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紅軍衛生員為什麼被稱為“紅菩薩”

2016年08月29日09:32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解碼長征丨紅軍衛生員為什麼被稱為“紅菩薩”

  新華社北京8月28日電題:紅軍衛生員為什麼被稱為“紅菩薩”

  尹黎、孫杰、遇際坤

  “紅菩薩”的故事要從紅軍長征說起。1935年春,中央紅軍長征輾轉來到貴州遵義。紅軍在遵義深入發動群眾的時候,得知當地流行傷寒。當時,傷寒在當地是不治之症。紅三軍團五師十三團有一個廣西百色籍的衛生員,叫龍思泉,家裡世代行醫。他根據祖傳秘方配制中草藥治好了當地老鄉的傷寒,人們奔走相告,說紅軍可神了,是活菩薩,能使人起死回生。

  紅三軍團准備撤離遵義的前一天晚上,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到紅軍衛生隊,一進門就跪在龍思泉面前哭訴說:“紅軍先生,請救救我父親吧!”龍思泉連忙攙起他,問明情況並請示后,就背起藥箱隨這個孩子一起前往。

  他們走了20多裡路,才來到病人家中。龍思泉顧不上休息,立即給病人檢查並開了藥方。由於當時沒有特效藥,病人高燒未退,他就一直留在病人家裡,觀察病情變化,以便及時治療。到天亮時,龍思泉見病人的高燒退了,又給配了幾副藥,便准備返回部隊。然而,當他推開房門時,隻見門前的晒谷場上擠滿了鄉親。原來,紅軍神醫來治病的消息,一個晚上就傳遍了全村和鄰近的村寨,站在這裡的人大半都是來求醫問藥的。龍思泉見前來治病的鄉親越來越多,隻好暫時中止行程,抓緊時間給群眾診病治療。一直到下午,仍有鄉親接二連三趕來看病。不得已,他又在這個小山村忙了一夜。

  次日清晨,他離開山村,趕回部隊。20多裡路,他一刻也沒敢耽擱,終於趕回部隊駐地。但是,紅軍部隊已經出發了。駐地房東把營長留下的一張紙條交給他,紙條上寫著讓他沿著出發的路線去追趕部隊。龍思泉心裡非常著急,水也顧不上喝一口,背起紅十字包就走。周圍的鄉親們對龍思泉感情至深,大家紛紛前來給他送行,有幾位青壯年一直送他到郊外,才依依不舍地目送他離去。

  龍思泉告別了熱情的鄉親,立刻邁開大步,急速趕路。可他剛走上一條林間小路,忽然從前方樹林裡躥出幾個凶殘的地主武裝分子,把槍口對准他的胸口,開槍射擊。霎時,槍聲響徹山林。

  送別的鄉親們正在回家的路上,突然聽到幾聲槍聲,感到事情不好,急忙趕來時,年輕的紅軍衛生員已躺在血泊中,3顆罪惡的子彈打穿了他的胸膛,鮮血染紅了身下的土地。噩耗傳開,附近村庄的群眾都擁到這片鬆林,山坡上下擠滿了人群,許多人流下了悲痛的眼淚。后來,鄉親們找了一塊向陽干燥的山坡,將他埋葬在那裡,還立了塊石碑。但大家連龍思泉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誰都不清楚,最后隻好在碑上刻上“紅軍墳”3個字。

  群眾不僅深切緬懷紅軍衛生員,甚至相信死去的紅軍“神醫”能保佑人們平安,能為人們消災除病。紅軍衛生員給當地老百姓治病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人民群眾的良好願望更增加了“紅軍墳”的種種傳說色彩。於是,“紅菩薩”救窮人、“紅菩薩”顯聖等等傳說不脛而走,百裡之內,遐邇盛傳。許多沒錢看病的鄉親們就把希望寄托在“紅軍墳”上,到這裡憑吊、祈求的人常年不斷,“紅軍墳”香火不絕。虔誠的鄉民有的甚至說墳前的香灰是治病的良藥,吃了包治百病。故事流傳得越來越廣,越來越神奇。漸漸地,紅軍衛生員演化成當地百姓心中的神靈。直到今天,人們還把這位衛生員稱為“紅菩薩”。

  從紅軍撤離遵義到全國解放的十多年時間裡,當地人民群眾不斷與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保護“紅軍墳”,使其得以完整地保存下來。1953年,人民政府在小龍山建造“遵義紅軍烈士陵園”時,決定把這座“紅軍墳”遷入陵園,並重新豎立一塊高大的“紅軍墳”墓碑。如今,前來“紅軍墳”祭奠的群眾還是那樣絡繹不絕。人們把美麗的鮮花和深情的懷念留在這裡,也把“紅菩薩”的動人故事記在心中。

(責編:邱越、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