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專題策劃>>典型>>解放軍理工大學青年政治教員群體>>風採錄

魏萬強:男兒何不帶吳鉤

2016年09月08日14:17 | 來源:人民網-軍事頻道
小字號

【人物小傳】魏萬強,男,1983年1月出生,甘肅景泰人,現為理工大學理學院政治理論與軍隊政工教研中心講師。參與各級各類課題10多項,主持課題3項﹔在《解放軍報》《軍事經濟研究》等刊物上發表文章20余篇。

生長於河西走廊

魏萬強出生於甘肅省的一個小縣城。這裡地處中國的西北,是歷史上著名的河西走廊所在地。河西走廊自古以來就是軍事要地,是古代中原王朝與西域國家反復博弈的地區所在。長期以來,這裡武風盛行,文風不盛。百姓個個虎虎生風,民風彪悍。軍事文化在這片土地上源遠流長。也許正是受這種文化的影響,魏萬強很小的時候,就喜歡讀“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等邊塞詩歌,就喜歡欣賞塞北大漠、邊關冷月的壯美風景。

所謂“三歲看大”。這個說法在魏萬強身上似乎得到了印証。他在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戴兒童軍帽,敬並不標准的軍禮。長大之后,當他考入軍校時,親朋好友回憶起他的兒時往事時,這些還常被傳為笑談。

小時候的魏萬強喜歡讀書。中小學的時候,他最喜歡干的事情隻有三件:讀書、看電視和玩游戲機。由於父母管教甚嚴的緣故,看電視和玩游戲機隻能偶爾為之,讀書卻可以經常進行。跟很多小孩一樣,那時候的魏萬強最愛看的不是教材,而是各種課外書,比如《西游記》《水滸傳》《說岳全傳》《包公案》《鏡花緣》等。一旦拿起書本,他就能讀到廢寢忘食、天昏地暗。這個時候,就連小玩伴們的呼喚也都聽不到了。跟很多喜歡讀書的人一樣,小時候的魏萬強喜歡逛書店。每到一地,發現書店就必然要進去流連忘返一番。

也許是由於愛讀書和教師家庭出身的緣故,魏萬強從小學習成績就一直很優秀,從小學到高中一直都是名列前茅。高考時更是取得了全縣理科第二名的好成績,報考了中國軍事技術院校的最高學府——國防科技大學。由此,他在軍校復試志願書上寫下了科技強軍的庄嚴承諾,走上了獻身國防的漫漫長路。

十年寒窗練“武藝”

剛剛考入國防科技大學的魏萬強,有一種“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感覺。以前不怎麼費力就能名列前茅的他,如今在高手雲集的數學系感到了吃力。《拓扑學》《數學分析》《抽象代數》《數理統計》《實變函數》等復雜抽象的課程讓他不得不在學習方面付出比高中時期更多的努力。

付出帶來了回報。在國防科技大學十多年的學習,不但讓他獲得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理論。更重要的是,他從頂尖教授們的身上學到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要麼不做,要麼做第一”。他切身感受到,世界上的確有那麼一些人擁有要在他所在的領域追求世界第一的雄心壯志,也有那麼一些人為了某項事業甘願放棄業余時間,放棄興趣愛好,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有的甚至還願意放棄生命。這些精神讓他頗為感動。

2001年以來,魏萬強經歷了從本科到碩士再到博士的學習,獲得了數學、經濟學、哲學方面的學位。有人說,他選的專業越來越“玄”,但他卻知道,自己關於人生與世界的看法越來越清晰。本科階段數學專業的學習讓他養成了思維嚴謹、邏輯清晰的習慣,使他對於用量化和邏輯的方式認識世界不再陌生。但是,單純從數學系所學的知識對一個像魏萬強一樣對了解世界有著深切渴望的人來說,畢竟還是太理論化了,太不食人間煙火了。於是,他在讀研期間選擇了與現實世界更為接近的國防經濟學。

讀研期間經濟學方面的嚴格學術訓練使他不但深入細致地收獲了經濟學的相關知識,而且學會了經濟學的思維方式。在魏萬強看來,經濟學固然是一種知識和理論,但是,絕不僅僅如此。經濟學還是一種思維方式,是一種看待世界的方式。這種方式對於理解我們所處的世界是有好處的。

一開始,魏萬強津津樂道於用他所學的經濟學思維理解世界,解釋現實問題。但是,當研究更加深入之后,他發現,盡管經濟學可以提供一種邏輯嚴謹的思維方式。但是,這種思維方式對於理解我們這個復雜的世界來說畢竟還是太簡單了。他還發現,當學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經濟學就越來越像哲學。實際上,經濟學起源於哲學。經濟學鼻祖亞當•斯密在那個時代就是以哲學家的面目出現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為了更好地訓練自己的思維,魏萬強在讀博期間選擇了哲學。在很多人眼裡,哲學是玄而又玄的。但是,在魏萬強的眼裡,哲學並不只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可以轉換為具體觀點和行為方式的學問。他認為,一個學習哲學的人如果不能實踐他所學的學問,那麼,他的學習就一定不是一流的,哲學要求知行合一,真正的哲學家並不是用它所學的理論去炫耀,或者說服別人,而是用他所學的哲學改變自己,進而改變世界。

讀博期間,魏萬強讀了許多書,通讀了包括中國哲學、西方哲學、古代哲學和當代哲學在內的很多書。通過讀書他發現,在整個人類歷史上,真正能產生偉大影響力的理論都是“接地氣”的,都是要融入現實生活的,都是要改變人們生活的。由此,魏萬強明白了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在抽象層面,各種理論並不能分出高下。隻有當抽象的理論與具體的實踐相結合的時候,才能真正辨別出理論的是非對錯,才能彰顯出理論的價值高低。所以他認為,理論研究一定要與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起來,隻有這樣,才能創新出真正有生命力的理論,才能真正地說服人。

在撰寫博士論文的艱難歲月裡,魏萬強有意地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經濟學、哲學、戰略學等方面的理論與具體的問題相結合,試圖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為國防與軍隊建設中所遇到的重大問題出謀劃策,也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不斷加深自己對世界的看法,以便使自己的主觀世界更好地貼近客觀世界。

堅守真理心不悔

畢業之后,魏萬強被分配到了解放軍理工大學理學院政研中心從事哲學與軍事方面的教學科研工作。如果說以前都是在學習本領的話。現在就是到了運用本領的時候了。如果說以前都是在厲兵秣馬的話,現在就是到了馳騁疆場的時候了。

為了更好地完成從學員到教員身份的轉變,魏萬強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定了個目標:發現真理,傳播真理。魏萬強認為,科學研究的主要任務是發現真理,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傳播真理,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科學研究的教學是乏味的,因為如果不去研究和深入的話,終究會落入日復一日、簡單重復的局面。同樣,沒有教學的科學研究是枯燥的,因為如果不能在課堂上分享你的科學發現的話,你就無法真正享受科學研究的樂趣。

承擔馬克思主義哲學課的魏萬強認為,哲學原理本身是簡單的和易懂的。但是,想要把這些原理運用在生活和現實世界中就不那麼容易了。為了更好地上好馬原課,魏萬強一開始就沒有把教學的內容僅僅局限於教材,沒有僅僅局限於質量互變定律、否定之否定定律等哲學知識本身,而是在講授哲學基本原理知識的基礎上,努力運用這些知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

魏萬強認為,唯有真理是不會騙人的,是最為可靠的。最終能給人類帶來幸福生活的也隻有真理。學術研究的目標就是為了發現真理。自然科學的研究如此,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亦如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作為軍人,應該主動關注重大戰略問題,為國分憂,而不能局限於書本知識,做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的書生。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近些年來,他圍繞國防重大戰略問題,積極展開思考,積極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國家的戰略決策出謀劃策,在《解放軍報》等刊物上發表文章二十多篇,參與並主持軍內外重大課題十多項,取得豐碩科研成果。

感言:幸福不在於你已經佔有了多少,而在於你能夠通過奮斗不斷實現自己的目標。人生的迷人之處既在於不斷進步,也在於適度的挑戰性。沒有進步預期空間的人生是令人沮喪的,而缺乏難度的人生更是令人頹廢。所以,持續奮斗的人生才是最精彩的。

(責編:黃子娟、李楠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