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前夕探營三軍儀仗隊
軍姿是這樣煉成的

![]() |
|
![]() |
儀仗隊風採 |
![]() |
號令 |
![]() |
整齊的手臂 |
![]() |
女兵三中隊宿舍內景 |
![]() |
女兵在禮兵服之外的一面 |
![]() |
儀仗隊在分組訓練正步 |
7月末的北京,一場暴雨倏忽而至,似乎為北京西郊帶來一絲涼意。然而它的來去匆匆,則為日后的悶熱高溫埋下伏筆。而此時,在室外的人們,像極了蒸籠裡的饅頭。
然而即使是在這樣的天氣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的隊員們,仍要身著厚厚的禮兵服,在室外接受六個半小時的訓練,每天如此。
“八一”前夕,7月29日,記者探訪三軍儀仗隊這支大家既熟悉又陌生的隊伍,為讀者帶來軍營裡的故事——軍姿是如何煉成的。
程誠:百折不撓,不讓須眉
2008年才報名閱兵隊員的程誠,如今已經是三軍儀仗隊女兵中隊中隊長。當了解到她是一位曾圓滿完成“9·3”閱兵、“上海亞信峰會”以及多次外國元首訪華等60多次儀仗司禮任務的資深空軍護旗兵,記者油然而生了深深的敬意。
當被問到“女兵的體質比男兵差,訓練強度還這麼大,有沒有出現病痛、昏聵的情況”時,程誠只是平靜地說了一句“家常便飯了”。事實上,程誠曾在腰上長了一個饅頭大的癤子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訓練。在隊醫一再要求手術的情況下,她才同意保守治療。休息期間,程誠仍然忘不了訓練,由於囊腫讓她無法扎腰帶,她就用細繩系住褲子走上訓練場,讓教練都哭笑不得。
2015年8月,“9·3”閱兵前夕,在一次全要素合練中,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男兵訓練班長對程誠說:“那邊有一個衛生間,女隊員去裡面躲躲雨吧。”作為女兵中隊長的程誠卻做出了善意的拒絕:“不能容納所有戰士,我們寧願一起站在這裡淋雨。”正是這種巾幗不讓須眉的精神,讓程誠帶領女兵儀仗隊一路披荊斬棘,圓滿完成多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程誠採訪即將結束時,記者問了一個自覺“敏感”的問題:“訓練這麼艱苦,有沒有女隊員知難而退的?”沒想到,程誠一臉堅定又稍帶自豪地說:“訓練雖然苦,隊伍裡從來沒有一個女兵退出過!”可以說,“程誠們”是當代木蘭精神的最佳詮釋。
孫國祥:利刃出鞘,載譽歸國
拔刀、立刀、托刀、撇刀……中國儀仗隊的“軍刀禮”是迎賓禮壇上的最高禮節。對於孫國祥而言,他很清楚訓練“軍刀禮”的意義。“我深知1米多長、1.65公斤重的指揮刀中所包含的分量。”孫國祥說。熟練掌握“軍刀禮”,需要達到“刀人一體”的境界——不看刀口、目視前方,就能瞬間將軍刀插入鞘。為了達到這種境界,他每日刀不離手,反復訓練。然而,別人訓練得再苦再累,流的也只是汗水,可對於孫國祥來說,他付出的卻是血的代價。一次次刺破傷口,一次次留下傷疤,最終,孫國祥實現了夢想,受命以海軍分隊長的身份參加俄羅斯紀念衛國戰爭勝利70周年紅場閱兵。第一次出國執行任務的他面對的是與國內截然不同的環境,紅場光滑的青石板路,讓孫國祥感到像冰面一樣,使不上勁,甚至還有崴腳的風險。然而,孫國祥就是不信邪,哪裡不平往哪兒走,哪裡路況不好去哪兒練,最終帶領方隊完美走過莫斯科紅場,為世界留下了一道颯爽英姿。
王冉冉:獻身儀仗,為國爭光
12分鐘、177個動作、440步,一場在俄羅斯“斯帕斯”國際軍樂節上看似簡單的表演,沒人知道背后凝結了儀仗女兵王冉冉多少心血。
王冉冉依稀記得收到赴俄羅斯執行軍樂節表演任務時激動的心情。然而,喜悅之情還未持續多久就被看得見的挑戰迅速澆滅——此次中國女儀仗隊員是以槍操亮相。作為此次軍樂節唯一的女兵槍操表演者,她們必須肩上扛著3.5公斤多重的禮賓槍按照節奏舞動出美妙的動作。沒有力氣,過去的一切訓練都是白費。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為了完成此次任務,王冉冉帶領參加任務的隊員們開始力量練習。拿槍做單手托舉、俯臥撐、引體向上……經過反復訓練,女兵們的臂力取得了大幅提升。
然而,緊接著另一個困難又迎了上來。這次表演是在配樂中進行的,儀仗隊女隊員們沒有專業學習過音樂,所以,這給表演帶來了難度。為了分毫不差地完成動作,王冉冉在凌晨3時在大家熟睡時,還要一次次地確定節拍,一次次地設計動作,幾個月的時間過來,光王冉冉繪制的圖紙都有上千張。最終,王冉冉帶領隊員們圓滿地完成了任務,贏得了在場觀眾的一致贊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