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紅軍四渡赤水珍貴歷史照曝光

2016年08月24日08:24 | 來源:解放軍報
小字號

  紅軍一渡赤水河渡口土城。

  紅軍二渡赤水河渡口太平渡。

  紅軍三渡赤水河渡口茅台渡口。

  紅軍四渡赤水河渡口二郎灘。

  長征途中,紅軍與國民黨圍追堵截之敵打過很多惡仗、險仗,其中不少成為出奇制勝的經典之戰,至今在我軍軍史上閃耀著燦爛光芒。

  比如,遵義會議后的四渡赤水,就是中央紅軍長征中一次驚心動魄的精彩軍事行動,毛澤東本人也視之為自己軍事指揮生涯的“得意之作”。四渡赤水是一組環環相扣的戰斗,從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中央紅軍在黔、川、滇邊界的赤水河流域轉戰近3個月,靈活機動,迂回穿插,調虎離山,最終成功跳出了幾十萬敵軍層層布設的包圍圈。整組戰斗跌宕起伏,險中取勝,將軍事指揮藝術的創造力發揮到極致。

  “四渡赤水出奇兵”,是在出敵不意的運動戰中讓紅軍化險為夷,贏得主動。“奇兵”之為“奇”,離不開精心運籌,更要有一股子勇於創新的精神。

  紅軍四渡赤水,固然有為形勢所迫的因素,但從主觀上看,更體現出黨和紅軍強烈的使命感和進取心。長征路上,黨和紅軍雖然飽經磨難,但對中國革命、對民族命運始終充滿了責任擔當。面對強敵的重重包圍,紅軍官兵一直在積極主動地尋找生機、尋求出路,由此演繹出一幕幕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奇觀。這種源於使命而勃勃進取、為了職責而不斷創新的精神,今天依然彌足珍貴,值得傳承弘揚。

  作為黨絕對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我軍肩負著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保証的歷史重任。在前行的征程中,以強烈的使命感、危機感作牽引,增強主動運籌、開拓創新的自覺性,對我們攻堅克難、闖關奪隘,推進改革強軍無疑有著重要意義。

  今天的赤水河畔,草木茵茵,風景如畫。當年的馬蹄聲、厮殺聲已經遠去,但紅軍“瞻之在前,忽而在后,空靈奇幻,如神龍在天,見其首而不能見尾”的靈活機動戰術,卻鑄就了不朽傳奇,留下了傳世輝煌。

  如同四渡赤水一樣,紅軍長征中出奇制勝的經典戰例,其實無不是在實戰中被強敵“逼”出來的,被殘酷的戰場環境“煉”出來的。這給我們以深刻啟示:無論是軍事理論創新,還是訓法、戰法創新,都要緊貼實戰,緊盯未來戰場,在真打實備中催生靈感、探尋勝道。練為看、練為演,隻能練出花拳繡腿。多在實戰背景下摔打磨礪,才能練就制勝本領。(劉萬平)

  圖片由《解放軍畫報》資料室提供。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