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唐山孤兒,“四十”不惑

2016年07月26日10:01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圖①:成家立業后的唐山孤兒和他們的孩子們在唐山抗震紀念碑前留影。常 青攝

圖②:唐山孤兒在天安門前合影 常 青攝

  4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大地震過后,廢墟上劫后余生的4204名孩子,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唐山孤兒。

  即便是年齡最小的唐山孤兒,今天也已年逾不惑。當年,他們中很多都是在襁褓之中失去了自己的父母。

  當年對於唐山孤兒的安置,採取了國家、集體和個人多措並舉的辦法。這些孤兒,有的被親戚領養﹔有的被抗震指揮部的救災軍人收留,人們“常在軍車駕駛台上看到一個睡著的孩子”﹔余下的761名孩子,則有了一個共同的家——育紅學校。

  為了給這些孩子家一般的溫暖,育紅學校的教師、保育員、炊事員,都是從各校、幼兒園精心挑選的優秀工作者,所有費用均由國家承擔。

  當時僅有6個月大的黨育新,是育紅學校裡最小的孩子。在震后剛剛被送到石家庄育紅學校的她,在車站大口吮吸育紅學校一個女老師的乳汁。這個女嬰和另外兩個不知姓名的小姐妹,被老師們分別起名為黨育新、黨育苗、黨育紅。

  從此,這些孩子在一片陌生的土地上,感受陽光雨露的滋潤。直到1995年,19歲的唐山孤兒王安被分到工人醫院做電梯工。至此,4204名唐山孤兒全部走向社會。

  影像是直觀的記錄。退伍軍人、當時身為唐山工人文化宮攝影干事的常青,開始用相機記錄這一切。同樣是孤兒出身的他,一拍就是40年。

  在常青老人並不寬敞的家中,我們看到了一組題為“唐山地震孤兒成長系列”的老照片。老人將這些珍貴的照片保存在一台不插電的冰箱中。

  有一張照片格外吸引我們的目光。“這是唐山孤兒在天安門前的合影。”常青動情地說,“這張合影中共有72個孩子,他們是唐山孤兒的代表。當時,育紅學校組織他們回唐山,向家鄉父老做匯報。途經北京時,我在天安門前給孩子們拍了這張照片。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我想讓他們永遠記住黨和人民的恩情。”

  “我姓的這個‘黨’,是中國共產黨的‘黨’。”現在唐山市殘聯工作的黨育新,對10年前的一幕記憶猶新,“2006年6月29日,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那一天,我站在鮮艷的黨旗下,庄嚴地舉起右手宣誓!從嗷嗷待哺到成長、成才、成家,一路走來,是黨和人民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把對黨和人民的感恩之情付諸為回報社會的實際行動。”

  感恩,正是這些唐山孤兒的共同品質。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黨育新作為一名唐山志願者,立即趕赴災區,專門為那些失親者和致殘者進行心理疏導,盡全力撫慰他們的傷痛。“40年前,黨和人民給了我這份愛,當我有能力了,我願意將這份愛傳遞給更多的人。”(丁增義 宋歆)

(責編:實習生 王壹、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