宣誓的那一刻承諾了什麼,入黨后為連隊都做了什麼,黨員的義務履行得怎麼樣。操縱班班長沈旅興奮地告訴記者:“入黨3年,年年都過‘政治生日’,每當舉起右拳在黨旗前庄嚴宣誓的那一刻,心中就升起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正是這樣一種神聖質朴的儀式,讓厚重的“紅色土壤”滋養了官兵的靈魂,讓紅色熱土在冰天雪地中永不凍結。

  黨員樹好樣,官兵有勁頭。不久前,連隊供水泵突然發生故障,副站長郭鵬程帶領“黨員突擊隊”冒著零下40多攝氏度的嚴寒奮戰在搶修一線。幾名官兵在狹窄的空間操作,膝蓋和手掌都擦破了,鮮血與衣服、手套頓時凍結在一起,但他們仍然個個斗志高昂、干勁十足,堅持圓滿完成搶修任務。

  傳承時代“接力棒”——

  讓腳步永不停歇

  “接力不掉鏈,堅守不斷線。”一位旅領導介紹說,“強軍目標之所以能在漠河雷達站落地生根、全面開花,關鍵在於他們不斷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凝聚意志,一茬接著一茬傳承好時代的‘接力棒’。”

  面對社會多元化思潮的沖擊,一些年輕官兵吃苦精神弱化,對訓練存有畏難情緒,對教育產生逆反心理。針對這些情況,站黨支部堅持把“知黨、愛黨、信黨、護黨”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主題教育活動的全過程全領域。每當重大政策出台,他們及時組織官兵議熱點、評焦點,在解疑釋惑中牢記黨的囑托和軍人使命責任﹔通過創辦《北極月報》刊登官兵撰寫的理論文章,建立“北極星回音壁”在線解答官兵關注的問題。官兵們紛紛表示,有了黨的創新理論的武裝和指引,雖然身處雪域邊關,但爭當“四有”新一代革命軍人的信心決心卻愈發強烈堅定。

  手指陣地旁一棵高聳入雲的根雕,指導員李佳寧告訴記者:就像這棵多年前在森林大火中嚴重干枯卻始終傲然屹立的百年古鬆,雷達站官兵將鐫刻其上的“扎根北陲、建功立業”八個字詮釋得淋漓盡致,訓練成績連續3年獲得旅裡第一名,訓練尖子更是層出不窮。

  告別密林簇擁的漠河雷達站,明媚的陽光下,“最北最寒最堅定”七個大字,在鬆樹、白樺中格外醒目、滌蕩人心。(徐生 王軍)

  (載於《解放軍報》2015年11月21日)

(責編:王壹(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