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需要就是攻關方向
2016年06月29日09:52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主任,謝謝您治好我的心,又保護了我的夢……”2014年秋,收到大學入學通知書的雲南女孩遲曉芳,第一時間將人生成長的喜悅同“恩人”分享。
2012年9月7日,強烈的地震將遲曉芳的家鄉雲南彝良縣搖晃得滿目瘡痍。在救災巡診中,醫療隊發現了曉芳,不僅為她籌集了手術善款,還成功實施介入手術,隻在她身上留下“米粒”大的傷口,讓她更有信心地追求夢想。
2004年,介入手術成為醫學界的“璀璨明星”,由於不開刀、創傷小、恢復快、效果好等特點,成為當時各大醫院爭相攻佔的技術高地。
“開刀留在患者身上觸目驚心的疤痕,對於年輕患者的人生就是一道枷鎖。”從醫10多年、具備精湛外科手術經驗的丁盛,毅然放下了手術刀,全力攻關介入手術。
新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介入手術全在醫療影像設備協助下完成,強烈的輻射迫使醫生不得不穿上重達10多斤的鉛衣,一台手術往往讓醫生筋疲力盡,持續的輻射還對醫生身體造成難以磨滅的侵蝕。手術開展沒多久,丁盛就患上了腰椎間盤突出和靜脈曲張。
“患者的需要,就是技術攻關的方向”,心外科的每一個人都秉持這樣的信念,不斷創新、不停腳步。
(責編:黃子娟、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