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羅援曾為駐守邊陲的戰士 稱應掌握輿論主動權

2016年06月29日08:42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作為知名軍事專家、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羅援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他那一個個充滿正能量的觀點和理性又犀利的剖析。

“這也許與我人生的兩個轉折有很大關系。”羅援說,一是參軍,磨煉了意志和血性,“再就是入黨,使我人生有了信仰、注入了靈魂,明白了一輩子要干什麼”。

羅援做過駐守祖國邊陲的戰士,上過戰場,從軍事科學院走上理論之路,在美國做過高級訪問學者,當過駐外武官,是全國政協委員……但在羅援心裡,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終是一名黨員,第一職責始終是為黨盡忠、為國效力。

1968年9月,羅援入伍成為一名戰士。拿到軍裝那一刻,羅援暗暗給自己定了目標:“要年年當‘五好戰士’,爭取兩年內入黨。”

羅援早早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他積極表現、吃苦耐勞,工作和軍事訓練都走在前頭,贏得了領導和戰友的認可。

1970年3月的一天,黨支部開完會后,參謀張思印和政治協理員施輝章找到羅援。“他倆說是我的入黨介紹人,我成為預備黨員了。”羅援激動得一夜沒睡好。

那時,還沒有統一的宣誓儀式。3年后,在一次教育中,凡是沒參加入黨宣誓的黨員都要補辦一次集體宣誓儀式,羅援終於向黨旗許下終生誓言,“盡管大家都已把誓詞背得滾瓜爛熟,但念到‘隨時准備犧牲個人一切,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終身’時,所有人還是都激動不已”。

不久,真正的考驗到來——羅援所在軍機關組織工作組奔赴作戰前線,協調所屬參戰部隊的行動。羅援聞訊后軟磨硬纏,終於被上級批准參戰。

經過部隊基層戰備與訓練的歷練和戰場上生與死的考驗,羅援深刻意識到,打贏戰爭不僅需要精兵強將和先進武器,更要有先進理論的牽引。從此,他漸漸迷上了軍事理論。

1978年1月,羅援調入北京。“文革結束后,軍事院校急需補充人員。”羅援回憶,我被調到軍事科學院后,發現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實在太多。

在軍事科學院,羅援與同事一起完成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等編纂工作,主持了《跨世紀發展戰略研究》等重大課題,與同事合著《戰略學》《國際戰略論》等……

“這是黨員的職責所在。”羅援說,“作為一名軍事科研工作者,隻有智力報國,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的培養!”

2008年,羅援從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副部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同時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近年來,羅援把更多的精力放到輿論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我非常認同‘要文攻武備,不能文守武廢’的觀點。”羅援認為,在當今這個時代,“一定要要掌握輿論主動權,發出自己的聲音”。

面對西方媒體質疑中國軍費為何連續多年增長,羅援以6個“為什麼不”相回應:“為什麼別的國家面臨威脅時可以增加軍費,唯獨中國不可以﹔為什麼別的國家可以搞國防現代化,唯獨中國不可以?……”

在甲午戰爭120周年之際,羅援撰文《甲午戰爭慘敗十大教訓》,明確指出“國殤傷在政體,體制落后必然挨打”“戰敗敗在貪腐,腐敗不除未戰先敗”“強國必須強軍,軍不強國必弱”……

時至今日,幾經風雨,羅援更多了一股“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與平靜:“我是一個老兵,更是一名共產黨員,隻要是以黨、國家與人民的利益為出發點,再多阻礙我也會義無反顧,勇往直前。”(楊茹)

(責編:邱越、王吉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