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軍事

信仰是精神的守望(遠望台)

盧曉琳
2016年09月18日05:0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重走長征路,這個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勸郎哥,莫念家,哥當紅軍妹當家,穿起軍裝拿起槍,英勇殺敵打天下。勸郎哥,莫念家,男兒有志闖天下,時刻記住工農苦,豺狼虎豹全不怕……”在江西省瑞金革命烈士紀念館內,這首《莫念家》的蘇區歌謠旁有一尊雕像,妻子送別參加紅軍的丈夫,它真實地定格了守候愛情74年的陳發姑與參加長征的丈夫離別的一瞬。

  那時瑞金的天地間時常響起紅軍官兵的歌聲:“當兵就要當紅軍,我為工農爭生存。官長士兵相親近,沒有人來壓迫人。會做工的有工做,會耕田的有田耕。”參加紅軍的念頭,也在陳發姑的丈夫朱吉薰的心中萌發。發姑對丈夫的這一想法非常支持。有街坊鄰居說發姑“糊涂”,“吉薰是獨子,他去參軍打仗,照顧婆婆、撐起這個家就靠你一個女人啦!”發姑的態度十分堅定:“我們都是窮苦人家,參加革命是為了更多人的幸福生活,這樣的事情我們應該去做。”有了妻子的支持,第二天,朱吉薰就到區政府報名應征,在他的帶領下,村裡幾十戶人家的青年都跟著參加了紅軍。

  1934年10月中旬,朱吉薰跟隨部隊在於都集結開始戰略轉移。發姑從石水鄉一路走到於都縣城,把自己親手做的一雙布鞋和一套衣服塞給丈夫,她甚至不知道丈夫的部隊番號,兩人就在於都河邊分別了。記者在葉坪鄉光榮敬老院採訪到了照顧發姑晚年生活的李翠蘭阿姨,發姑常說,她永遠忘不了分別時和丈夫說的話,“你安心去革命,多立軍功章,我在家等你!”“不要難過,你在家裡等我,革命一勝利,我就回來找你!”

  丈夫走后,發姑悉心照顧婆婆,白天,她在田裡耕作,晚上就給吉薰編草鞋,哼著山歌,盼著紅軍能節節勝利,“哇哩(說了)等你就等你,唔(不)怕鐵樹開花水倒流。水打石子翻轉身,唔(不)知我郎幾時歸……”新中國成立后,發姑仍然沒有聽到丈夫的消息。當地政府多方查証,認為她的丈夫在長征途中犧牲了。有人勸發姑再嫁,但她堅決不同意,“吉薰是光榮的紅軍,我要守著我們兩個人的家。萬一哪天他回家了,他找不著我,會著急的。”就這樣,她一直守候愛情。2008年,帶著和丈夫的約定,114歲的陳發姑離開了人世,病床邊還有她編的一籮筐草鞋。

  信仰是精神的守望。陳發姑和丈夫共同的信仰讓他們的愛情跨越了近一個世紀,對紅軍和革命事業的無限信任與熱情使彼此在精神上互相扶持,忠誠於對方,忠誠於信仰。

  信仰是主觀意識行為,從廣義上來說,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是信仰的一部分,因為它們反映著一個人對人生的目的與意義的信念,對是非曲直的判定。在信仰一致的感情中,雙方所思所想所求是趨同的,在同一軌道上並肩前行,哪怕分離了,你會在前方等我,我會朝向你努力奔去,在終點重逢。反之,若信仰不一致,往往會如同行走在兩條平行線上,也許雙方一同啟程,但心之所向不同,也會有一方轉過身去,背向而行,漸行漸遠。

  相信發姑和她的吉薰已經在天上重逢了,皺紋有了歲月的洗禮,發線有了白雪的痕跡。分別了74年的夫妻二人一定有說不完的話。他給她講紅軍怎樣突破敵人的層層封鎖,而她則托著腮崇敬地凝視,像孩子一樣貪婪地聽他講戰斗故事,從不打斷。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吉薰拉著發姑的手一同回家,同年輕時在田間結束一天耕作后一樣。對於他們來說,彼此的心就是最好的家,共同的信仰就是回家的路。


  《 人民日報 》( 2016年09月18日 06 版)

(責編:崔東、閆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