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翻越5000多米高山 需帶辣椒、白酒驅寒
上圖:賈若瑜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2016年8月13日,紅軍老戰士、開國將軍賈若瑜走完了他生命的歷程,享年102歲。就在此前1個月,他還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深情追憶長征時期的崢嶸歲月。
1936年4月25日至4月28日,紅二、六軍團從雲南的石鼓至巨甸段渡過金沙江。當時,賈若瑜在紅16師任參謀。4月底的雲南,金沙江畔風和日暖。可要翻越海拔5300多米高的哈巴雪山,身著單衣、腳穿草鞋的紅軍指戰員們必須准備翻越雪山的服裝,還要帶點辣椒、白酒等。
5月1日,賈若瑜所在的紅六軍團隨著紅二軍團之后開始翻越哈巴雪山。早晨5點多鐘,他們從山麓向山頂前進,當時山下還是溫暖的天氣,穿單衣走急了還會出汗,繼續往上攀登到了三千米以上的雪線時,冷風呼嘯,瑟瑟逼人,加上高山缺氧,這時有的同志開始頭暈心慌、四肢無力、以致出現嘔吐了。有些身體虛弱、帶病行軍的同志實在支撐不住了,就長眠在這白雪皚皚的高山之巔。
“在雪山上行軍,走累了不能停歇,更不能坐下,隻要坐下休息就可能永遠站不起來。特別是背著行軍鍋爬雪山的同志,一旦遇到狂風發作,就連人帶鍋一起被刮走……”賈若瑜記得,到中甸縣城后,我軍總部立即張貼一張布告,說明紅軍是“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痛苦,興番滅蔣,為番民謀利益”的軍隊,讓當地藏胞知道紅軍路過的目的。
由於全體官兵模范地執行了黨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以實際行動影響當地群眾,使當地具有影響力的歸化寺喇嘛解除了顧慮,主動來到紅軍駐地,會見賀龍同志。賀龍總指揮就請他們帶信函轉交歸化寺的“八大長老”,說明紅軍對藏胞和寺廟的政策,並派哨兵站崗保護該寺。
5月2日,賀龍同志等四十余人應邀前往歸化寺做客。掌教的“八大長老”和數十名喇嘛將賀龍一行迎入神殿,並舉行了隆重的“跳神”儀式。同時,賀龍同志也給他們贈送了“興盛番族”的紅色橫幅,表達對藏族誠摯的祝願。在中甸短短的幾天裡,部隊和藏胞之間由陌生到熟悉。當藏胞看到部隊煮青稞當干飯吃,就告訴官兵要將青稞加工成炒面,再用酥油攪拌,然后把它捏成小條,用酥油茶或菜湯一起食用。
賈若瑜告訴記者:“由於我紅二、六軍團沿途做到了秋毫無犯,因此才得到藏胞的熱情歡迎與支持。他們給部隊獻哈達、表敬意,出售豌豆、酥油、糌粑和牛羊,甚至還主動地當向導,作‘通事’,以至用牦牛、馬匹幫助馱送掉隊人員。”
採訪中,賈若瑜取出《賈若瑜征程紀實》上下冊,一字一句輕吟收錄書中的詩句。他在書中回憶,“我紅六軍團離開甲窪,剛剛走了約十多公裡的地方,突然遭遇由西而來的百多名騎兵的襲擊。我前衛部隊迅速利用地形組織防御戰斗。除了擊斃和擊傷者外,其余的人紛紛向西逃竄。連駐理塘的國民黨軍也棄城逃跑了”。
在賈若瑜的日記中,可以讀到當時紅軍行軍的艱辛與壯美:“部隊從西傾寺出發,前方就是杳無人煙的大草原,每天行軍趕路少則五六十裡,多則百余裡。在緊張的行軍中,沒有心情觀賞草原景色,也顧不上荊棘刺腳,有時還要翻越山坡。困難的是高原荒野風餐露宿,寒氣襲人,加上腹飢衣單,真是飢寒交迫。”
“宿營時三人一組,由身體好中差組成。身體好的負責挖坑,身體次之的同志負責尋找柴草,身體差的就看管槍支行囊。睡覺時三人一起蜷縮在小坑裡過夜。有時第二天醒來,體弱者耐不住長期飢餓和夜寒而悄然逝去,他就永遠長眠在這個坑洞裡了。我們掩埋好自己的同志,卸下子彈,拆毀槍支,含著淚花,又重新上路了。”
撫今追昔,80年前的生死考驗依然恍若如昨。賈若瑜滿懷深情:“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我更加懷念那些長眠在荒芒草地的、曾與我並肩戰斗的戰友和同志們。”
如今,將軍駕鶴西去,但他的音容笑貌永遠印在了記者的腦海裡。(褚振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