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空警-500預警機信息系統實現所有分系統的國產化

2016年06月13日14:26 | 來源:經濟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為預警機裝上“中國芯”

  圖為空警-500預警機(右上)。

  空警-200預警機。(右下)

  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空警-2000預警機作為閱兵空中編隊領隊機進行表演。 (中)

  從20多年前關於中國是否有能力研制預警機的紛爭,到代際化、譜系化的中國預警機的集體亮相,再到實現預警機事業的長足發展,中國電科用實踐証明,核心的裝備、關鍵的技術靠引進是引不來的。惟有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將祖國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015年9月3日,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的盛大閱兵式上,空警-500、空警-2000、空警-200等多種型號預警機以及龐大的戰斗機群,呼嘯著飛過天安門上空。空警-500預警機的“首秀”,以及實現代際化、譜系化發展的中國預警機的集體亮相,引起了世界的密切關注。

  “空警-500預警機的研制成功突破了被‘卡脖子’的局面,是中國電科在黨的領導下、在上級機關指導下,以技術創新為我國國防事業貢獻的又一國之重器﹔是電科人自覺踐行‘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預警機精神的高度體現,再一次踐行了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總經理樊友山表示。

  自力更生扭轉“卡脖子”局面

  多年來,我國對新型預警機的現實需求十分迫切。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國預警機的研制長期處於受制於人的局面。

  19年前,中國電科開始與國際同步開展數字波束形成的技術研究,並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數字陣列雷達的工程樣機。這一技術的優勢在於降低了系統的重量、體積,同時降低了損耗。在此基礎上,中國電科又提出在國產飛機平台上利用先進的數字陣列雷達技術構建新一代預警機的偉大設想,實現“小平台、大預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目標。自此,基於數字陣列雷達和中國國產運載飛機的空警-500預警機的研制工作正式開始。

  “惟有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才能將祖國發展與國家安全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空警-500預警機研制過程中,電科人始終牢記這一點。空警-500預警機不僅應用了全新的雷達技術,在信息系統方面,還首次全面實現了所有分系統的國產化﹔在元器件方面,通過原位替換、重新設計、統型替代等方法,大幅提升了元器件國產化率,尤其是雷達的核心信息平台服務器更是實現了100%國產化,完全實現了“中國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首席科學家陸軍表示,空警-500預警機的研制成功再一次証明:核心的裝備、關鍵的技術靠引進是引不來的。

  最終,經過中國電科與中航工業等兄弟單位的團結協作、大力攻關,新一代預警機的研制任務順利完成,空警-500預警機翱翔在祖國的藍天,中國的預警機事業掀開嶄新的一頁。空警-500預警機的研制成功,使我國徹底擺脫了預警機發展依托國外平台的被動局面,為我國預警機事業發展開創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重構創新體系推動創新圖強

  對中國電科來說,創新是企業磨滅不掉的基因。

  自成立以來,中國電科堅持自主創新,推進基礎領域高新技術的研究,實現了重大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的跨越式發展,取得了“空警-500”預警機等一大批高水平、實用化的科技成果,承擔了奧運工程、上海世博會、國慶閱兵等重大活動,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並通過這些創新提高了信息系統對平台的適應性,擺脫了預警機發展對國外平台的依賴。這也使更多的人確信,通過創新,未來可以讓信息系統去跨越平台,建立起國家需要的網絡信息體系,真正實現信息引領。

  作為電子信息領域的國家隊,中國電科高度重視“雙創”工作,在發展新常態下重構科技創新體系,實現了由面向應用、獨自創新向重視基礎前沿科學研究、打造協同創新體系和能力的轉變,在央企中率先探索出一條開放、靈活、高效的創新之路。

  中國電科科技部處長毛宏介紹說,按照“重構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技術創新業態”的基本思路,中國電科建立起與國際接軌的“三三制”開放式創新體系架構。“三三制”是指技術、軍工、產業“三業互動”,系統、整機、元器件/軟件“三級協同”,實現核心層(內部創新機構)、緊密層(與合作伙伴共建共管的創新機構)、鬆散層(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的外部創新機構)“三層布局”。

  “三三制”開放式創新體系在頂層謀劃伊始就有著明確的思路,就是要圍繞“國內卓越、世界一流”的戰略目標,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轉變思維方式、組織方式、工作方式,以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體系。新的科技創新體系,使可轉化的技術成果顯性化,突出了技術性、前沿性的研究,突出了系統要素、成體系的技術創新,突出了多學科、多資源的協同創新,突出了積極探索市場化配置創新資源等鮮明特色。企業通過加大創新投入和技術成果轉化應用,保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統計顯示,2010年至2014年,中國電科累計實現產值和利潤雙20%以上增長﹔連續五年被評為“A”級企業。

  預警機精神是怎樣煉成的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在中國電科屢屢通過創新實現發展突破的背后,是一群凝練著“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精神的人們,默默地堅持與奉獻。“廣大中國電科人的心裡,這16個字被稱作‘預警機精神’。”中國電科電子科學研究院預警機所所長崔繼先告訴記者,這背后有許多動人的故事,也蘊含著創新成功的密碼。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獲得者、中國電科王小謨院士,被譽為中國“預警機之父”。在中國預警機引進受阻的關鍵時刻,王小謨聯合十幾位老專家主動請求自主研制預警機。放眼全球,當時具備這種能力的國家隻有4個。加之,當時國內各方面基礎十分薄弱,甚至連符合條件的研制場所都不具備,要想成功,是何等艱難?但是,搞了半輩子雷達的王小謨毅然決然立下軍令狀:“外國人能做的,我們中國人一定能做到!我們不但要研制出預警機,而且還要研制出世界領先的預警機!”正是這種堅定與堅持,讓所有人看到了信心與希望,也點燃了國產預警機事業的燎原之火!

  烈士李正權,在研制期間一場始料未及的事故中犧牲,犧牲時隻有31歲。李正權是個地道的農民孩子。由於他的老家十分偏僻,在通知烈士家屬時,工作人員甚至隻能輾轉通過當地派出所才找到。當問及家屬有何要求時,他大字不識的母親含著淚說:“孩子是為國家走的,我們沒啥要求。警車都來了,能不能讓政府給鄉裡、村裡打個証明,別讓鄉親們誤會,以為是孩子犯了什麼事……”這便是烈士的親人提出的唯一要求。望著強忍著淚水、滿是皺紋的臉龐,望著低矮窄小、簡陋破敗的土屋,望著烈士那懵懵懂懂的弟弟妹妹,在場的每個人都潸然淚下。

  工程立項時,擔任某分系統負責人的戚志剛還不到36歲,他帶領項目組人員廢寢忘食、不分晝夜地工作,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數年百折不撓的刻苦鑽研,幾千個日日夜夜的心無旁騖,他滿頭的黑發竟然過早地花白了,“並非歲月催人老,但有重任染白頭”,當預警機的研制取得成功后,他高興地說:“人的一生能有幸參加這項國家重點工程,是我最大的榮耀,即使頭發全都白了,也心甘情願!”

  從20多年前關於中國是否有能力研制預警機的紛爭,到一錘定音后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中國預警機事業的長足發展,中國電科人用生命和汗水,沉澱並傳承著“自力更生、創新圖強、協同作戰、頑強拼搏”的預警機精神﹔用腳踏實地的努力,推動著“安全與智慧”事業的發展,護佑國家安全,助力治理能力提升﹔更為走出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推動科學技術跨越式發展,形成有利於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馮其予 黃 鑫)

(責編:閆嘉琪、常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