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禁區的10台手術

“快點,再快點……”
2014年冬,暴雪遮擋了擋風玻璃,從拉薩機場到西藏軍區總醫院的路上,心外科丁盛焦急的催促著司機。
醫院病房裡等待的是阿裡地區篩查出的先心病早期患兒,通過科室的協調好不容易籌集到社會援助,將他們接到西藏軍區總醫院准備手術。
時間不等人,上飛機前就收到消息,藏區馬上要大雪封山,原本計劃一周的手術時間被天威壓縮到3天,隨車的西藏軍區同事與他商量:考慮到藏區高原環境和手術准備時間,可能難以做完10台手術,建議推遲明年春天再進行。
“孩子是家庭的心臟,失去這次手術機會,藏區貧困家庭可能因‘心臟’停跳而壞死,這份家庭的希望耗不起。”從醫20多年的丁盛深知,在高海拔地區的先心病貧困患兒,高寒缺氧的環境,幾個月時間就可能讓孩子失去最后的機會。
來不及適應休整,丁盛就將自己的時間定格在了醫院,他逐個排查患兒情況,“量身定制”手術方案,連續的工作讓他出現嚴重的高原反應,撕裂般的頭痛隻好用止痛藥頂著……
眼看就要大雪封山,患兒家長找到丁盛,問:“能不能等到明年開春再手術?”
“我們可以等,但孩子們等不起啊。請給我們一天時間。”醫護人員們耐心細致地勸說,還是讓焦躁的牧民們安靜了下來。
留給自己的手術時間隻剩一天,丁盛決定一天做完10台手術!
介入手術不同於一般外科手術,要在放射條件下對患者的心臟進行顯影定位,精確地對病灶進行搭橋修補,因此醫生必須穿著沉重的鉛衣隔離輻射。丁盛在高原環境進行高強度、高負荷、高風險的手術決定,無疑是在透支自己的身體來換取患兒的生命。
造影、定位、穿刺……醫護人員們穿著10多斤重的鉛衣,在X射線下一站就是14個小時,盡管高寒缺氧讓每一個人頭痛欲裂、耳鳴難耐,但大家專心致志、毫不分心。
就在手術進行到第7個時,丁盛的痛風突然發作,錐心的疼痛讓他直不起身,護士不停地擦拭他額頭上的汗珠,配合手術的醫生勸他休息一會兒,再進行接下來的3台手術。
“不能停,我多堅持一分鐘,患兒就少被痛苦折磨一分鐘。”每踩一次放射踏板,丁盛都要咬緊牙關緊鎖眉頭。
當最后一名患兒推出手術室時,筋疲力盡的丁盛再也堅持不住,一下癱坐在地,隻好被隊友用輪椅推了出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