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北部戰區某通信團三營八連積極投身改革

干啥都有“八連速度”

2016年06月13日13:51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八連一直是全團乃至戰區最善急攻的通信連隊之一,八連人把他們迅速完成任務的能力稱為“八連速度”。這個速度,從建連之初便根植在連隊魂魄之中。

1981年,連隊完成了第二次調整整編,剛剛從遼寧省遼陽縣搬遷至鞍山市,就受領了全軍通信地纜建設現場會的任務。當時的連隊可謂“一窮二白”“兩手空空”,近百人擠在一棟瓦房內,初步清理出來的營院幾乎沒有任何可用設施。要在8個月內高標准完成基礎建設和會議准備,對於八連官兵來說,難度可想而知。

困難面前嚇不倒,任務面前難不倒。八連黨支部帶領全體官兵向上級立下了軍令狀:“大干兩百天,開成樣板會。”建房沒有磚瓦,就與駐地政府東借西要﹔鋪路沒有石頭,就在從山上往回扛﹔綠化沒有植株,就到荒山野嶺上自己挖來。剛完成移防,人生地不熟,與地方打交道化緣求助成了不善言辭的八連人最難以為之的事。時任指導員朱榮林沒有氣餒,這個23歲的小伙子9次隻身前往市政府,才見到了主管城建的副市長。他現場畫圖,借助圖紙,詳述連隊任務之繁、作用之重,以及現場會對全軍通信部隊的重要意義。口干舌燥講了2個多小時,他的執著和真誠最終打動了那位副市長,當即承諾為連隊解決磚瓦、石灰水泥、營院路燈等問題,並派遣了工程人員進行房屋設計。

兩眼一睜,忙到熄燈。為了在入冬前完所有土建工作,他們連續四個月沒日沒夜的干。一次,連長張雙成帶著外線分隊到線路上搶修,回來時已近晚上八點,他們不顧自身疲憊,還沒卸下一身裝具,就馬上替換精疲力竭的官兵,掄起膀子干起來。由於那個晚上一直背著挎包,他的肩膀被磨出一道道深深的血痕。

當時外線人員有一首打油詩:上午線路巡護,下午山腰挖樹,傍晚河灘採石,天黑回連鋪路。這就是他們一天生活的寫照。

1982年3月,現場會勝利召開。八連官兵從零起步,用最短的時間高標准完成了建設任務,受到了全軍各固定通信部隊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形成的“八連速度”也在一代代連隊官兵手中薪火相傳。

(責編:黃子娟、楊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