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新聞聚焦

播撒理論火種的生力軍

——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傾心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紀實

2016年09月08日10:33 |
小字號

這是一群矢志堅守理論高地、堅決捍衛科學真理的忠誠衛士。

這是一群致力讓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官兵、普及大眾的時代先鋒。

這是一群視使命為生命、傾心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生力軍。

在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5歲的青年政治教員,捧過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的接力棒,用真心感悟真理魅力,用真情傳播創新理論,用真愛教育感染學員,被譽為“把青春融入黨的理論傳播事業”的新生力量。

用真學真信把青春航向定位在理想信念培塑的精神高地

2013年,解放軍理工大學獲評全軍院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檢查評估先進單位。隨后不久,主管院校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一位總部領導來大學調研,當他得知該校政治理論教員中年輕人佔80%以上時,不禁感到疑惑:政治理論課系統、深奧,這些“80后”能把課講好嗎?

帶著疑問,他隨機抽查了一堂政治課。講課教員名叫朱瑋,當時年齡剛過30歲,講授的內容是“深刻理解‘兩個不能否定’的內涵,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動搖”。課堂上,朱瑋以鮮活的素材和豐富的案例,從正反兩方面剖析了否定改革開放的嚴重危害,環環相扣地解開了學員思想的“扣子”。50分鐘的課聽下來,這位領導十分贊賞,他即席評價說:“這麼年輕,就能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這麼透徹,實在令人感到欣慰。”

“把自己的思想裝進別人的頭腦”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政治教員的職責恰恰是要把黨的創新理論裝進青年學員的頭腦,青年政治教員要扛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出色的教研能力。

畢業於北京大學的青年教員王晶初上講台自我感覺不錯,但聽課專家卻評價說,“思想深度不夠,差距還不小”。第一堂課就這麼講砸了,猶如一盆冷水把王晶澆了個透心涼。當時的系主任看出王晶的失落情緒后,把她帶到了理論學習室。教室的書架上整齊地擺放著經典名著、領袖文集、理論讀本,還有歷任教員的讀書札記。系主任指著一排排被翻得卷了邊的書對王晶說:“理論教學傳播的是真理,課堂上傳授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信仰,政治教員隻有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深鑽細研、學深悟透,才有資格站上講台。”這席話給了王晶強烈的震撼,之后一段時間,她把所有政治教員的課聽了個遍,並下決心從零開始、系統學習、虛心求教,學理論、讀經典,從政治教員群體裡吸取營養,從政治理論教學目標中明確方向,從滿足學員需求上尋求突破,很快實現了從能上講台到站穩講台的轉變。

如今,王晶已成為優秀教學骨干,前不久她的授課獲得了總參院校“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教學觀摩集中評比”精品示范課。王晶的快速轉變和飛速進步,也正是青年政治教員群體在黨的創新理論指引下成長成熟的縮影。

馬克思說:“理論隻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隻要徹底,就能說服人。”面對學員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目光,為盡快提高青年教員的教學能力,教研中心推行教員導師制,即為每名新教員指定一名學養深厚、經驗豐富的老教員,一對一地帶、手把手地幫。許多老同志把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他們躬身示范、甘當墊腳石,提高了年輕教員的發展起點。

曹超教員來校任教時,正值全軍專家組進校檢查評估,時間緊、壓力大,沒有把握的曹超顯得有些畏難。這時候,陶德臣副教授主動站出來,一方面鼓勵曹超,一方面從案例的框架、材料的取舍、段落的過渡等方面,手把手幫帶。他一字一字把關,一遍一遍試聽,寫出了幾張紙的初步大綱,指導曹超編寫案例,20多次幫他改稿。經過陶教授的悉心指導,曹超學到了理論知識、掌握了教學方法,教學效果顯著提升。總政專家聽課后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個群體的每名青年教員都能把政治課講成精品課,深受學員歡迎。探究個中緣由,大學領導一語中的:這個群體平均年齡不大,但人人都有堅定的信仰、執著的追求,他們傳播黨的創新理論,關鍵是靠真學真信。

博士生教員張德湘是出了名的讀書達人。他家庭負擔比較重,生活非常節儉,外出活動連瓶礦泉水都舍不得買,但購買理論書籍卻從不吝嗇。他家裡書房的角角落落,堆滿了他閱讀過的2000余冊各類書籍。平時無論是上班乘公交、坐地鐵,還是節假日帶孩子補課,隻要有時間他都會把書拿出來翻一翻。一開始,他的家屬不理解:“博士都讀完了,有必要買那麼多書、花那麼多時間去讀嗎?”他回答說:“學員可以理解教員的嚴厲,但不能原諒他的淺薄。”豐富的知識儲備積澱了深厚的理論素養,學員評價說:“張教員的課充滿哲學思辨、蘊含人生感悟,從他的眼神中,我們讀得出對真理的虔誠、看得到信仰的光芒。”

真學,點亮引領方向的明燈﹔真信,凝聚捍衛真理的力量。黨的十八大召開后,這個群體自發組織了青年政治教員讀書班,創建“哲思學意”信息平台。他們圍繞習主席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論判新觀點,定期推薦理論書籍、推送學習資料、交流心得體會。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召開后,他們對照會議主題列出40篇理論書目,匯編近50萬字的學習資料,持續開展了近兩個月的學習研討。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這個群體中,他們凝心聚力,手握成拳。每逢黨和國家重大理論提出、重大政策出台,他們都會集智攻關,迅速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豐碩成果﹔而在平時,他們堅持課題共同研究、教案共同把關、講稿共同推敲,這種“一人參戰、全員備戰”的團隊精神,使他們啃下來一個又一個“硬骨頭”。在該中心,以青年教員為主力的教員群體先后發表學術論文400余篇,獲國家和軍隊級教學成果獎、政治理論研究成果獎20余項,被評為總參人才培養先進集體,並榮立了二等功。

用真理真知把青春年華堅守在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前沿陣地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政治教員隻有善於把握時代大勢,回答學員關切才能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殷切厚望。

2010年,俞紅教員參加全軍院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學觀摩比賽時,社會上“普世價值”等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潮甚囂塵上。俞紅教員將授課選題確定為“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一元化指導地位”,對當時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熱點和焦點問題展開了一次有力回擊,最終獲得全軍一等獎。如今,俞紅已成長為教研中心主任。她感到,軍校是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前沿陣地,無形的硝煙已經彌漫在政治理論課堂。青年學員正經受著各種錯誤思潮的巨大沖擊,雖然嘴上無雜音,但往往心中有問號﹔雖然聽得懂理論解釋,卻常常看不清具體情況。講好政治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隻有找准時代的“問題”,政治理論課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這個群體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撬動課堂的支點,圍繞社會思想政治的熱點、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焦點、理論認知上的難點和聯系實際運用上的疑惑點,推行“問題式教學法”,以解答熱點問題為依托,將黨的創新理論有機融入到課堂教學,既增強了授課的現實針對性,又有效地回答了學員關注的重大理論和困惑問題。

在每一門課程開講前,教員都會給學員留下聯系方式,告訴他們遇到問題隨時可以和教員交流﹔每堂課的前一天,他們都會收集學員意見建議,有針對性地調整充實授課內容,課堂上經常充滿了激烈的辯論。

一次課上,朱瑋教員講到中國共產黨的抗戰史時,有學員提出,網上有人說中國抗日戰爭主要是美國人和國民黨打贏的,這怎麼理解?朱瑋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疑問,而是“歷史虛無主義”沉渣泛起,打著“學術反思”的旗號,以“重新評價”為名,歪曲黨和國家的歷史。這個問題不澄清,勢必對學員造成嚴重影響。朱教員沒有當場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鼓勵學員大膽說出自己的疑惑,組織展開討論。課后,朱瑋要求學員閱讀相關書籍,成立小課題組分別圍繞“國共兩黨如何對待日本侵略”“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為什麼有人不斷抹黑黨的抗戰歷史”三個環環相扣問題進行學習思考。再上課時,朱瑋先請各組學員代表介紹研究成果,再通過案例講解和正反辨析, 層層剝繭,把八年抗戰的歷史背景分析透徹、國共兩黨的貢獻作用講解明白,幫助學員搞清楚網上言論為什麼錯、錯在哪兒,教育引導端正思想認識。

2014年下半年,盧貴林教員在課下交流中發現學員們普遍關注香港“佔領中環”非法集會事件,但因各類信息良莠不齊,學員認識深淺不一。他敏銳地意識到,對這個問題必須進行正面引導。於是,盧教員在老教員的幫助下,梳理思路准備素材,修訂教案制作課件,精心打造了一堂專題課。課上,他層層剝繭,分析透徹,撥開了學員思想的迷霧。

2013年,正在南京大學讀博的王愛娟參加導師主持的一堂國際安全研究研討課,一位外國留學生發表有關南海問題的錯誤看法,她聽后義憤填膺、針鋒相對,從南海歷史歸屬的追溯,到中國和平外交方針政策的陳述,到對西方某些國家種種混淆視聽顛倒黑白錯誤言論的揭露批判。王教員不卑不亢、據理力爭,駁得對方啞口無言。她用扎實的學識、明晰的觀點,展現了一名青年政治教員的真信仰真踐行,在這無形的戰場上初露鋒芒。

在拉直學員問號的過程中,教員發現,青年學員都是“網絡一代”,在網上時常遭遇“天使”與“魔鬼”的爭奪。如何才能讓學員不被“魔鬼”左右,走向“天使”的一側?

隻有自己堅定不移,才能讓人堅信不疑。2015年5月,教員們察覺到學員對網上流傳的質疑英雄話題存在不少困惑。為了避免學員墜入思想陷阱,他們立即組織力量,圍繞網上錯誤觀點展開輿論引導,約請專家教授撰寫分析文章,收集視頻、動漫、電子相冊等各類素材,按照學員的認知規律,從歷史到現實、從表象到實質分批次在網上發布。這些發帖每天被學員點擊閱讀上千次,大家紛紛留言,為教員們捍衛英雄的聲音點贊。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每逢國際國內形勢發生重大變化,每當中央作出重大改革部署,青年政治教員群體都沖在最前沿,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官兵強大的思想武器。針對重大理論問題、社會熱點問題,他們精心打造的《從蘇格蘭公投看西方民主》《亞投行“朋友圈”緣何魅力大》等20多堂專題課,在學員中廣泛宣講,產生熱烈反響。

用真心真情把青春熱血傾注在思想引領的廣闊天地

青年教員群體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他們與學員一樣,成長在改革開放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大時代,有著相似的價值取向和生活方式,都處在富有朝氣、充滿活力的青年時期,有著相近的思維方式和語言習慣,他們容易與學員交流,容易引發學員思想共鳴和情感共鳴。也正因如此,青年教員們對學員充滿深情,他們用真情教學,用行動育人。

教員孫天威帶學員參加畢業綜合演練期間,身患癌症的母親病危告急,想見兒子最后一面。然而,緊張的演練安排讓孫天威“一拖再拖”,最終也沒能見到老人家最后一面。提及此事,孫天威說:“作為兒子不能為母親送終,我心裡很愧疚。但作為一名政治教員,我經常給學員說要舍小家為大家,面對兩難選擇肯定會有得有失,我心甘情願。”

2014年底,大學理學院學員發起“我最敬愛的好教員”網上評選活動,包括孫天威在內,得票前十名的教員中政治教員佔了一半。翻看評選網站下方的留言,學員們的“刷屏”表露心聲——“隋倩教員是我們大伙兒的‘隋姐’,為了多花時間陪學員,她給剛上小學的孩子辦理了全托,大家有什麼心裡話都願意跟她聊。”

一條條留言,一個個故事,猶如清泉注入學員心間,激起陣陣漣漪。

在大學理學院政研中心的成果室裡,陳列著畢業學員沈志剛從部隊寄給老教員周江陵的一張100元匯款單。沈志剛在信中寫道:我把第一個月的工資分成三份,一份寄給爸爸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一份捐給希望工程,用來回報社會﹔還有一份獻給對我影響最大的老師,感謝為我引領了正確的人生方向。

學員因真情而感恩教員,教員也因真情而無私付出,他們用“年輕的心”,點燃了政治理論課堂的“火焰”。

“林中有兩條小路都望不到頭……屬於我的這一條我要一直走到天涯……”新學員入學后的第一堂政治理論課,丁郁教員結合自己的新兵連經歷,即興唱起電視劇《中國霸王花》的主題歌《林中小路》。悅耳動聽又飽含深情的歌聲,一下子拉近了和學員之間的距離。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政治理論課教學一旦搭起情感的橋梁,就容易在動之以情中曉之以理,在情感共鳴中撬動學員心靈。

一次課間,教員朱瑋與學員聊天,有的學員說,“高中階段的目標是考上理想中的軍校,如今理想實現了,一時不知道該做什麼了。”朱瑋針對這一情況,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從學員的視角,用學員的口吻,為大家上了一堂充滿真情實感的交心課,引導學員自覺把個人價值融入強軍興軍的偉大實踐,努力做一個敢於有夢、勇於追夢、勤於圓夢的軍校學員。課后學員們反映,朱教員以情釋理,真切地講到了他們的心裡。

育人豈止在課堂。這個群體經常“送學”到學員中間,他們與學員營連挂鉤,結合黨和國家重大政策出台、國內外重大事件發生以及學員軍政基礎強化訓練、寒暑假返校、畢業分配等五個時機,通過參加連務會、班務會等形式,跟蹤掌握思想動態,認真做好教育引導工作,被學員譽為成長路上“引路人”。

青年教員們不斷拓展育人平台,積極開發新媒體。他們成立了一個面向在校學員和畢業學員的網絡工作團隊。最初,學員大多“潛水”觀望,不願與教員在線互動。他們認真學習新媒體平台的使用方法、琢磨網絡傳播的特點技巧、掌握運用流行的網絡語言,增強網絡交流能力﹔在網絡平台開設課程答疑、學業輔導、心理咨詢、法律援助、婚戀指導,逐漸與學員建立起感情紐帶。

他們還積極走出校園,把黨的聲音傳遞給基層官兵,把部隊課題帶回理論課堂。近年來,青年政治教員利用下部隊任(代)職鍛煉、參加理論宣講團等時機,先后為部隊官兵作報告500余場,聽眾達70余萬人次,被基層官兵親切地稱為“編外指導員”。 近年來,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迅速成長,這支信念堅定、素質過硬的青年政治教員隊伍,為政治理論教學帶來勃勃生機,為創新理論傳播帶來強勁動力,他們用信仰之光照亮青春之路,在接續傳承中越走越遠,挑起培養堅定舉旗人、合格接班人的光榮使命,用實際行動推動強軍偉業闊步前行。

(來源:軍隊黨的生活)

(責編:黃子娟、李楠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