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航空航天高材生參軍專業不對口:到偏遠山區倉庫

2016年05月18日15:37 | 來源:中國國防報
小字號

 

  寫在前面

  兵之勝在於篡卒。

  2000多所高校,3000多萬在校生,每年700多萬畢業生,軍隊優質兵員在這裡儲備。

  自2009年冬季征兵起,我國兵役政策實行重大調整,征兵主體開始向大學生轉變。7年來,這一政策穩步扎實推進,對於改善我軍兵員結構、提高部隊戰斗力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做好大學生士兵征集工作,事關軍隊打勝仗,事關國家安全穩定,是軍地雙方共同的責任。當前,在大學生征集上究竟還有哪些工作需要改進和加強?怎樣才能讓“征兵專列”在大學校門到部隊營門間開得更快更穩?記者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專題調查。

  電視有影、廣播有音、報紙有字,為啥還有死角盲區——

  宣傳發動:還須精確到戶、點穴到人

  宣傳發動是征兵工作的首要環節,也是激發大學生報名應征的有效手段。隨著科技進步,信息傳播的形式和方式日新月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早已作古,如何將征兵宣傳的“豐富食材”打造成符合大學生胃口的“佳肴美味”,已然成為各級兵役機關必須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

  大學生李芙蓉從小夢想軍營。2013年,剛上大一的她准備報名參軍,卻因為年齡問題被卡了下來。原來,按照國家當時的規定,在校女大學生入伍年齡為18至20周歲,由於高中復讀兩年,小李當時已經21周歲,不符合應征條件。2014年,國家將大學在校女生入伍年齡放寬至22周歲,時年22周歲的李芙蓉原本有望實現自己的從軍夢,卻因為沒有及時得知這一政策,最終無緣軍營,留下了終生遺憾。

  安徽省合肥市兵役機關在高校組織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五成以上大學生對應征報名方式、優撫政策等並不完全了解……

  “征兵宣傳電視有影、廣播有音、報紙有字,該搞的都搞了,為啥還有死角盲區?”山東省軍區政治部主任王東海認為,宣傳時機把握不准確、宣傳內容缺乏針對性、宣傳方式較僵化、宣傳發動不深入是征兵宣傳中亟需解決的幾個問題。

  “當下,在鋪天蓋地的信息大潮中,征兵‘好聲音’很容易被雨打風吹去。”聯系近幾年征兵宣傳的感受,合肥警備區政治部主任高峰感慨地說:“宣傳發動既要全覆蓋,還要精確到戶、點穴到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家喻戶曉。”

  令人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兵役機關開始意識到了征兵宣傳“精確到戶、點穴到人”的重要性,並針對大學生征集宣傳中存在的問題,開始了有針對性的改進和加強。

  ——堅持常態化宣傳。“任務來時熱熱鬧鬧,任務走時清清冷冷”,這是一些地方征兵宣傳的真實寫照。為此,天津、山東等地將宣傳發動計劃方案精准到月,全年發布征兵宣傳信息,時時調動學子參軍熱情﹔廣西南寧市江南區改變以往“運動式”征兵宣傳方式,在重點學校、工廠和街道設立了15個固定征兵動員宣傳點,請學校老師和社區干部定期宣講征兵政策。

  ——堅持內容走心。宣傳發動內容為王。河南省軍區邀請南京政治學院顧偉等6名知名專家教授走進高校授課輔導,受到廣大“軍迷”的強烈追捧﹔河北省邀請陸海空和火箭軍、武警部隊的6名英模人物和來自全省的擁軍模范代表現身說法,增強了征兵宣傳的吸引力、感染力﹔天津市提出“榜樣力量+優惠政策”的宣傳理念,請南開大學“碩士女兵”阿依古麗走上高校課堂交流參軍體會,為廣大學子解答他們心中最關心的問題,達到了“一個人影響一座校園”的轟動效應。

  ——創新方法手段。湖北省武漢市組織“大學生預征對象軍營體驗日”活動﹔廣西南寧市江南區創作萌版軍人形象手冊,在轄區各高等院校和高級中學組織開設征兵宣傳第二課堂﹔山東、河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則針對當代青年特點,建立征兵網站、開通征兵微信公眾號,及時推送優惠政策和征兵文章,獲高校學子點贊無數。

  在兵役機關加強和改進宣傳方式的同時,一些高校也在積極行動。天津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史慶偉告訴記者,他們制定軍事理論課和軍訓軍事“兩課”標准,規范軍事教研室建設、軍事課教師的選聘程序,將國防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和考試內容及院校績效考評系統,有效激發了廣大學子的愛國熱情。2013至2015年,該校先后向部隊輸送優秀大學生167人,每年入伍人數都居天津市高校之首。

  滿懷期待踏入營門,緣何最終失望而歸——

  高校學子:人盡其才呼喚精准征集

  2016年3月7日,全國征兵宣傳教育進高校活動在天津師范大學舉行。2013年從天津警備區退伍的鄭煒,作為優秀大學生退伍士兵代表,受邀參加了這次活動。

  2011年12月參軍入伍后,鄭煒利用在天津師范大學的專業所學,積極發揮文藝特長,並系統接觸播音主持的相關業務,從主持連隊晚會開始,一步一步實踐鍛煉,最終登上了原北京軍區的舞台。退伍返校后,她利用在部隊的積累,潛心學習,今年5月4日她以高出分數線66分的好成績,被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系錄取為碩士研究生。

  然而,調查中記者發現,多數大學生士兵並沒有鄭煒這樣幸運,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士兵所學專業與部隊所需專業不對口、不沾邊。大學4年專業為生態環境的某部大學生士兵唐達發現,相較於計算機、技術類專業和漢語言文學,基層連隊並沒有與自己專業適合的崗位,考慮到考軍校自身年齡又偏大,不利於今后發展,兩年義務期滿,盡管對軍營萬分留戀,最終他還是無奈地選擇了告別。

  一位某航空航天大學畢業的高材生,滿腔熱情地參軍入伍,不承想被分到了一個偏遠山區的后勤倉庫。每天面對綿延的群山和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站崗執勤生活,他時常感嘆理想和抱負得不到實現。

  調查中,許多退伍大學生士兵向記者反映,他們當中大多數在部隊所從事的專業,並不需要多高的文化,頗有一種“渾身是勁使不上”的感覺。這與他們參軍前的美好期待形成反差,以至於不少高校學子滿懷期待地踏入軍營,最終失望而歸。

  “入伍征集地沒有很好地按照大學生所學專業合理選送,到部隊后在定崗定位上又較為粗放。”山東省軍區司令員榮森之認為,崗位配備不夠科學、育人眼光不夠長遠、政策調整不夠到位,是造成大學生在軍營不能人盡其才的重要原因。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採訪中,“實行訂單式征集”成為很多人的呼聲。所謂訂單式征集,就是根據部隊所需大學生數量、專業向院校提需求,院校根據實際情況予以落實的征集方式。

  “並不是什麼專業的大學生都適合軍營,同時我們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學生入伍比例的多少,征集大學生士兵,部隊也要有發言權。”某部一位領導向記者如是說。

  正如這位領導所言,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所有大學生都適合部隊。如何把最合適的人送進部隊,山東省高密市的做法值得借鑒。這個市人武部借鑒現行國防生培養模式,依托高中團委成立國防后備生辦公室,把品學兼優、有參軍意向的高中生培養為國防后備生,待他們拿到高校錄取通知書后,擇優選送到部隊。這樣既從根子上解決了思想退兵問題,也很好地化解了大學生擔心入伍后學業荒廢、年齡偏大影響發展等憂慮。

  讓大學生士兵自主選擇到自己心儀的單位服役,也能調動他們參軍入伍的積極性。鑒於此,去年,原濟南軍區在山東、河南兩省所有縣級征兵辦公室全面推行使用“兵員征集定兵輔助決策系統”。利用這一系統,應征青年可以像高考填報志願一樣填報1至2個自己向往的部隊,由計算機根據報名情況自動分配去向。

  其實,讓高素質兵員進入軍營只是第一步,如何讓他們在火熱軍營人盡其才,量身定制成長路線圖才是關鍵所在。

  大學生張金去年入伍到天津警備區,學程控專業的他很擔心分配到連隊后荒廢了專業,但在新兵連他就打消了這一顧慮。

  原來,天津警備區針對大學生士兵建立專屬人才電子檔案,對其畢業院校、所學專業、學術特長、在校成績等要素建立數據庫,並根據院校專業及成績進行綜合排名,對重點院校、專業進行特別標注,按照學用一致原則進行初次分配。新兵一下連,張金就如願以償地被分配到了市話維護連服役。

  “讓部隊真正需要的大學生入伍,入伍后把他們真正培養成才,這樣自然就能形成良性循環。”天津警備區司令員姚小旋認為,讓大學生士兵充分發揮專業特長為戰斗力生成服務,才是征集大學生士兵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保障機制有,優惠政策多,緣何依然不冷不熱——

  政策保障:期待“最后一公裡”完美收官

  自2009年起,國家針對大學生應征入伍陸續推出了多項優惠政策,全國各地根據當地實際也推出了疊加措施和“二次優惠”,軍營的吸引力正變得越來越強。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然而,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很多地方,政策落實的“最后一公裡”走得並不順暢。“雖然有保障政策,但執行力不強﹔雖有實際舉措,但不具體、無剛性。”近八成退役大學生士兵告訴記者,“重征輕撫、重走輕回”,是造成大學生征兵至今仍不冷不熱局面的重要因素。

  記者也發現,有些優惠政策由於責權不明,執行起來難度較大。比如,對於在部隊榮立一次三等功的原高校學生,復學后按不低於50%的標准減免學費﹔榮立兩次三等功或榮立二等功、一等功、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原高校學生復學后免交全部學費。但減免的學費由誰出文件沒有明確規定。

  “政策調動千軍萬馬。”山東省軍區政委呂民鬆告訴記者,從一定程度講,優惠政策是吸引大學生投身軍營的重要因素,政策能否落到實處,不僅決定著高校學子走出軍營的未來,也影響著周圍人參軍入伍的熱情。如果政策落實的“出口”問題堆積,必將阻礙大學生士兵征集“入口”的通暢。

  樊海峰是2009年入伍的大學生士兵,現在的他,是天津市監獄管理局的一名警察。之所以能夠穿上警服,得益於他大學生士兵的身份。小樊退伍那年,天津市濱海新區推出優惠政策,定向考錄退役大學生士兵,考錄數量不低於當年符合條件的退役大學生士兵的10%,事業編招聘不低於15%。小樊成為一名公務員,靠的就是這樣具體量化的保障政策。

  從“應當優先”的籠統說法,到“10%”“15%”的具體數字,優惠政策操作性更強了。早在2008年,山東省淄博市就著眼促進兵員征集與士兵退役安置之間的良性循環,規定進藏新兵必須是全日制本科畢業生,退伍后必須全部安置到全額事業單位,此舉吸引了上百名全日制本科畢業生踴躍報名。合肥市完善政策全域保障體系,為每名大學生士兵建立擁軍檔案,做到“入伍有補助、服役有跟蹤、退伍有出路”,為高標准征集大學生兵員夯實基礎、提供保障。今年,全市大學生兵役登記近萬人。

  “行百裡者半九十。”天津警備區政治部主任王天力認為,作為政策執行主體的職能部門,能不能在“最后一公裡”傳好接力棒,決定著全局的成敗。

  2014年6月,上海市征兵辦、市委組織部、市教委等12個職能部門聯合下發了《上海市高校征兵工作實施辦法》,對高校征兵工作的組織實施、優待與安置、監督與獎懲等進行了系統的規范。

  “該實施辦法的最大亮點就是對優待與安置、經費保障等進行了詳細分工和規定。”上海市征兵辦常務副主任於召明介紹說:“困擾各高校多年的征兵經費問題,《實施辦法》也作了明確規定,高校征兵所需基本經費,由高校所在區(縣)財政負擔,各區(縣)征兵辦根據各高校實際完成征集數質量情況,在當年征兵結束10天內,由區(縣)財政一次性撥付。”

  “《實施辦法》的出台讓我們高校征兵工作真正有法可依,既為高校征兵工作如何開展作了詳細規定,又對優撫優待的落實一一責任到有關部門,充分調動了各方的積極性。”上海交通大學武裝部的趙亮告訴記者,今年該校已有50多名在校大學生報名,積極性很高。(盧軍 邢邦明)

(責編:王壹(實習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