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從“海豹”突擊隊員之死看“伊斯蘭國”生存密碼

米斌斌 李雄杰
2016年06月26日06:20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海豹”突擊隊員之死看“伊斯蘭國”生存密碼

  查理·基廷,美軍“海豹”突擊隊員,2016年5月3日在營救行動中陣亡,成為美軍發動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以來陣亡的第3位美國大兵。

  事件回放

  據外媒報道,5月3日上午7時30分,約125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對伊拉克庫爾德人控制區的泰勒阿斯科夫鎮發動突然襲擊。

  當時,“恰逢”10多名美軍顧問在該鎮會晤“庫爾德自由斗士”組織武裝人員,商討下一步針對“伊斯蘭國”的聯合行動。為隱蔽行動,美軍顧問組選在當天拂曉時分進入泰勒阿斯科夫鎮。由於該鎮距離“伊斯蘭國”控制區不到8公裡,為防不測,美軍當地指揮官事先命令由“海豹”突擊隊員組成的快速反應部隊處於待命狀態。然而,“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仍然神不知鬼不覺發起對泰勒阿斯科夫鎮的進攻,並困住美軍顧問組。

  7時50分,收到“部隊遇襲”報告后,美軍指揮官命令查理所在的快反部隊火速馳援。當查理和他的隊友趕至事發村鎮時,發現庫爾德武裝和美軍顧問正與敵人激烈交戰,於是便立即投入戰斗。此時,美軍F-16戰斗機、數架B-52轟炸機、A-10對地攻擊機和無人機也陸續加入戰斗,投下了數十枚炸彈。

  9時30分,查理在激烈的槍戰中中彈。隊友立即召喚直升機執行醫療后送。10時19分,直升機裝載受傷的查理,全速飛往最近的美軍埃爾比醫療中心。不久,因傷勢過重,31歲的上士查理不治身亡。

  襲擊時機

  查理是美軍在打擊“伊斯蘭國”行動中陣亡的第3位美國大兵,2014年10月和2015年10月,分別有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和特戰隊員在行動中陣亡。雖然已有先例,但查理之死還是在美國政壇和國際社會上引起了“層層漣漪”。

  原因何在?時機、時機、時機!

  相比去年9月強勢出兵敘利亞以來俄軍的捷報頻傳,美國領導的打擊“伊斯蘭國”聯盟表現平平:空中打擊猶如“隔靴搔痒”,地面戰場節節敗退,耗資5億美元的訓練計劃也收效甚微。美軍的“無能”不僅遭到本國民眾的批評,也引起國際社會對其真實意圖的質疑。

  今年以來,急欲挽回顏面的五角大樓重拳頻出:先是擴大對“伊斯蘭國”的打擊范圍,加強對“伊斯蘭國”石油設施和金庫的打擊﹔接著又公布已對“伊斯蘭國”實施了網絡戰,旨在癱瘓其指揮控制網絡,削弱其網上招募能力﹔之后又宣布將向伊拉克增兵。取得階段性戰果后,五角大樓便迫不及待地宣布,“伊斯蘭國”已開始動搖。4月28日,代表美國官方聲音的美國之音電台稱,“伊斯蘭國”已“處於最虛弱狀態”。

  5天后,“伊斯蘭國”突襲泰勒阿斯科夫鎮,查理陣亡。這雖然帶有意外成分,但卻讓驕傲的美國人看到一個殘酷的事實:“反恐仍未成功,美軍仍需努力”。對美軍而言,這是一次徹頭徹尾的“打臉”。事發后,美國防部長卡特承認,打擊“伊斯蘭國”的戰役“遠未成功”。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也一改口風,警告“伊斯蘭國”有能力襲擊美國本土。

  個中門道

  對於“伊斯蘭國”為何能在混亂的中東地區做強做大,並在美、俄兩大軍事強國的聯合打擊下頑抗至今,世人頗感困惑。許多反恐專家從資金、技術、宗教等層面試圖給出答案,卻很少從軍事角度破解“伊斯蘭國”的生存密碼。

  事實上,泰勒阿斯科夫鎮突襲戰為解析“伊斯蘭國”的“軍事基因”打開了方便之門。

  從力量編成看,共有125名“伊斯蘭國”武裝分子、20輛裝甲車、數輛汽車炸彈、3門迫擊炮和1台推土機參與作戰。其中,乘車作戰的武裝分子相當於裝甲兵,駕駛汽車炸彈和操作迫擊炮的相當於炮兵,駕駛推土機的相當於工兵。因此,125名武裝分子包括步兵、裝甲兵、炮兵和工兵,是一次典型的諸兵種城市地形合同作戰。

  從裝備運用看,“伊斯蘭國”武裝分子使用了“悍馬”、迫擊炮、推土機和汽車炸彈,每一樣都是精心挑選。加裝簡易裝甲的“悍馬”靈活機動,能夠抵御小型火器的攻擊﹔迫擊炮的曲射火力可有效打擊建筑物后方死角﹔安裝了重型高射機槍的皮卡可提供防空火力掩護﹔推土機適合在城區開辟通道﹔汽車炸彈則能造成最大的心理震懾。

  從行動方式看,“伊斯蘭國”武裝分子採取了“隱蔽機動、小群多路”的戰法。在泰勒阿斯科夫鎮與“伊斯蘭國”控制區之間近8公裡的地帶內,設有多道庫爾德武裝防線。由20輛裝甲車、汽車炸彈甚至推土機組成的“伊斯蘭國”車隊竟能穿越多道防線,其隱蔽行動能力令人吃驚。抵達目標地域后,“伊斯蘭國”武裝分子迅速編成多個作戰小組,從多個方向對鎮上的庫爾德武裝和美軍顧問組形成合圍之勢。顯然,與“基地”組織精通山區游擊戰、城市恐襲戰不同,“伊斯蘭國”擅長野戰攻堅和城鎮攻防戰。

(責編:袁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