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高效,搶速度保安全

這次搶險救災,各部隊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科學高效。近兩日,我國中東部將出現一次較強降水過程,長江中下游防汛形勢依然嚴峻。救災部隊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搶速度保安全,展示了搶險救災突擊隊的特有風採。
靠前指揮 決策科學
7月1日,湖北省武漢市新洲區河堤發生重大潰口險情。湖北省軍區緊急協調海軍工程大學、空軍預警學院、駐漢航空兵某部、武漢軍械士官學校等駐軍,緊急奔赴事發地點展開救援。
此時,待命多時的武漢警備區數百名民兵預備役人員也在焦急地等待出發命令。這條命令卻遲遲沒有下達。
曾在去年現場指揮“東方之星”沉船救援的湖北省軍區副司令員范志勇說:“不是所有搶險救災都是兵力越多越好,特別是技術性專業性強的救災行動,更強調合理用兵、科學用兵,過度用兵反而會造成擁擠,影響救災效率。”
人到一線,情況明了。在安徽省望江縣,第1集團軍某團副團長魏聶趟著泥水趕赴各個抗洪點位,摸准一線汛情、災情,及時掌握兵情,確保一旦有情況,用兵精准到位。
7月14日下午,江西省鄱陽縣西河西聯圩銀寶段大堤因長時間高水位浸泡,發生堤身穿洞重大險情。地方政府向火箭軍某旅提出緊急增援40人的兵力需求。現場負責指揮的旅后勤部部長紀紅心勘察后果斷決定,從其他幾個擔負巡堤查險的分隊中再抽調60人,組成百人突擊隊。3個小時后,趕在穿洞擴大之前壘好了圍堰。現場聯合指揮搶險的地方領導驚嘆:“幸虧部隊提早加大兵力投入!”
部署得當 行動迅速
部隊早一分鐘展開,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就多一分保証。
第31集團軍某團由野外駐訓轉入抗洪后,當即對災情分析研判,將受災地域劃分為鄱陽南、鄱陽北、余干3個片區9個方向24個小點位,精准部署兵力。該團與一同參加救援的友鄰部隊互派情報聯絡員,實現防汛點精准掌控布局,形成救災合力。
7月8日晚,江西省余干縣楓港鄉號咀村九龍河堤壩突發大面積滲水和泡泉。該團防汛抗洪值班室立即將汛情通報友鄰部隊,調用無人偵察機實時掌控夜間汛情,呼喚預備役部隊調用挖掘機、土方車等裝備進行機械化快速運作。經過連續聯合奮戰,次日凌晨2時險情得到有效排除。村民感嘆:“真像天降神兵!”
像指揮打仗一樣組織行動,確保了搶險救災的速度和效率。7月8日11時許,第54集團軍某旅官兵圓滿完成漢川市汈汊湖搶險任務,剛剛回到淪河大堤,就接到湖北省應城市政府的支援請求。
“險情主要在草場垸、團結垸、大湖垸一帶,約有1.6公裡左右地段發生漫堤。所有人員脫去外套,口服藿香正氣水,注意補水,各營按照預定方案進行編組,工兵營負責張咀村以西800米堤壩加固……”一路上,任務部署通過無線信號層層傳達,每名指揮員都通過手中的電子地圖明確各自任務區,確保官兵一下車就能快速展開救援。
攻堅克難 有序推進
7月14日傍晚,安徽省合肥市派河流域突降暴雨數小時,剛經歷一次塌方險情的牛角大圩牛角村段堤壩安然無恙,讓附近揪心的群眾鬆了一口氣。
“塌方處50余米,附近還發現數個管涌!”就在3天前,接到牛角村段堤壩險情報告后,第12集團軍某旅政委解登春帶領200余名官兵火速增援。塌方堤段寬度不足5米,臨近的堤壩也因長時間浸泡而異常鬆軟,塌方的口子隨時有擴大的風險。
“有序推進,不能打亂仗!”解登春一邊指揮部隊堵管涌、戰塌方,一邊與地方技術人員仔細勘察其余堤段,研究后續加固方案。官兵連續3小時奮戰,塌方和管涌險情基本控制,緊接著按照專家提出的“三層夾心”施工方法,兵分兩路轉戰臨近堤壩修建子堤,直到新的子堤高出水位1.5米,為承受巨大壓力的堤壩上了一道“雙保險”。
在湖南、湖北、江西、重慶等地抗洪大堤上,險工險段都能看到子弟兵忙碌的身影。防汛救災部隊攻堅克難、越戰越勇,得益於排兵布陣精准科學,搶險救災實現了有序推進。
有效防范 保証安全
7月15日15時,江西共青城出現強雷雨天氣。短短幾分鐘,江堤上空電閃雷鳴。轟隆雷聲中,急遽響亮的雷鳴哨音格外刺耳。
“雷鳴哨連續短音為撤離信號。”武警九江市支隊副支隊長孫曹毅一邊拽著記者朝堤下跑,一邊指揮官兵緊急避險,“不要站在高處,容易引雷上身,趕緊撤離到安全地帶!”
武警江西省總隊從6月中旬至今,派出2300名官兵在6個重點區域一線擔負搶險救災任務。總隊科學制定《緊急避險預案》,印發《抗洪搶險十要》,明確部隊宿營地選擇要求,組織開展緊急避險預案演練,要求官兵牢記疏散部隊行動時機、信號、路線。他們嚴格規范落實搶險行動“八個一”安全要求,每人一件救生衣、一個口哨、一把照明手電、一根安全繩等。上堤壩搶險,先行規劃一條緊急避險路線,由警戒巡邏哨、安全員和三人互助小組相互配合,防范突發險情。
“一線搶險必先嚴格遵守安全防護規定。”這個理念被各防汛救災部隊牢牢灌輸給全體官兵。
針對天氣悶熱和官兵已連續奮戰多日的實際,各救災部隊指揮員及時調整作業時間和人員編組,輪流交替作業,既保証大堤安全又確保官兵人身安全。某部副政委康德斌說:“當好救援隊、突擊隊,要求我們必須實施科學救援。”截至目前,一線救災官兵緊急避險數十次,有效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裝備損失。
(綜合本報記者賴瑜鴻、倪大偉、楊清剛、代烽、吳敏、朱達7月15日於搶險救災一線來電)
上圖:武警景德鎮支隊官兵在鄱陽縣西河西聯圩處置險情。
曹先訓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